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汪义(绵竹市人民医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小意外,比如摔伤、滑倒或者是受到重击之后发生骨折,这些都是较为常见的现象。但是,在骨折康复过程中,人们常常存在着这样的误区,有人认为“吃哪补哪儿”,既然是骨头受伤了,那么多吃骨头肯定是没错的;还有人认为“要尽量卧床休息”,担心对骨折处造成二次伤害。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骨折康复过程中,有哪些常见的误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骨折康复中常见的误区吧!
钙质是组成骨骼的一种重要原料,因此有的人则认为,在骨折之后应当多加补充钙质,能够加快断骨的愈合速度。实际上,这属于一种典型的误区,骨折患者并不缺钙,且骨折并不属于骨质疏松,当然啦,即便是骨质疏松患者,也不可胡乱补充钙质,而且提高摄入钙质的含量也不能加快断骨的愈合速度。对于需要长期卧床休息的骨折患者来讲,还有可能引发患者出现血钙增高现象。故而,骨折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应当根据医嘱与自身病情,尽早下床进行运动,加强对机体功能进行锻炼,就能够促进骨骼对于钙质的吸收与利用,进而加快断骨的愈合速度。
大多数人都认为,在骨折之后应当多吃一些骨头,这样能够使得骨折处尽早愈合。据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若骨折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多吃骨头,不仅不能够起到早日愈合的作用,反而还会推迟骨折的愈合时间。究其原因是由于骨骼在受损之后再生,是依靠骨膜与骨髓的作用,但是骨膜与骨髓只有在提高骨胶原情况下,才能够发挥出更好的作用,人们所吃的肉骨头中主要成分为磷与钙。如果在骨折之后过多的喝骨头汤,吃排骨,就会增加骨质内所含无机质的成分,从而造成骨质内的有机质出现比例失调现象,因此会阻碍到骨折的愈合。
由于卧床休息的骨折患者行动十分不方面,特别是下肢、盆骨以及脊柱出现骨折的患者,因此应当尽量少饮水,以此来减少小便次数。虽然说这样做减少了小便的次数,但是会产生更大的麻烦,比如本来卧床患者活动较少,其肠道蠕动能力较弱,在加上喝水量降低,就很容易出现便秘现象,并且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小便潴留,很容易诱发患者泌尿系感染、尿路结石等症状。因此,对于骨折患者而言,该喝水时就应当喝水,不可为了减少小便次数而不喝水哟。
大多数患者家属会受伤后立即给患者局部受伤处做热敷或者是按摩,认为这样做能够起到活血化瘀、止痛的效果。实际上,这样做很容易造成患者受伤处出现异常疼痛、肿胀感,严重者还有可能骨筋膜室综合症导致损伤其血管神经,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
通常情况下,在受伤之后的24h之内或者是手术之后72h之内,是不应当对局部创伤处进行热疗与按摩的,这是由于这个时期患者正处于急性炎症水肿期,若是对局部创伤处进行热疗与揉按是不利于组织进行修复的,进而直接影响到后续治疗。在发生急性创伤之后,应当立刻制动,并做一些冰敷措施,将患者送至医院,由医生进行处理。
“伤筋动骨一百天,骨折需卧床静养”这句老话导致人们对骨折康复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在骨折后或者是手术后是需要限制活动,但是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完全不能活动。有关专家认为,对于年龄较大且身体较弱的患者来讲,往往是因为体弱而缺乏运动,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便秘、食欲下降、结石、泌尿系感染、血栓、肺部感染、心肺功能下降等。在这些并发症当中,发生率最高的是下肢静脉血栓,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而在早期实施下肢肌肉主动活动,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出现该并发症。在现代医学中认为,在早期进行康复运动对于恢复患者肢体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故而在骨折后或者是手术之后,患者应当依照康复医生或者是骨科医生所提出的专业意见,在医生的帮助与指导下进行科学、系统的治疗与康复运动。
俗话说的好“生命在于运动”,在国际医学上普遍意识到,对于骨折患者而言,应当尽早下床活动,加强对机体功能进行锻炼,才能有利于促进骨骼的恢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万事皆有度,过度运动可能会导致患肢受损加重,因此在锻炼之前,要将“合理适度”作为首要原则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