国有陶瓷企业产品创新的回顾与思考

2020-12-03 15:52:10张胜华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
景德镇陶瓷 2020年5期
关键词:百花奖瓷厂陶瓷

张胜华 张 曦(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

产品是企业走向市场、立足市场的本钱,是取得社会与经济效应的关键,在当前市场竞争尤为激烈的形势下,产品创新是企业和产业生存发展的根本。计划经济时期,国有陶瓷企业曾采取不少有效措施大力推进企业的产品创新并取得瞩目成果,回顾和总结这段历史,对促进新时期陶瓷工业的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新中国成立至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产品创新

这一时期最突出的是承制建国瓷,这一成果的取得,不仅使景德镇传统手工技艺得到全面继承发展,而且开创了专家和艺人相结合的先河,奠定了产品创新的人才、技术基础。景德镇也由此一直成为国家用瓷的生产基地,国有陶瓷企业经常承接国家用瓷任务,为产品创新注入了持久的活力。

“政府指令,高层推动”是这一时期推进产品创新的主要推手和显著特点,同时推进了产品创新的常态化。1959年、1961年和1962年分别是建国十周年、建党四十周年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的重要年份。为纪念和开展这一系列庆祝活动,广大陶瓷美术工作者,积极响应市政府的号召,掀起艺术创作和产品创新的高潮,大搞献礼瓷制作,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现实生活,景瓷特色的高、精产品。如:东风瓷厂制作绘有井冈山景色的大型瓷板屏风;雕塑瓷厂制作的“百花齐放”瓷雕大花篮和大龙船;艺术瓷厂美研室制作的“苏区风光”的大型瓷板画;东风瓷厂制作的大型瓷板圆桌面;以及建国瓷厂的双万件色釉刻花瓶等等。这些作品的成功,对当时的工艺技术条件来说,都是重大的突破。与此同时,一大批具有新造型、新画面特点的茶具、咖啡具、茶杯等新产品也纷纷面市投向市场。市政府对这一时期产品创新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无论在反映生活的程度和广度上,在表达主题艺术形式的多样性上,以及继承传统、吸收外来技法和艺术革新上都有重大进步与成就。

开展经常性的展览,也是这一时期推进产品创新的又一措施。这期间主管部门频繁在本市或南昌、上海、首都等地举办新产品、新器型、新画面展览,以调动广大艺技人员的积极性。

二、1966~1976年的产品创新排难前行

“文革”时期景德镇陶瓷工业遭受巨大冲击,产品创新进入低迷阶段。但即使是在受到严重干扰破坏的形势下,景德镇陶瓷继承创新的优良传统并未被逆流所淹没,国有陶瓷企业产品创新的脚步仍然在困境中不断地适应改进,蹒跚前行。如人民瓷厂组织部分青花技艺人员对梧桐画面予以整合,使流传数百年各种各样的梧桐画面有了一个基本统一的样式,为日后青花梧桐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雕塑瓷厂、艺术瓷厂的技艺人员研发生产了一大批以反映工农兵形象为题材的瓷雕产品和新画面的陈设瓷、日用瓷,现如今成为收藏的热门货。

尤其是在七十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复出主持经济工作后,陶瓷企业产品创新出现转机并有起色。建国瓷厂重新组成颜色釉实验组,有计划的研制出一批厂里需要的颜色釉品种;雕塑瓷厂克服模型被破坏的各种困难,努力设计创新和描制恢复了不少传统人物瓷雕品种,如60多英寸大型《三星》和《天女散花》《观音》《寿童担桃》,还创作了各类陶瓷工艺品台灯、烟缸等。特别是为民瓷厂研制开发的“尼克松杯”和建国瓷厂承制的北京饭店宴会厅的《漓江新春》的大型色釉彩绘壁画,可谓是当时产品创新的最大亮点、令人赞叹。

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九十年代中期产品创新活跃繁荣

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导,以调结构、上高档、创品牌、拓市场为重点,是这一时期产品创新重要任务和显著特点,许多行之有效的举措值得借鉴。

“百花奖”催生百花齐放。1982~1989年,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与景德镇市文联合作,连续开展了四届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百花奖”评选活动。这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由原来的“政府指令,高层推动”转为“政府搭台,市场引导”推动产品创新的一种新举措。实践证明,这种模式不仅催生了景德镇陶瓷美术创作的百花齐放,也掀起了十大瓷厂产品创新的高潮。四届百花奖,累计参加人数达1857人,参评的创新作品、产品4180件(套)。其发动面之广、参评作品之新、创作热情之高、题材之广泛都属空前。十大瓷厂的工艺美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是“百花奖”的主力军,他们紧紧围绕产品提级升档、更新换代的目标,结合生产和市场的实际,创新了一批艺术瓷和日用瓷新品,不仅在各个奖项上获得大奖,而且深受市场欢迎,实现了艺术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据历届以来的不完全统计,“百花奖”获奖作品投向市场进行生产的品种和花面达60%之多,产量、产值约占三分之二以上。如人民瓷厂的青花影青刻花瓷获奖后,立即扩大使用范围,运用到茶具、咖啡具和各类日用瓷上,产品一到广交会,就有客户争相订货;又如宇宙瓷厂二、三届百花奖中的九个画面投产订货约1000多万件,产值约5500多万元,有些画面使用至今,经久不衰。四届“百花奖”以来,十大瓷厂的名优产品产值率逐年递增。

