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天阳 李 杨 郝春萍 李 璐 长春中医药大学健康管理学院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生活水平的总体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日趋多元化,学校内部食堂已无法满足校内师生的饮食数量较多[1]。而学校周围的各种小吃味道特征各不相同,再加上就餐师生的需求,这就使学校周边的餐饮业拥有了一批庞大的消费群体,使学校周边的小吃深受欢迎,用餐人数逐步扩大。但是由于学校学生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少、对劣质食品的辨别能力较差。误食一些有安全问题的食物,会出现肠胃发炎、食物中毒等情况,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2]。因此笔者将通过对学校周边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为维护学校周边食品安全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提高学校周边食品安全水平,保障学生和老师的饮食安全及身心健康。
大多学校周边食品经营者属于进城务工人员、下岗职工,文化和学历水平不高,几乎没有接受过真正系统的食品安全教育,食品安全意识比较缺乏。学校附近的流动摊点和小吃店经营者为迎合消费者口味过分注重食品加工后的味道,忽略了食品原料的购买、贮藏、加工和制作过程中的卫生情况。
学生把大部分时间投入于学习和学校实践活动,往往忽略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很多学生不按时吃饭而是吃吃小吃、快餐等,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3]。在张瑶等人对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做的关于高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问题与对策的研究中显示,有近50%的学生对于食品安全方面知识的了解几乎为空白[4]。很多学生自制力不够,食品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对食品的选择往往只是根据个人的口味喜好,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食品选择时忽视了食品的质量,再加上学生受维权意识薄弱,产生不良反应的时候基本不会采取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就使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发生。
在林运成对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70 所学校及校园周边食品卫生现状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学校周边食品行业经营许可的卫生许可证办证率较低,尤其是流动摊点的办证率仅为30.23%,且学校周边其他类型的加工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的办证率均较低[5]。
由于学校周边多数食品经营商家环境比较简陋,再加上地摊经济的盛行,路边摊的准入标准降低,因此多数食品加工经营商贩并没有正规的经营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为了获取利益,减少成本支出,降低资金投入,其经营场所的卫生环境达不到卫生部门规定的标准[6]。再加上大多数商贩属于进城务工人员、下岗职工等低收入人群,因此经过工商部门对其进行了多次的查处,仍然没有达到可以办理许可证的资格,这就为工商管理部门的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大多数从业人员属于低学历、低收入人群,安全意识不强,往往很少注重自身的健康问题,再加上这些食品产业的从业人员太多,还有一些为短期的假期工,甚至有一些作坊根本没有在相关部门登记。因此就从业人员的健康证办理来说,难免会有漏网之鱼。
一些供货商对生产过程的要求并不是很严格,甚至还有一些供货商在生产原材料时为了提高产量或者保证食物的表面质量,对食物的处理会引入一些有害因素,例如:对蔬菜水果使用过量的农药,在家禽、家畜生长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激素,其中较为典型的“鹤顶红事件”和“瘦肉精事件”,部分商家在进货的过程中不明真相,无意间买到这些劣质的食品原材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
而就商家本身来说,他们的食品加工原料进货渠道是很难查清楚的,有一些商家为了节省成本,在一些不明渠道进购一些低价的原材料和调味品,有的原料属于典型的“三无”产品。在彭文静等人对吉首大学周边饮食安全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其校园周边的79 家食品商中,97%加工用的食用油无任何标签,96%的商贩表示不看重食用油质量的高低,愿意从私人手中购买价格低廉的食用油[1]。这就证明很多商家在购买原材料时就忽略了安全问题,选择了“三无”产品,很容易造成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
加工是食品卖出之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一些食品售卖者由于安全意识缺乏或者个人卫生习惯等问题,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不戴口罩、手套、帽子等安全防护工具,原材料随意摆放等等都会对食品卫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还有一些商家、摊贩使用添加剂、色素等提高食物的“色、香、味”等吸引顾客。
随着外卖行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送餐上门的服务,尤其是学生群体,在进行了一天的课程或者活动之后,难免会因为劳累而懒得出门,这也就导致学校周围的外卖尤为盛行,安全隐患也随之而来,外卖员年龄差距和素质差距较大,而这其中大部分年龄偏大的外来务工人员,本身对自己的健康和卫生要求较低,难免会出现一些卫生问题或者疾病等安全问题。
很多外卖商家都是只送外卖,并没有很合格的店铺,多数外卖经营者是以“作坊”的形式出现,且大多数没有营业执照、没有安全保障。由于生产环境和加工过程的隐蔽性,更加忽略食品安全问题,很多商家为了节约成本和时间,提前做好一些食物,稍作加热就送出,还有的商家匆匆忙忙,没有清洗原材料就直接加工,有时做出的食物没有完全熟透,甚至还有一些商家使用一些没有安全保障的“料理包”,大大提高了外卖的风险。2019 年1 月,网上流出一段视频曝光了某连锁卤肉饭使用“料理包”,一天有600 单以上的出品,外卖作坊订单巨大,要时刻关注外卖行业的安全。
学校借用利用丰富的安全教育形式,如:知识竞赛、专题讲座、专场晚会等,面向全体学生做好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宣讲食品卫生安全常识,广泛宣传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防范和食物中毒的预防、自救措施等知识[7],提高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和发生问题时的应对能力,降低食品安全问题的危害。
对于商家,工商管理部门也要通过适当的形式,开展食品安全活动,甚至可以对一些检查不合格的商家进行停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重新开业,这有利于从源头上提高食品安全的质量。
对学校周边食品行业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于那些卫生状况较差,储藏条件不够完善的商家、摊贩,不予进入该行业;定期对商家进行检查,并对于那些在检查中不合格的商家进行停业整顿,情节严重者可直接取消其主体资格。同时对于原材料的供应商也进行备案,并且在商家进货之前对进货渠道进行报备,这样有助于查出食品原料供应商,并对该行业进行链条式的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直接调查出利益链上的商家、供应商等,方便管理。
完善制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对不合格的食品进行处理,防止过期食品流向市场,经营者在销售过程中发现变质、过期食品要及时下架处理[8];其次要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对食品和原料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生产原材料和食品的质量等进行严格审查。同时还要完善外卖商家的准入、管理和检查制度,以及对于那些不合格商家采取惩罚或者警告措施。利用媒体建立曝光制度,鼓励人人参与监督,及时对商家进行监督,努力营造一个全社会共同维护饮食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