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晨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 合肥 260001)
静脉输液治疗指的是把治疗、营养支持有关药物等通过静脉的途径给药,使患者病情得到好转、身体加强营养。静脉输液治疗有关的化疗药物,则指的是治疗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所致疾病的治疗用药,其性质大都属细胞毒性药物,即存在高风险,具体表现在少量暴露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上,虽然在配置时不常发生差错,但一旦发生,则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1]。以往静脉输液有关化疗药物的配置,都是分散在开放性的病房环境当中。而为了进一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减少职业暴露,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管理模式下做集中调配成为更具规范性、安全性的途径。现就对其具体实施和应用效果做下文报道。
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共计有药师、护理工作者26 名,分别是20 名药师、6 名护理工作者。化疗药品规定在上午6:30~9:30的时间段完成集中配置,此后每一小时完成一次临时化疗药物的配置,药师按照医嘱审核、摆药、复核后,护理工作者或药师再次核对,并完成配置。
2016 年6 月,全面实现化疗药物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模式:
1.2.1 培训管理 每月定期组织一次系统培训,培训的内容有:化疗药物有关基础理论知识、生物安全柜的操作要求、相关警告标示、储存方式、污染途径和应急处理等。培训后需通过考核。
1.2.2 制度管理 明确指定化疗药物配置有关防护制度,例如:生物安全柜的规范操作流程、化疗药物渗漏的处理方法、剩余药品的规范处理等。要求有关人员必须谨遵制度进行操作。
1.2.3 渗漏管理 大部分化疗药物的渗漏,都是因为配置者操作不当造成的。要求处理人员需按照有关规定内容穿戴防护用具,必要时还要带上面罩。渗漏药液量不超过5ml 的,使用干纱布/ 棉球吸附干净,擦完再用清洁剂反复清洗至少3 次,再用纯净水反复冲洗,最后使用75% 乙醇擦拭。超过5ml 的药品渗漏需采取应急预案做处置。
1.2.4 废弃物管理 注意与其它医疗废物区分收集,将化疗废弃物统一放在有醒目标识、防渗漏的双层收集袋里,并将其放在生物安全柜当中,避免蒸发对空气造成污染。配置完成后取出,封口,置于专用的容器中存储,再交由专业人士转运到固定点做焚烧处理。
1.2.5 配置管理 ①配置前:于净化舱的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化疗药物配置,前提要保证有气压、通风换气与温湿度监测设备;配置前保证风机循环系统、紫外线等已开始运行不低于半小时,工作台也已经使用75% 乙醇消毒,安全窗打开置于安全警戒线处;配置人员进舱时完成六步洗手法、穿上防护服、戴好护目镜与手套,手套需遮住腕处,操作半小时后或是发生了手套损坏、刺破等问题,及时更换。②配置中:两次配置间隙应更换治疗巾,或是有污染药液时及时更换;配置安瓿类化疗药物,要注意先把尖端药物弹到底部,做瓶颈、砂轮的消毒,颈部先划出锯痕、再次消毒并擦掉碎屑,折断安瓿,抽取化疗药物。③配置后:顺着气流朝向使用75% 乙醇依次擦拭台面、回风槽,以防有残余药液,持续运行生物安全柜半小时,之后再彻底清洁。
比较实施前(2015 年5 月—2016 年5 月)、实施后(2016年6 月—2017 年6 月)药物配置差错发生情况。
药物配置差错率数据值以n、(%)的方式表示,采用χ2检验;由SPSS22.0 统计软件做统计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施前,静脉用药有关化疗药物总计配置15800 例次,其中差错发生183 例次,发生率为1.2%;实施后,静脉用药有关化疗药物总计配置18000 例次,其中差错发生101 例次,发生率为0.6%,差错发生率显著降低(χ2=36.008,P<0.05)。
长时间的与化疗药物相接触,若护理人员没有充足的安全防护意识,不仅会使自身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开放式的病房环境下,不仅环境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还有操作不规范的风险问题[2]。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模式的实施,旨在依据有关严格、规范的标准前提下,为静脉治疗有关化疗药物的调配提供一个安全、防护的场所,在此一方面是能够节约病区护士调配药物的时间,另一方面更有利于避免职业暴露。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模式当中有药师参与其中,也有益于在配置之前及时纠正医嘱当中有不当的地方,并及时处理配置当中可能会发生的渗漏、残液量高等差错问题,减少化疗药物的静脉输液配置差错率。
实验数据表明:实施调配中心管理模式后,静脉用药有关化疗药物配置差错发生率0.6% 较实施前1.2% 有明显降低(P<0.05)。说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模式下的化疗药物配置工作,有规范、严格的安全防护管理举措,有完善的人员培训管理,有对废弃物的严谨管理,有配置流程的有序管理等等,能从根本上发挥出对临床工作的支持与保障作用,保证化疗药物静脉输液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实施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模式,对减少化疗药物配置差错有显著的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