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善
(吉林省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 延吉 133000)
随着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大量的精密仪器被使用,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的出现,以及放化疗和抗生素的应用等,一定程度上导致医院感染日益严重。这些病原体种类繁多且复杂,给我们的预防控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文对病原体感染和医务人员预防控制进行了仔细分析,现分析结果如下。
有研究显示,对全国医院感染病菌统计分析后,发现目前发生在医院感染中主要病原体为白色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葡萄球菌,而铜绿假单细胞菌的感染率是最高的[1]。因为抗生素等药品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医疗上,病原体的构成中已经有高度的耐药性,而医院感染病原体的耐药性极强,在预防措施和治疗方式上面必须要严格。
除了以上病原体外,肝炎病毒也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微生物,肝炎病毒感染以HBV 和HCV 为主。HBV 和HCV 感染率在全球范围内非常高,医务人员因为接触密切,被感染的风险也更大。
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人群中职业涉及各类,包括医生、护士、实习工作人员、实验室人员、技术员、血液透析人员、清洁工作人员等。如果是直接与患者血液和体液接触的血源性疾病感染,那么医生和护士的感染几率相比其他人更高。有资料表明,HBV 医院感染中,实验室医生占了24%,护士为23%,医师占了21%,清洁工作人员占18%,其他人员包括陪护人员、透析人员、非外科医生、医疗管理人员等一共占了剩下的14%[2]。
特别是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对防控医院感染的思想意识不强,对检验标本和该病原体的生物危害认识不够或者自身存在侥幸心理,不按照相关规定严格处理。这种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变成只是不断增加工作量和资金投入,没有带来任何经济效益,因此,工作人员在落实相关工作时会偷懒,导致质量下降,增加医院感染的几率。
医务人员未有效落实标准预防,尤其是很多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实验室检验质量十分重视,但往往却忽略了自身的防护,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不注重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的佩戴,或随意在实验室休息、吃东西、抽烟等,这样的行为尤其在年轻医生中比较普遍,极大增加了自身感染的风险。
医院医生在工作时经常和病人接触,如果在接触过程中医生的手部被感染且没有及时消毒,再去接触其他医务人员和患者就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研究证明,工作人员的手部被感染后的携菌率几乎为100%,再去接触临床报告单、实验室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和患者等,均会增加对方被感染的概率。
严格来讲,实验室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液体废弃物都应该经过严格的消毒工作,固体废弃物送到指定的垃圾处理站进行焚烧处理,液体废弃物在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后再进行排放。但事实是有些医院为了减少成本和其他原因影响,并不会对固体和液体废弃物进行严格分类,在处理过程中也没有完全达标,这就造成了污染物有可能会被带到生活区域,造成病毒的传播。
强化医务人员对多发传染病的危险意识,特别是经常与患者接触的医生和护士。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消毒隔离、无菌操作、职业暴露应急处理等内容的学习。对医院内多发的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结核病毒等进行全面的预防教育,提高大家的防护意识和能力,最大程度保护医务人员,降低感染风险。
医院必须建立严格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让医务人员、工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有章可循。不允许医务人员在实验室等高危环境下饮食、休息,医务人员在实验室、检验科或者与传染病人病房等高危环境下工作必须要穿戴手套、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并且合理、有效使用。
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医院内废弃物进行消毒处理,做到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的分类,不要随意丢弃。对于特殊的医疗垃圾要进行消毒和特殊处理,再根据相关标准进行二次处理和分类,防止病毒散播出去。
所有患者接触过的都给予标准预防措施,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时必须带好防护用具。医院医生在工作时经常和病人接触,如果在接触过程中医生的手部被感染且没有及时消毒,再去接触其他医务人员和患者就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医务人员和患者在出入重污染隔离区时,要进行全面消毒,并且带好口罩、护目镜、手套和防护服等[3]。对被病原体感染过的物品全部要消毒处理。
医院组织消毒人员每天对医院内所有地方进行无死角的清洁消毒处理,特别是病房、电梯、过道等人群集中或人群密切接触的地方,将潜在的感染风险降到最低。
近年来,医院感染病原体种类越来越多,病原体耐药性也越来越强,严重危害到来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身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感染风险更大,对此,我们要抢在感染前一步,通过各种预防手段和措施,把病原体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和医院感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整理出了预防措施和方法,希望对医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