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年
某次跟爱人一起和他的队友们聚餐,席间都带了家属。男人们都在谈论篮球,太太们大部分都互相认识,聚在一个桌子上聊家常:孩子都学了哪些特长啦,婆婆带孩子有哪些坏处啦,家里两儿子不好养啦,都是些令人昏昏欲睡的话题。后来说到夫妻俩在家务中的分工情况,小月拍了拍桌子说:“这个话题我最有发言权了,我得好好表扬一下我老公,我抱着孩子修水龙头的时候,人家知道给我递个扳手!”话音落后饭桌上有一两秒钟的沉默,然后瞬间爆发出一场大笑,有人甚至笑趴到了桌子底下去。
我也笑了很久,笑完心里五味杂陈。婚前的女人无论多么娇生惯养,结了婚生了孩子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不会的学会了,会的则精益求精。但如果让女人主动选择的话,她肯定不想变得这么全能。无奈身边那个男人不太作为,女人心里就充满了愤怒。但同样是愤怒,怎样表达这个愤怒,却充满了“智力感”。表达得好了,不仅能说出自己的委屈,解气,也有可能间接解决问题;表达得不好,就纯粹只是发泄,以负性情绪影响周围的人,最终自己也变成了“可怜又可恨”的主儿。
我在各种场合都观察了解过,充满“智力感”的女人都是怎么聊天或表达自己的诉求的。我把这些方式分为4种,即:轻松幽默型、分解信息型、真实表达型和任务驱动型。
轻松幽默型,就是本文开头小月的做法,不仅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也没有抹黑对方的脸面,使整个场合充满了欢乐气氛。另外,子宁在微信中跟我聊天时也讲到一件事:她老公不听劝,非要在下雨天去参加朋友组织的野外烧烤会,说有帐篷,不怕下雨。但那天天气很凉,第二天她老公就感冒了,头疼流鼻涕,好不难受。她老公请假在家,闲着无聊跟她聊天:“老婆,你说我怎么才能舒服一点呢?”她心里有气,直接来了句:“别问我,我不是兽医。”她老公又惊讶又好笑,感觉她以前不这样,便问她什么意思。她说:第一我很生气,因为你不听劝;第二,你病着我也不好跟你吵架,就只能损你,损你我高兴。她老公听了若有所思,但从那以后,他明显不再对子宁的话置若罔闻了。
分解信息型。有次回老家,跟几个表姐表妹聚在一起闲聊。霞表妹刚结婚不久,跟我们絮絮叨叨婆婆有多奇葩:“我每次回娘家想陪陪父母,我婆婆就打电话千方百计让我回去,难道结了婚就没有人身自由了吗?”这话一出,一个表姐说:“是不是让你回家干活呀?反正我家里的活都是我干,公婆净等着吃闲饭。”另有一个年纪最大的云姐问了一句:“霞妹啊,你说婆婆老给你打电话让回家,你问过为什么吗?”霞表妹说:“还能为什么?就是不想让我回娘家呗!”云姐说:“这是你的想象还是你婆婆真的说过这话?”霞表妹愣了愣,说:“她没有说过这话。”云姐说:“你看,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有
给聊天增加一些
“智力感”
可能是真的,但很多时候是假的,我觉得如果你在乎这个事就亲自去问问你婆婆,看她为什么老在你回娘家的时候打电话,有可能她是为了向你妈表示关心你,也有可能真的需要你回去做什么事,如果不问只凭自己的想象,矛盾会越积越多。”一番话说得大家心服口服,我也不禁暗自赞叹,有“智力感”的女人,云姐是当之无愧的代表。
真实表达型。在与人交往聊天时,我们都喜欢把自己美好、光鲜、风光的一面展示给别人看,这也许是因为面子上好看,也许和保护自己有关,即隐藏自己不堪的一面,避免被人打击、恶评而遭二次伤害。然而,不分场合和时间去隐藏,往往给人“面具太厚”的感觉,交谈也会变得索然寡味,这可真不是“智力感”的表现。相反,真实表达或真情流露,却会成为关系的粘合剂,因为真实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我因为参加某个课程而进入一个10人的小团体,这10个人原本都不相识,但需要每周开一次网络会议进行线上讨论学习。起初我们的进展非常缓慢,常常是抛出一个任务出来却久久形不成思路,大家其实都挺愤怒的,但没有一个人去表达。后来有一次,其中一个学员A对学员B说了一句带有攻击性意味的话,B的脸上马上就挂不住了,生硬地问:“你是什么意思?”A久久不说话,剩余的几个人也保持沉默。然后A开口了,A幽幽地说:“我就是想说明,为什么每次都是我私下联系你呢?你为什么不主动联系我?你的反应让我觉得我特别不重要,这让我很难过!”一语既出,大家都惊呆了。B瞬间红了眼睛,她说:“亲爱的对不起,不止你一个人这么说了,我在别人嘴里也听到过这样的说法,这可能也是我没有朋友的原因,就算我有朋友也是阶段性的。我从来不会主动联系任何人,我会觉得不好意思,或觉得別人可能不会回复我……”大家听完都特别动容,感觉B的“表白”真的是太真实太动人了,沉浸在这样的互动中,简直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从那以后,我们的小团体因为有情感的连结和助持,在完成任务方面再也没有了以前那种“走不动”的感觉,真的是特别神奇。
任务驱动型是最需要“智力感”的一种聊天形式,它说的是:不说人云亦云的话,不传播沉闷、压抑、无聊的情绪;闲谈以有趣这个任务为主,可以不解决问题,但要知道对方在说什么。看起来这个形式很复杂,但也很简单,无非是在聊天中需有自己的想法,同时兼顾他人的心情。许多聊天之所以让人提不起兴趣来,只是由于某一方在无穷尽地诉说自己的困难,而情绪是最容易传播的,这会让他人感到厌烦。这对别人是不公平的,因为别人没有义务接受自己的负性情绪。同时如果不经过大脑的思考而随便说出来,也是对自己和他人不负责任的一种做法。
我的几个朋友每隔十天半月都会自发组织一次聊天聚会,每次都有交谈的主题。比如我就刷到一部新片《战争幽灵》,它的题材是时间循环,特别烧脑,而这个新片的导演则是16年前风靡一时的《蝴蝶效应》的导演。女人的逻辑思维有时是不够用的,但也正因如此,我们在讨论这个片子的时候热情空前高涨,说着说着就把其中靠个人无法理解的逻辑漏洞给填上了,真是好开心。当然我们也聊孩子和老公,但聊这种家常真正的目的却在于,对于自己家的某些困难,在别人家是不是也一样存在,别人家都是怎么解决的?如果别人家没有这种困难,为什么自己家里面会有,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在这样的闲谈中也得到了不少颠覆认知的收获。其中有个朋友说,她喜欢和我们呆在一起,这比她和她的另一个不属于我们这个圈子的朋友在一起愉快多了。
聊天是一种交流和沟通,生活中人们都离不开聊天,但怎么聊天与其说是个技巧,不如说是智力的产物。说到智力,它并不和“聪明”划等号,也并不完全等于我们平时所说的“高情商”。智力分为两种,一种是“流体智力”,一种是“晶体智力”,前者说的是记忆、运算和推理能力,这个能力在20岁左右时达到顶峰,从此便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后者说的对概念、常识、言语等的存储和判断能力,它是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而逐渐增加的。因此聊天中的“智力感”对成年人来说并不算困难,如果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所有人都能在聊天中得到足够的享受和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