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127 例临床诊治及病理分析

2020-12-03 04:42马卫娥肖劲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18期
关键词:癌变结肠镜大肠

马卫娥 肖劲(通讯作者)

(1 广东省连平县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 广东 连平 517139)

(2 广东省连平县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广东 连平 517139)

消化道肿瘤中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肠癌都是由肠息肉逐渐演变而成,结肠镜检查是结直肠息肉诊断的金标准[1]。因此早期发现,早期切除息肉是预防肠癌的有效措施。本项目回顾性分析2019 年4 月—2020 年1 月本院住院及门诊行大肠息肉切除及病理活检的患者127 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病理分型,以期为临床诊治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减少肠癌的发病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 年4 月—2020 年1 月在本院住院及门急诊行电子结肠镜检查患者478 例,检出大肠息肉127 例,检出率为26.57%。男性75 例(59.06%),女性52 例(40.94%),男女之比为1.44:1;年龄在30 ~84 岁之间,平均年龄55 岁;其中合并高脂血症35 例,合并2 型糖尿病13 例,合并脂肪肝8 例。

1.2 方法

127 例患者均行结肠镜检查,拟诊为良性息肉者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及病理送检;拟诊为癌变者行病理活检及择期手术。病理检查全部送中山大学达安医学检测中心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均由达安检测中心报告。

2.结果

2.1 临床表现

127 例大肠息肉患者中,腹泻或便秘56 例(44.09%),无症状者32例(25.20%),便血23例(18.11%),腹痛16例(12.60%)。

2.2 治疗效果

127 例中良性患者均行息肉切除术及病理活检术,癌变患者择期手术手术及放化疗,治愈118 例,治愈率为92.91%,好转8 例,好转率为6.30%。术后并发症:1 例管状腺瘤息肉患者术后2 天未遵医嘱留院观察出现消化道出血经住院治疗1 周治愈出院。

2.3 病理类型

127 例中分腺瘤性息肉64 例(50.39%),其中管状腺瘤26例(40.63%),锯齿状腺瘤4 例(6.25%),管状绒毛状腺瘤13(20.31%)例,绒毛状腺瘤21(32.81%);非腺瘤性息肉18 例(14.17%),其中增生性息肉14 例(77.78%),炎症性息肉2例(11.11%),幼年性息肉1 例(5.56%),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1 例(5.56%);混合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36例(28.35%);癌变9 例(7.09%),其中中分化腺癌5 例(3例为直肠癌,2 例为结肠癌变),高分化癌4 例。

3.讨论

大肠息肉是指直结肠粘膜上隆起的一种增生病变,在消化内镜检查中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在结肠镜检中,大肠息肉检出率为16.0%~60.0%[2-3],本研究478 例肠镜中检出结直肠息肉127 例,占26.57%。临床观察发现,结直肠息肉以男性患者居多,本项目男性75 例(59.06%),女性52 例(40.94%),男女比例为1.44:1,这与黄颂民[4]研究报道相符,可能与男性患者抽烟、饮酒等不良嗜好有关。大肠息肉多见于50 岁以上患者,平均年龄约55 岁,尤以41 ~70 岁发病为高峰,随着年龄增加大肠息肉发病率也相应上升,这与文献[5]报道一致。因此50 岁以上人群是肠镜筛查的重点对象。目前大肠息肉的确切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环境、饮食、肠道慢性炎症及遗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最近有研究[6-7]发现,糖尿病、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等患者发生大肠息肉的概率比健康人群对照组明显升高,具体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引起的肠道脂肪堆积,末梢血液循环不良,末梢神经病变以及慢性肠道病变等有关。有待临床进一步观察。此外,有文献[8-9]报道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比非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发生大肠息肉的比例明显升高,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大肠息肉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大肠息肉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便秘或腹泻,腹痛等症状,本研究项目127 例患者中,便血23 例(18.11%),腹泻或便秘56 例(44.09%),腹痛16 例(12.60%),无症状者32 例(25.20%),这与文献报道[10]相符。部分患者可无症状,多在肠镜体检中发现需引起重视。因此,肠镜筛查是早期发现大肠息肉最好的方法。

大肠息肉病理通常分为腺瘤性息肉、非腺瘤性息肉及混合性息肉,其中最常见为腺瘤性息肉,在腺瘤性息肉中管状腺瘤(40.63%)占多数,本研究发现腺瘤性息肉占50.39%,这与文献[11]报道相近,其次为混合性息肉(28.35%)及非腺瘤性息肉(14.17%),非腺瘤性息肉中以增生性息肉多见。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比较少见,据文献[12]报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不同于直肠癌,是一种类似于肿瘤的类癌,一般不发生癌变,少数会转为癌变,年轻患者多见,手术切除预后较好。目前大肠息肉发生癌变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多数研究认为腺瘤性息肉发生癌变多见,当然还存在其他致病因素如环境、生活方式、遗传等,本研究发现127 例息肉中,发生癌变9 例,占7.09%与文献[13]不符,可能与本项目样本数量少有关。结直肠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有发生癌变的倾向,因此,早期手术切除并行病理活检是预防癌变的有效措施。

大肠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及病理活检,传统的手术方法为外科手术切除,由于手术创伤大,出血量较多,病人痛苦,手术后容易并发感染,伤口愈合较慢等因素。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部分大肠息肉经内镜下切除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术中创伤少,出血少,操作方便等特点已逐渐取代传统手术[14]。本项目采用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治愈118 例,治愈率达92.91%,好转8 例,好转率达6.30%,治疗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大肠息肉以腺瘤性息肉为主,男性患者多见,早期手术切除及病理活检效果佳,早发现,早切除是预防癌变的有效治疗手段。

猜你喜欢
癌变结肠镜大肠
结肠镜治疗前肠道清洁准备致水中毒一例报告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大肠镜检阴性慢性腹泻与末端回肠病变的关系分析与探讨
下咽癌的区域癌变现象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减轻结肠镜操作中腹痛的研究进展
Eag1 在大鼠口腔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癌变·畸变·突变》2014年第26卷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