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庄萍(金堂县家兴结石病医院)
导读
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女性居多的患者,在久蹲之后站起来会出现眼前发黑、头晕的情况,也有些中老年朋友感觉四肢乏力,干点活动容易觉得累,脸部气色不好,怀疑自己跟贫血有关系,这时候需要患者到附近医院做一个血常规检查来确定自身是否存在贫血的情况。血常规是一种常见检查手段,主要检查血液方面的疾病问题,例如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情况,或是否患有血液疾病的可能,通常采取检查者的血液进行实验送检。人体血液中是由液体和有型细胞两部分组成,而血常规检查是检验血液的有型细胞部分。人体的血液细胞分为三种功能的细胞,其中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送检的血液样本根据分布数量及形态变化,成为医生判定疾病的主要依据,根据患者的病情,结合送检血常规检查结果发现及判断一些疾病,为此,血常规的检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判断是否存在血液系统疾病、骨髓造血功能的关键依据。
在上文提到血液中聚集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在这些细胞中数量最多的当属红细胞,在显微镜观察下,红细胞的形状成扁圆状,中间稍微凹陷俗称“血饼”。正常的一滴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可能存在几百万个。在众多细胞中有一种红色的物质可以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特种蛋白质,在医学称之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重要功能就是为各个人体器官输送氧气,那么正常人体中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数量增减大致相同,当两者的计量及计数低于正常指标时,便出现贫血的情况。产生贫血的原因有许多,饮食习惯、营养吸收、遗传等因素都与贫血有关。血常规便是做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检测的基本手段之一,这项检测可以及时提醒医生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情况。
血常规中血红蛋白质与红细胞的数量低于参考范围值时可视为贫血,但贫血根据患者的发生原因和判别依据标准的不同可分为许多种类。其中,根据贫血的发展速度可将贫血分为:慢性贫血及急性贫血两种。根据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可分为:增生不良性贫血、增生性贫血两种。根据发病机制和患者病因可分为:造血原料异常所致贫血和红细胞生长减少性贫血两种。有造血细胞异常所致的贫血和造血控制异常所导致的: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
贫血患者多出现困倦、乏力。无力等临床表现,其主要原因是血液输送中缺氧所致,常见的贫血早期表现为皮肤苍白、心悸等症状,严重贫血会出现原发性冠心病、心绞痛等后果。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中还存在头痛、耳鸣、眼花、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常见症状。妇女患者中伴有月经不调、提前闭经或者月经过量等情况。
血常规化验如何解读是否存在贫血呢?拿到化验到后首先需要确认患者相关信息,包括名字、年龄等个人信息。其次重点关注“↑”、“↓”的标志,做出最基本的判断。在密密麻麻的血常规检测单上寻找白细胞和白细胞分类通常是关注项目,通常称为白分与白细胞相关的参数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MPH%)、嗜碱粒细胞等,它们都是承担不同的防御免疫的工作,当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呈现上升“↑”标识后,说明有细菌感染,当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在正常值范围,并伴有淋巴细胞增高的情况说明患者体内是病毒感染,当病毒感染后切记无需使用抗生素,日常护理就可以自愈的。与贫血相关的重要当属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的数值变化。两者降低是患者可能出现贫血的情况发生。当然也会存在营养不良、挑食、偏食、缺乏维生素等情况。
所以白细胞与炎症具有密切关系,检查血常规是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也是白血病筛查的一些基本检查,需要重视白细胞分类和特别关注是否出现于尚未发育成熟的幼稚细胞。医学检测对相关标准给出如下参考:白细胞总数(WBC)参考值4-10,单位:109/L,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3.5-5.5,单位:1012/L,血红蛋白浓度(HB)参考值120-160,单位:g/L;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109/L。
贫血患者在日常需要进食一些富含“造血原料”的蛋白质和必要的微量元素,例如铁元素和铜元素。同时要是加强叶酸和微生物B12 的营养摄入量,维生素C 有助于铁元素的吸收,叶酸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贫血的患者要多吃黑木耳、红枣、瘦肉、蛋类、黑芝麻、动物肝脏、血、虾、豆制品及水果蔬菜等。同时,为了促进铁元素的吸收患者还需要饮食一些酸性物质食物,例如西红柿、酸黄瓜、酸菜、酸枣等,牛奶和茶叶会阻碍铁元素的吸收,所以在进食过程中尽量不要与含有铁元素的食品一同食用。
综上所述,贫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疾病,但是引发贫血的原因有很多,为此想要彻底改善贫血的症状需要从病因着手进行治疗。通过以上对贫血种类及血常规的检查指标分析,可以推断出缺铁性贫血是可以通过食物补充造血原料的,补充铁元素、叶酸、维生素B12 等来辅助治疗,那么,患者属于再生障碍贫血,则需要使用雄性激素类药物或是免疫抑制类药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