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海涛
电视新闻特写优秀与否与其内容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特写内容应该尽量是社会群众关注的更具新闻价值的热点事件。因此,电视台记者在进行电视新闻特写采制的过程中,应该切实做好主题的提炼工作,并在充分展现主题的基础上展开背景材料的收集及整理应用,从而使电视新闻特写的新闻属性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以中央电视台所采制的《离北京很远 但我们的心很近》这一新闻特写为例,中央电视台记者在座谈会以后,和几名代表展开沟通交流,与他们共同回到了位于大山深处位置的独龙江乡,对该乡最近几年的变化进行了准确记录,而且与独龙乡的群众干部学习了重要讲话,使身在大山深处的独龙乡贫困居民充分认识到对他们的关心和牵挂,在这次新闻特写报道当中,最大的亮点就是让受众充分感受到了时刻记心的牵挂、当地在政策扶持下的变化以及当地居民发自内心的感动,取得了更多受众的青睐与认可,并实现了对他们的有效熏陶。
“短”是电视新闻特写最主要的特征,再重大的新闻题材,在进行电视新闻特写采制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也应该做好时长的控制,保证篇幅必须简明精粹,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能够发人深省的生动镜头,从新闻横断面入手展开分析,从而把相关人物场景声情并茂、细致形象的展示到受众眼前,使受众可以在完成节目观看以后对相关人与事有更为直观深入的认识,从而使新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以及感染力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在提高节目收视率的同时,更加高效地完成舆论引导工作,完成正能量思想的传播。细而言之,新闻特写应该与压缩饼干具有相同的特点,做到体积小、分量大以及五味俱全,即篇幅小、具有丰富内容且存在全面的事实要素,上述元素缺一都不属于新闻特写。所以,要想保证所有要素齐全,在进行电视新闻特写采制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完成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以及事件的准确描述,保证不会有任何元素缺失。另外,在进行要素交代顺序设置的时候,工作人员完全可以按照新闻内容、受众兴趣等方式灵活调整,但是应该注意尽量不要将所有元素都集中在一起构建“目录”式的导语。
以浙江电视台在前几年采制的《杭城万人送别英雄司机吴斌》这个电视新闻特写为例,该新闻特写的时长仅仅为54S,然而在这不到1分钟的时间里,制作人员完成的新闻事实要素全面清楚地进行了交代,完成了“向善”这一主题的清楚表达。同时,该报道当中的解说词仅有寥寥几句,更多还是以画面及声音等感染力更强、更为鲜活的形式向全国人员展示了杭城全城送别英雄的宏大场景。另外,这部特写作品更是彻底跳出传统英雄片的说教模式,不仅不会使受众产生逆反心理,而且感染性更强,广受人们的青睐与认可,为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新媒体的不断涌现,新闻信息传播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升,这也给电视新闻特写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负责新闻特写采制的电视记者必须要转变工作观念,追逐正在发生或者不断发展变化的新闻事件,并且充分认识到越快完成刚发生的新闻事件报道,就可以取得更大的影响力,而且对应的新闻价值也相对更高,会产生更为明显的社会作用。以前几年发生的“东方之星”邮轮翻沉事件为例,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中央电视台就安排记者前往了事故发生现场进行了新闻报道。在所有的新闻报道当中,由“第一时间”所采制的《患难与共 我们和你在一起》这部新闻特写作品就极具时效性,并且感染力极强。记者选择几位在灾后救助过程中的志愿者作为采访对象,这些志愿者有机关干部、普通渔民,还有面馆的小老板,都是社会当中最普通的群体。在灾难发生以后,他们并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通过力所能及的行为奉献了自身最崇高也最无私的爱,尽全力温暖着身边的人,该节目在正式播出以后取得了热烈的社会反响,感染了无数的受众,为后续救灾工作的高效展开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在尽力提高新闻特写时效性的过程中,必须切实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进行事实中所蕴含真理的充分宣传,这样才可以使新闻报道的战斗力以及感染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保证新闻特写真实性的前提下提高其时效性还具有如下几点意义:首先,加大电视新闻特写的应用力度可以为新闻改革提供新的切入点。电视新闻特写受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数量的快速增加代表电视新闻改革方向更为贴近人们生活实际,报道更多的是人民群众非常关键的实时热点事件,并且可以及时完成真实新闻信息的全面披露,更好地完成舆论引导,避免人们受到虚假夸大消息的干扰;其次,进一步提升新闻特写的时效性还可以推动宣传报道质量的提升。电视新闻特写基本上都是一线新闻,具有真切感人、活泼生动等特征,可以使电视新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推动电视新闻表现形式多元化发展;再次,展开电视新闻特写采制能够使记者工作作风得到有效优化。在新闻特写采制过程中,记者必须要深入到基层与新闻发生现场中去,展开细致的观察、深入的采访,完成事件前因后果的详细收集及梳理,不然没有办法为新闻特写制作提供足够的真实可靠素材。因此,电视新闻特写的推广也就带给了记者更新文风、作风的机遇,他们必须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创作,并给腿脚勤快、思维敏锐以及任劳任怨的记者提供了更多机遇和发挥自身能力的空间。
现场报道是所有电视新闻形式中现场感最强的报道方式,其能够完成事件情况的真实准确诠释,更好地感染受众。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想进一步提高作品的感染力,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提升新闻特写的现场感,将自身在现场所见、所闻以及调查所得第一手资料真实准确地展示出来,以此来让受众充分了解新闻事件的实际变化,使他们产生置身于其中的感觉,获得更为真实全面的感受。迄今为止,电视新闻特写报道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
其一为在事件进行过程中的现场报道。在重大新闻事件或者突发性事件还没有结束以前,记者及时赶赴事件发生现场,在观察了解事件过程中展开口头即兴报道,并在报道展开的同时对事件后续发展展开叙述、分析以及预测。例如卫星发射、地震水灾等突发灾害救援等电视新闻特写基本上都属于这种报道。在报道过程中,新闻事件还处于正在发生状态,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后续会出现不同变化,因此难度相对较大,需要记者拥有优秀的口语表达能力、临危不乱的心态以及良好的应变能力,这样才可以保证报道的质量。
其二为新闻事件结束以后的现场报道。在记者到达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时候,相关事件已经完全结束,记者凭借自己手中掌握的资料,在事件发生现场展开有足够准备的报道。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并不需要以目击者的身份进行事件叙述以及预测,而是直接作为第三方展开采访或者引用当事人的观点和已经得到的信息展开报道,完成事件前因后果的准确描述。
其三为重新制作的现场报道。这种报道形式和上述两种都有比较大的差异,记者在现场完成的工作仅仅是新闻导语录制,后续采用的则是画面与解说词配合报道。这种形式虽然难度较低,但是实际效果却远低于前两种方法,影响力也相对较小。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闻行业发展形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视新闻特写的受重视程度正在与日俱增。同时,身为重要的新闻报道表现形式之一,电视新闻特写具备短小精粹、及时高效以及主题内容鲜明等优势,可以把相关新闻事件更为全面地展示到受众眼前,让受众对相关新闻事件有更为清楚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完成积极正面的舆论引导工作,避免虚假夸大信息的泛滥。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新闻采编过程中,应该转变自身的工作理念,认识到电视新闻特写的重要价值与优势,合理应用这种体裁展开电视新闻报道工作,从而使新闻宣传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为电视新闻事业改革及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