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婷 (西北师范大学)
《时光倒流70 年》由小说家理查德·马特森(Richard Matheson)的小说《Bid Time Return》为脚本创作完成。影片初始讲述了一名大学毕业生在聚会上偶遇一位神秘老年妇人,并接受了老妇人赠与自己的一块金表,临别时老妇人告诉自己回来找她。这次短暂的碰面并没有引起他的关注,镜头一转,八年后这位年轻人成为一名优秀的剧作家,当他在乡村某家旧式旅馆度假时,意外发现先前的那位老妇人竟是70 年前当红的著名女星。当他带着疑问试图再次寻找老妇人的下落时,却得知这位老妇人已于他们见面当晚逝世的消息。事实上,他与那位老妇人早在七十年前在这家旅馆早已相恋,但迫于时空错位回到了现代,当他得知一切真相后,千方百计想要回到七十年前,重温那段刻骨铭心的浪漫爱情……
电影音乐(Film score)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影片艺术构思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电影情感表达的重要纽带。一部完整的电影音乐包含多首音乐,以此更加充分的诠释并表达影片寄托的情感与内涵。电影音乐是为影片剧情发展服务的音乐,其创作受限于电影的结构与内容,同时与电影各相关要素相辅相成。
电影音乐的创作通过录音技术与对白、影响效果合成一条声带,并伴随电影的放映被观众所感知。电影音乐是出现于20 世纪的全新音乐体裁,在具备音乐的一般共性的同时,又存在其特性,在当代文化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电影音乐的重要特性是集视听于一体,电影音乐通过与剧情中人物对白、旁白、音响效果等因素相结合,使观众在接受视觉影像信息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和补充观影后产生的艺术感受。电影音乐脱离画面单独存在时,则失去了其视听统一的综合功能,但对于较为完整的片段,仍可作为独立的音乐作品予以演奏和欣赏。
客观角度看待《时光倒流70 年》,其剧情发展的逻辑性欠佳,甚至可以说漏洞百出,但影片中创作的电影音乐却堪称经典。影片上映后,曾收到一度好评,被誉为音乐与影片完美结合的佳作。在这部电影中,音乐极大地渲染了影片的气氛,如痴如醉,引发观众极大地共鸣,体现了配乐大师约翰·巴里精湛的艺术创作功底。影片曾荣获奥斯卡多项提名,虽是一无所获,但其音乐仍是世界最受喜爱、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
主题曲Somewhere in Time 是约翰·巴里在俄罗斯音乐大师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十八变奏的基础之上改变创作而成。该曲由一段轻柔婉转的长笛演奏带入,并呈现其舒缓优美的主旋律,紧接着弦乐的加入再次强调了主题,并以此逐渐展开作曲家完整的乐思,最后钢琴和长笛对主题的再次演绎,使人回味无穷、产生无限遐想……约翰·巴里的音乐风格与拉赫玛尼诺夫有很多相似之处,影片主题曲与拉赫玛尼诺夫原作相比,在情绪、节奏及曲式结构方面有许多共通之处,据说巴里在创作该曲时曾以拉赫十八变奏五线谱上某一线为中心,将上下音符倒置,最终形成了这首经典佳作。
其中,插曲The Old Woman 表现了年老的女主爱丽丝邂逅年轻的男主理查得情景,弦乐的齐奏首先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气氛,继而小提琴的独奏则准确完美的诠释了爱丽丝对理查长久思念的深刻,最后Somewhere in Time 主题的再次响起,荡气回肠,婉转动人。
插曲The Journey Back in Time 展现了理查在看到昔日爱人爱丽丝的画像后日夜期盼能与爱人再度重逢的热切期盼,这段音乐开始营造出阴沉、暗淡的压抑气氛,弦乐表现出躲闪不定的旋律动机,钢琴演奏的偶然出现,强化了该旋律表达的情感。
插曲A Day Together 表现理查在克服种种困难后正式见到爱丽丝,并相约共同游玩后的激动喜悦的心情。该乐曲由大提琴导入,节奏欢快,旋律流畅,竖琴如流水般婉转优美的弹拨,不禁引发观众对追求美好爱情渴望的共鸣,最后主题的再次出现,强化了此时浪漫唯美的气氛。
插曲The man of My Dreams 出现在爱丽丝在舞台演出时擅改台词,以此表达对理查满心的爱意,此时音乐作为背景淡淡响起,完美诠释了爱丽丝真挚热烈的爱意。插曲Is He the One 的旋律出现在爱丽丝结束演出后拍照留影时看到理查后露出恬静美丽的笑容,摄影师捕捉到的动人瞬间,这一幕也是影片的经典镜头之一。插曲Return to the Present 同属主题的变奏曲,节奏更加的忧伤缓慢,出现于理查错拿1979 年的硬币,被迫回到现代,被迫与爱丽丝经历生离死别,从此一蹶不振,痛不欲生,终于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
很多音乐爱好者都是通过《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了解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创作,其中第十八首变奏更是被电影《时光倒流七十年》作为主题曲所使用。这首乐曲不仅被导演和编剧用作影片中一件重要的音乐道具所使用,起到时空跨越以及男女主人公心灵沟通的重要纽带,而且在作曲家约翰·巴里的手中,还是整部影片配乐灵感的源泉。对比影片音乐主题,便会感到这两首作品是如此的相似,以致很难察觉期间的过渡,二者巧妙完美的融合为一体。事实上,《时光倒流七十年》的主题就是《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十八变奏的另一首变奏形式。约翰·巴里不论在对旋律走向的整体把握、节奏及音乐基调的整体创作风格而言,都与原曲保持近乎相似,同时存在细微的差别,使听众完全融入进两位不同时代作曲家艺术创作的共通之处,以此体验该音乐创作所蕴含的极高的艺术价值。因此,非严格意义来讲,将《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誉为电影《时光倒流七十年》的主题曲来说也并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