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为民
贾平凹的手
侯美玲
贾平凹是一位高产作家,自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已经出版《废都》《秦腔》《山本》等16部长篇小说,以及《美穴地》《五魁》等中短篇小说。
贾平凹上大学的时候就发表了处女作《一双袜子》,即便如此,仍然要面对雪花般的退稿。在数不清的退稿中,贾平凹没有放弃文学梦想,始终坚持创作。成名后,贾平凹笔耕不辍,保持2年创作一部作品的节奏。
贾平凹不习惯用电脑写作,多年来一直用笔创作。由于稿件全部是手写的,很多地方反复修改了多次,有时就需要重新抄写一遍,向出版社交稿前,还要再誊抄一遍。也就是说,完成一部作品,贾平凹至少要写3遍。创作《秦腔》时,贾平凹前前后后一共写了4稿,最初的稿子有200多万字,到第4稿时删减到50多万字,最终交给出版社的是800多页手写稿件。
一次,贾平凹和朋友聊天,谈到文学创作时,朋友提出看一看贾平凹的右手。因为长期握笔,贾平凹右手食指和无名指关节已经变形,上面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无名指上甚至有一个深坑。看到贾平凹变形的右手,朋友感到无比痛心。
(摘自《时代青年》2020年4月下)
点击
“只有勤奋不懈努力,才能够获得某些技巧。”正是由于40多年坚持写作,贾平凹才能创作出十几部有影响力的作品,成为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适用话题:勤奋 坚持 痕迹……
可怜的薄羽鸟
程 刚
挪威山区里有一种鸟儿,这种鸟儿身上只有一层薄薄的绒毛,为了应对极寒天气,它们每年都会在严冬来临之前,在背风的石头后面筑上一个大巢,这个巢可不简单,周围用树枝和草叶编织,内部全是它捡来的各种鸟的羽毛,躺在里面既舒适又温暖。
虽然有了应对极寒天气的办法,可薄羽鸟还是这一带最可怜的鸟儿。大雪封山时,薄羽鸟只能瑟缩在树枝上。它们不是有温暖的巢穴吗?是的,可由于选择的地点在背风的石头后面,暴风雪来临时,石头后面窝风,雪很快堆积起来,用不了多长时间,巢穴便会被厚厚的积雪覆盖,让它无家可归。
一年又一年,薄羽鸟从来不曾改变筑巢的位置,都选择在背风的石头后面,因此,每到冬天,巢穴都会被强大的暴风雪覆盖,它们只能在寒冬中受冻。
还有更气人的地方。本来,暴风雪渐渐将巢掩埋,只要它们不放弃,用翅膀或是爪子奋力抓刨,巢里的雪也能清理干净。可是它们落在巢穴周围,看着雪压在上面,失望地鸣叫一会儿后,便彻底放弃巢穴而飞走,最终失去了这个家。
点击
薄羽鸟筑巢不懂得变通,遇到困难不能正确面对,结果每年都要在寒冷中度过,这是它们的悲哀。其实,生活何尝不是如此,错误的坚持和轻易的放弃,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适用话题:变通 坚持 放弃……
苏洵“藏书”教子
赵盛基
蘇洵少时一心向往游侠生活,喜欢游山玩水,就是不爱读书,直到27岁才幡然醒悟,发愤攻读,成了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他28岁的时候,儿子苏轼出生,30岁的时候,另一个儿子苏辙出生。为了避免儿子重蹈自己起步晚的覆辙,他决心让儿子从小就爱上读书。然而,他并没有强逼两个儿子读书,而是从培养儿子读书的兴趣入手。
一天,还是孩童的苏轼和苏辙正在院子里你追我赶地跑着玩,忽然看到父亲正站在一个角落里,背对着他们聚精会神地做着什么。苏轼和苏辙很好奇,父亲在背着我们干什么呢?哥俩想看个究竟,就跑到苏洵面前。谁知,苏洵快速将双手背在后面,好像有什么东西怕哥俩看见。
哥俩瞪着好奇的眼睛看着苏洵,苏轼疑惑地问:“您在干什么呀?”苏洵支支吾吾,欲言又止。
这种情况一连发生了好几次,更加激起了哥俩的好奇心,他们商量,一定要想办法搞清楚父亲在干什么。于是,有一天他们突然袭击,悄悄地出现在父亲面前。苏洵似乎来不及躲避,让哥俩逮了个正着。他们看明白了,原来父亲手里捧着一本书。
谜团虽然解开了,可哥俩更加奇怪了:“父亲为什么躲着我们读书?难道书里有什么秘密吗?”好奇心驱使哥俩到父亲的书案上,一本接着一本地看父亲读过的书,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着他们,欲罢不能。从此,哥俩迷上了读书。
苏洵的目的达到了,看着两个喜欢读书的宝贝儿子喜不自胜。后来,父子三人成了历史上著名的“词门三客”,“唐宋八大家”他们占了三席。
(摘自2020年9月18日《潮州日报》)
点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人爱上一件事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其因为好奇而产生兴趣。只有心向往之,才能情不自禁。
适用话题:兴趣 好奇心 教育……
败在优势上的南美鳄
邹殿伟
在巴西境内的亚马孙河流域内,生活着地球上最凶猛的食肉动物之一——南美鳄。这种鳄鱼生性霸蛮,牙齿尖锐,攻击范围囊括了森林中所有动物,就连令人谈之色变的森蚺,一旦与南美鳄狭路相遇,经过一番短暂搏斗后也往往成为其腹中美餐。
南美鳄之所以能制服体型比它大得多的动物,是因为它有独家祖传的捕猎绝招。当其他动物走近河边时,隐蔽于暗处的南美鳄会突然蹿出,张开血盆大口咬住猎物,然后抱着猎物不停翻滚。哪怕是力大无比的野牛或丛林巨蟒,也均在南美鳄的这种独特捕猎技巧折腾下,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拖得奄奄一息,再无能力还手,只剩下挨宰的份了。
按理说几乎没有天敌的南美鳄种群应该不断繁衍扩大,但是事实恰恰相反,近年,其数量非但没有增加反而骤减。如果不是巴西政府大力保护南美鳄,恐怕它们称霸亚马孙雨林只能成为过去的历史了。生物学家对这种奇怪现象进行了调查,发现答案其实很简单:南美鳄竟然败给了土生土长于当地的印第安猎人。
原来聪明的印第安猎人发现了南美鳄与众不同的捕猎优势后,便钻研出一种独到的捕捉办法。那就是把异常结实的树藤连到一起,在其一端拴上山羊作为诱饵抛至河边。南美鳄咬住山羊后,感觉有东西在束缚自己,遂施展翻滚本领试图摆脱束缚。没想到在它猛烈翻滚的过程中,树藤越缠越紧。南美鳄死死咬住被树藤一端拴住的山羊继续翻滚,直至被树藤缠绕得再也不能动弹。这时猎人便可上前轻而易举捕获它。
其实南美鳄只要放弃山羊,就有机会摆脱困境,可是它们死到临头也要死死咬住山羊,丝毫不想放弃自己的看家本领。
(摘自《辽宁青年》2019年第11期)
适用话题:优势 缺陷 清醒 认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