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
(黑龙江省塔河县十八站林业局小根河管护区,黑龙江 塔河 165201)
肩背部肌筋膜炎,又称“肩背纤维组织炎”或“肌肉风湿”,是临床常见疾病,常发于肩背部肌肉,筋膜、韧带等结缔组织。久卧湿地,淋雨,贪凉或劳累后复感寒邪,寒凝血滞,使肌筋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痹阻不通,可导致肩背肌筋膜炎发生,一般肩背肌筋膜炎患者对天气变化比较敏感,尤其是症状严重者。蜂毒疗法治疗肩背部肌筋膜炎有着比较好的疗效。
中医认为背部肌筋膜炎,在外是因感受风寒湿邪,外伤劳损,导致筋膜受损,瘀血凝滞,肌肉痉挛,经络阻闭,气血运行不畅;在内是因肾气亏损,肝失所养,内外交迫,从而发病。蜂毒液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滋补肾阴、调养机理、温经通络、扶阳散寒的作用,能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背部隐痛,酸困无力,日轻夜重,时痛时止,伴有四肢乏力,心慌气短。易出汗,口渴、五心烦热,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背部胀痛或刺痛,痛无休止,胸闷不适,性情急躁易怒,上腹胀满,日轻夜重,晨起稍活动缓解。舌紫暗或瘀斑,或舌下静脉曲张,脉弦。
阿是穴、大杼、风门、附分、肺腧、厥阴腧、心腧、督腧、隔腧、天宗、肾腧、志室、委中、阳陵泉。
需要注意的是左侧背部肌筋膜炎选右侧穴位,右侧背部肌筋膜炎选左侧穴位。
金女士,家庭主妇。2003年9月患背肌筋膜炎,右侧背部大菱形肌、小菱形肌部位疼痛,以酸痛、钝痛、胀痛为主,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并伴有重物压迫感,发病初期疼痛并不明显,等到疼痛难以忍受时才引起重视。天气变化后逐渐加重,触诊背部可摸到大菱形肌皮下条索样阳性反应物。
临床治疗方法:针刺拔罐法,患者俯卧位或坐位,在患者背部菱形肌部位压痛最明显处(阿是穴) 的皮肤用75%的医用乙醇常规消毒,取三棱针,针刺条索状反应点5~8 针,取玻璃火罐拔在针刺点,留罐10~15 min。以玻璃罐内见紫黑色黏稠血块或血丝或黄水为佳,起罐后,用消毒干棉球拭去渗出物,再常规消毒然后轻揉疏松肌肉3~5 min,针刺拔罐法只限于前1~2 次治疗,间隔1~2 天1 次,后续治疗不再采用。患者经针刺拔罐法治疗后疼痛减轻,右侧背部筋膜炎选左侧阿是穴蜂针点刺或蜂针直刺,左侧背部筋膜炎选右侧阿是穴蜂针点刺或蜂针直刺。
蜂疗选穴:大杼、风门、附分、肺腧、厥阴腧、督腧、膈腧、大椎、陶道、身柱、巨阙腧(经外奇穴)、神道、灵台、天宗、肾腧、志室、阳陵泉、悬钟。穴位分组轮换,蜂量控制在10~20只。隔1日或2日1 次蜂疗,10~15次为1 个疗程,共进行3 个疗程后痊愈。
上述穴位是以中医蜂疗整体观为指导,重视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经穴,特别是足太阳膀胱经内连五脏六腑,外连四肢和百脉。
蜂毒疗法的操作方法详见《蜜蜂杂志》2019年第8 期的《蜂毒疗法实用操作方法》。
推拿治疗本病有显著疗效,其目的是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痉挛,舒筋活血,防止肌筋膜粘连形成,配合功能锻炼可增加疗效。
主要手法:一指禅推法、拿揉法、滚法、点压、弹拨、叩击等。
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背后,先用一指禅推颈项督脉及膀胱经,从上至下3~5 遍,然后再拿揉项部肌筋2~3 min,并配合颈项屈伸及旋转运动。
接上式,先用拇指点压,按揉风府、风池、肩井、风门、肺腧、心腧等穴及痛点,以酸胀感为度,可解痉止痛。然后用拇指弹拔手法于肌痉挛处或痛点,每处弹拔3~5 次,力达病所,可松解粘连,缓解肌痉挛,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滚揉项背部,重点在斜方肌和菱形肌,反复3~5 遍,然后拿揉斜方肌,提拿肩井2~3 min,最后用小鱼际或空拳拳眼叩击项背部,直擦督脉和膀胱经,结束治疗。
(1) 防止潮湿,寒冷受凉,不要睡在潮湿的地方,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添衣服,出汗及淋雨后,要及时擦干身体,更换衣服。天冷时可用电热毯或睡热炕头,夏季注意空调不要温度过低,或背对着空调和风扇吹风。
(2) 患肩背肌筋膜炎时,应积极治疗。争取早治疗早康复,防止转成慢性,增加治疗难度。蜂毒疗法治疗的同时可配合按摩、针灸、刺血拔火罐法、热敷、理疗、温泉浴等。
(3) 纠正不良的工作姿势,保持正确坐姿,工作40 min 后应活动背部肌肉,以免背部过度疲劳。
(4) 保持充足睡眠,选择硬板床,不睡太软的席梦思床增加背部疲劳。
(5) 积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是预防背肌筋膜炎的有效方法。
(6) 注意饮食合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蛋、肉类食物,增加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