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青
(平乐县中医医院,广西 桂林,542400)
冠心病是因为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药物治疗能改善症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该疾病的死亡率和再缺血事件发生率,但对于病情较严重,即血管严重病变或者血管完全堵塞时,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介入治疗,实现血管再建[1]。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目前治疗此类疾病最常用的方式之一,但是术后可能出现无复流、再狭窄等情况,影响预后。为改善这一情况,可在冠心病支架术后给予抗栓药物或者药物洗脱支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再狭窄率,但疗效有限,术后六个月再狭窄率仍可达到10%[2]。中医认为冠心病属于“胸痹心痛”范畴,与痰浊气虚有关。近几年,随着中医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医药、针刺以及穴位敷贴等治疗方式均在再狭窄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3]。
冠心病多发于老年人,属于“厥心痛”、“胸痹心痛”等范畴,病位在心,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过度疲劳以及外邪入侵等有关,冠心病支架术后出现再次狭窄也属于“胸痹心痛”等范畴,病机与冠心病基本一致。张娜[4]等研究中认为冠心病患者接受支架术后可起到清除心脉邪气,确保心脉畅通,但仅是暂时的,且会对人体正气以及心脏血管造成损伤,从而出现气滞血瘀、寒凝痰阻,导致手术后再狭窄。李明晓[5]等学者认为冠心病支架术后脏腑会受到一定影响,多呈现心气亏虚、血瘀痰阻,心阳虚为术后再狭窄的病机,血瘀既是病机也是病理因素,经加味参红宁心方治疗后能明显降低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冠心病支架术患者体内的支架属于外来之邪,易从热化,再加上体内未清除干净的血瘀、气机不畅,从而出现瘀热互结,从而出现动脉再狭窄,影响术后康复。尹水平[6]等学者认为冠心病患者本身处于气滞血瘀状态,支架术后出现机械损伤而形成新的血瘀,损伤局部,出现瘀热互结形成术后再狭窄。综合以上,冠心病支架术后出现再狭窄的的病因病机可总结为正虚邪实、瘀热互结。
2.1 血瘀症 冠心病以及术后再狭窄均是因为心痹、脉不通引起,患者体内气血、气滞导致血流不畅、瘀血阻络,脉不通形成术后再狭窄。齐锋[7]等学者对80例冠心病介入术患者进行对比研究,一组给予西药治疗,另一组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心电图踏车负荷运动试验显示,对照组疗效为48.72%,治疗组疗效为82.05%,数据差异明显(P<0.05),且治疗组术后再狭窄率更低,说明补阳还五汤能有助于冠心病介入术患者病情恢复,降低术后再狭窄率。补阳还五汤由黄芪、红花、当归尾、川芎、赤芍、地龙、桃仁等药物组成,主要作用即活血、通络、补气,主治气虚血瘀证。杜燕宾[8]等学者选择121例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的药物脑心通胶囊(黄芪、当归、鸡血藤、水蛭、地龙、桃仁、桑枝、丹参、红花等),结果显示研究组95.08%明显高与常规组83.33%,术后再发心梗的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脑心通胶囊可抑制血小板活化,促进内皮细胞恢复,对术后康复有积极影响。张涛[9]等学者对丹红注射液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选择170例冠心病支架术患者进行对比,一组给予拜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美托洛尔缓释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等冠心病常用药物治疗,另一组结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随访六个月,较对照组37.46%,观察组不良心血管时间的发生率21.52%明显更低(P<0.05)。说明丹红注射液能较好的促进冠心病支架术患者术后康复,预后理想。丹红注射液的主要功效即活血化瘀,通脉舒络,具有较好的抗血栓形成效果。
2.2 气虚证 《灵枢·经脉》、《金匮要略》中分别提及“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阳微阴弦,责其极虚也”,可见冠心病患者主要的病因包括气虚。赵华云等学者探究参七汤在冠心病支架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对象为86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结果显示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相似(P>0.05),而试验组患者心功能指标、中医证候积分以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参七汤可改善主要由三七和红参组成,主要作用即益气健脾,祛瘀生新,用于冠心病支架术患者中的效果理想。赵宗磊[10-11]等学者对益气活血法的效果进行研究,实验中对照组为西药治疗,治疗组结合六君子汤合丹参饮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症候积分以及气虚积分明显更低,且治疗组支架内再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益气活血法可改善冠心病支架术患者术后预后,促进其康复。
2.3 痰浊证 中医认为冠心病以及冠心病支架术后再狭窄均是由痰作祟,痰,阴邪,痰浊阻于心脉,导致气机不畅,痰瘀互结,从而出现心脉痹阻[12]。董蓉蓉[13]等学者研究认为痰浊内阻证的冠心病患者人数占比正逐年上升,已经成为重要致病原因。石洪[14]等学者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四君子汤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前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后者给予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四君子汤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心绞痛发生率更低,预后效果理想。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四君子汤可健脾化痰、益气补血。李琳[15]等学者探究益气化痰祛瘀法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胸痹心痛病是痰瘀互结、痰浊引起,临床用药可使用具有益气化痰祛瘀的仲景瓜蒌薤白半夏加减化栽方,可津液化生、扶正祛邪、活血化瘀,改善相关症状,改善预后。
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的症状能得到明显改善,术后生活质量也会有所提高,但部分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情绪,影响术后康复[16]。司伟[17]等研究中对观察患者进行中医分型针刺治疗,选择神门、内关、心俞以及膻中等穴位,针对气虚者另选百会穴和足三里,针对阴血亏虚者者另选足三里和脾俞穴位。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心理状态评分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更低。白如鑫[18]等研究中采用益气复脉针法用于冠心病支架术后,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更低,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穴位敷贴是临床常用的中医治疗方式,主要是将组方与经络穴位相关联,给予敷贴处理,操作简单且效果理想。李健[19]等学者探究穴位敷贴在冠心病中的应用,敷贴主要由三七、檀香、冰片组成,穴位主要选择足三里、内关穴、丰隆穴、间使穴。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胸闷、气短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更低,且症状改善效果更理想。王威[20]等学者研究中使用的穴位敷贴方案中敷贴方主要由川芎、丹参、郁金、苏合香等组成,穴位选择膻中穴、内关穴以及心俞穴,结果显示,治疗组症状改善效果理想,心理状态稳定,对冠心病支架术术后康复有积极影响。
冠心病支架术术后康复是关注的重点内容,术后再再狭窄较为常见,病机属本虚标实,实系瘀、痰,虚责之气虚,治疗方案较多。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针对不同证型的患者可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目前还未统一,因此筛选疗效和安全性最佳的治疗方案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