这一时期推动产品创新的另一重要举措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市政府提出的“创名牌、上高档、抓配套”和中期提出的“质量第一、出口第一、信誉第一”的发展战略。在这一指导思想的引领下,人民瓷厂、宇宙瓷厂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头作用。

1979年,人民瓷厂长青牌青花瓷荣获国家金奖,在陶瓷系统引起反响。1984年,该厂青花梧桐45头西餐具又在民主德国莱比锡、捷克布尔诺、波兰波兹南三个国际博览会上连获三枚国际金奖,这在全国陶瓷行业中尚属首次。省人民政府专致贺电,赞扬该厂是“提高产品质量创优质产品的带头企业和榜样”。此后,在“金牌效应”的影响下,十大瓷厂在产品创新中屡屡获奖,期间先后荣获26枚国际金牌,9枚国家金奖,6枚国家银奖,165项产品荣获部、省优质产品奖,其获奖数量之多、规格之高居全国各产区之榜首。

1984年,美国“米卡沙”公司向宇宙瓷厂提出新一代45头高档西餐具订货要求,该厂经过两个月的试验攻关,成功推出九个品种的全新样品,获得美方认可赞扬,一次性订货62000套,此后批量生产,陆续销往美国市场。1985年,宇宙瓷厂又开发出“红楼梦十二金钗”系列彩盘,大批量进入美国布莱德·福特世界彩盘中心,不仅结束了美国彩盘市场无中国产品的历史,而且创造了单价换汇率创全国陶瓷行业日用瓷之最的记录。这些成功之举,引领十大瓷厂产品创新,纷纷瞄准和进军国际市场。

回顾和总结国有陶瓷企业产品创新的历史,笔者以为抓好产品创新要紧紧抓住以下六个要素即:坚持创新是动力,机制是保障,政府、市场是推手,人才是关键,贴近生活、时代是方向,效益是落脚点。这些都是促进产品创新的外因要素。但最重要的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创新理念,在任何时侯,任何条件下都一以贯之,并做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这是不可忽缺的内因前提,它与外因要素相辅相成,才能保持产品创新具有持久动力和生命力。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这都是一条铁律,对开拓市场,谋求企业和产业的新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跨进新时代,我国的日用陶瓷产业已由低成本竞争优势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并且呈现注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生产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陶瓷产品向高品质,个性化方向发展;产品结构向高技术陶瓷等新材料发展的发展趋势。从局部来看,景德镇陶瓷工业也进入了一个大好的发展时期。陶瓷工业的体制机制实现了重大突破,陶瓷产业有了跨越性发展,陶瓷科技取得了巨大进步,陶瓷文化不断开拓提升,陶瓷品牌和人才优势更加显现。这一切都为推进当今的产品创新、促进陶瓷产业的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指明了发展方向。我们应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珍惜当前机遇,把握创新主题,瞄准努力方向,进一步注重当今陶瓷工业的发展趋势,注重市场和人们的精神需求,注重对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注重运用新的技术科技成果,以新的理念,新的审美意蕴,新的表现格局和新的发展举措,推进新时代的产品创新,在实现陶瓷新跨越的崛起中,再创一个产品创新“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崭新局面。

猜你喜欢
百花奖瓷厂陶瓷
八十年代陶瓷作品
景德镇陶瓷(2023年1期)2023-05-06 10:56:52
百花奖:薪火相传助教育,百花齐放共教研
教育(2022年32期)2022-09-17 09:05:10
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网络投票启动
综艺报(2022年12期)2022-07-02 14:27:59
飞奔——在希望的田野上第十届『民族百花奖』——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览入围作品
现代交际(2022年2期)2022-03-07 01:20:04
五六七瓷 时代的印记
景德镇陶瓷(2020年1期)2020-04-30 10:06:08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学与玩(2018年5期)2019-01-21 02:13:04
大国工匠与历史的“对话”
——走进景德镇 “皇家瓷厂”
消费导刊(2018年23期)2018-12-17 07:31:22
陶瓷艺术作品
景德镇陶瓷(2017年2期)2017-05-26 17:23:31
建国后景德镇瓷款的变迁
景德镇陶瓷(2015年6期)2015-05-30 10:48:04
陶瓷艺术欣赏
景德镇陶瓷(2014年1期)2014-04-29 11: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