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深度教学策略初探

2020-12-03 07:56:29胡小铁
名师在线 2020年22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深度探究

胡小铁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六小学,湖北武汉 430074)

引 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小学数学教师要逐渐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挖掘、整合教学内容,通过科学直观的方式开展教学,真正实现教学直观化以及系统化,进而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深度学习是一种追根溯源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互助的方式学习。学生深度学习的效果与教师的指导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此,教师在实践中要尝试多种切实可行的方式开展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深度发展。

一、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概述

深度学习最早起源于人工神经网络,是通过组合低层特征及建构,构成一个高层属性和特征。随着人们对深度学习研究的深入,此种模式在教学领域中广泛应用,具有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深度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促进学生自身发展,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学科知识,并将掌握的知识内化,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分析,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分析数学本质,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深度教学与学生知识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并不是对一类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而是对相同或者类似属性的知识进行系统分析与理解。在深度学习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思考,来达到提升解题能力的目的。教师基于深度学习角度设计教学内容,在整体上分析教学内容,根据数学知识的本质、学习特征以及目标进行深度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达到掌握解题技巧的目的[1]。

合理进行深度学习设计,可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教师通过深度学习,可以挖掘数学课程中的深层知识,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计算深度教学设计框架

合理进行深度学习设计,可以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要求明确目标,整合资源,优化完善教学过程,通过启迪性的方式引导学生,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乘法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综合单元重点内容,划分目标,在课程设计中分解融合,逐步开展,这样可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目的。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乘法的计算规律;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乘法内在规律。学生在实验中自然就会了解到乘法的相关知识,在自己的探索中也会巩固“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减数、被减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相减),得数不变”的知识。

(二)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要根据掌握的内容、关系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猜想的方式鼓励学生思考,如“乘法与加法有什么关系?”“2+2+2+2 还可以怎样表示?”等。通过设置问题,划分小组,布置任务。学生带着疑问学习,自然就会加深理解相关知识。然后,教师通过深度思考、探究练习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理解与记忆。

三、促进小学数学计算深度教学的策略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要融合深度教学理念,在实践中要综合实际状况优化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方式创新教学模式,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一)优化教学资源,启发思维模式

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要求合理进行课程设计,优化教学资源;根据课标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图式要求,根据文字深入思考、探究。

在深入探究中,学生自然会根据自身的知识积累以及数字思维进行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了解—思考”“分析—掌握”“练习—巩固”“运用—内化”的过程进行学习探究,自然就会提升学习效率与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合深度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数学核心内容,鼓励学生探究分析,才可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例如,进行“分数”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大家在生活中看到了哪些可以通过分数表达的数值,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这种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然后,教师适当地引出分数的概念,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自然会不断启发自己的思维模式。

教师在学习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指导对策与手段,通过引导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探究、了解教材内容,了解关键信息内容,进而解决问题。

(二)自主引导,深入思考

在课程改革逐渐深入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与氛围。这样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究不同知识间的关联性,挖掘数学的内涵、价值。

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与手段,通过设置不同的任务、小组合作等方式,鼓励学生对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构建一个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在条理化以及系统化的知识框架引导下,学生就会了解不同知识间的关联性,进而主动思考。

例如,在“统计的知识”教学中,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看单式折线统计图,完成折线统计图并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微课开展教学,制作课件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如“通过观察,大家发现折线统计图都反映了什么?”“共有多少个?”“变化的数值是多少?”“也就是说,折线统计图可以反映数量及其增减变化。”然后,引导学生绘制,掌握操作要点,引导学生反复观看。学生在观察分析中自然就会了解操作要点。最后,教师课后设置一定的实践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进行实践操作。在整个自主学习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会理解与分析,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会了解重点内容,分析关键词,融合以往的知识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具体状况,根据生活实际设计内容,借助生活情境思考问题,这样才可以在无形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深化学习思考的目的[2]。

(三)培养质疑能力,拓展思维空间

有质疑才会有思考、有探究,最终内化为知识。对此,在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培育学生的自主分析以及质疑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提出问题,深入探究,通过自己的方式寻找答案,这样才可以真正提升学习质量,达到深化学习的目的[3]。

对此,教师在学习中要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与时间,通过有效的引导,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实现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究。学生的质疑能力直接反映学生的思维状态以及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能力。教师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制订指导方案、分析问题的解决方案,实现深入发展。

(四)直观情境教学,提升综合能力

多媒体中含有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通过声音、图像以及动态视频的方式,展示各种教学资源[4]。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课程讲解,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环境与情境,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以及感官体验中分析探究数学知识,无形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

通过多媒体开展教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分析课件内容,综合知识内容对其进行适当扩展以及引申,这样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可以有效拓展知识面,将知识内化,再遇到相关问题时可以灵活应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发展。

利用多媒体创设直观、丰富的课堂教学情境,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其内化为抽象的思维知识,提升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例如,进行乘法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关于乘法的事物导入课堂,让学生通过有趣的生活情境讲解,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适当的点拨与引导,让学生产生自主探究与思考的意识,通过问题设置、任务布置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深入分析,这样自然就会了解关于除法的相关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深度学习,根据课程要求整合教学资源,科学合理设置教学环节[5]。通过深度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鼓励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这样才可以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此,教师在实践中要深刻意识到深度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多元化的方式与手段开展教学,活跃课堂氛围,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构建高效课堂。

结 语

小学数学计算学习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状况融合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与手段,在深度学习理念下创新教学模式与手段,根据现有计算综合知识技能以及经验,真正做到计算的迁移以及应用。通过对计算内容的深入,发现计算的本质,掌握计算素养。在教学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实现教学的理性化、深刻教学。教师要根据实际状况,在传统教学中整合教学资源,调整、优化教学模式,构建小学数学深度教学体系,在无形中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深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