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龙 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由此可见,建筑工程具备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城市(特别是发达城市)的经济增长以及文明发展意义重大。然而,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加快的同时,一些弊端也逐步呈现了出来,部分施工单位将经济效益摆在首位,再加上建筑工程易受到各类外部因素的影响,最终引发了大量的建筑质量以及安全问题。鉴于此,施工单位相关人员务必要引起重视,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强化质量以及安全管理意识,不断完善管理体系,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有效加强工程质量。后浇带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工程施工的重难点之一,因此,务必要充分重视后浇带施工的质量控制,不断优化施工技术、完善管理措施、降低工程造价,最终使得建筑工程保质保量完工。
沉降后浇带结合面应具备一定的承载性能,以满足建筑结构受力需求。具体来说,为了确保后浇带在封闭后具备正常的工作性能,其结合面应该具备充分的粘结力以及咬合力,相关受力性能应满足设计以及规范的要求。据相关研究显示:结合面的粘结力主要受粗糙程度以及构件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在具体施工时,可以将后浇带结合面处置为斜缝、齿形缝以及阶梯缝的结合面形式,以提高新旧混凝土之间的咬合力。
在建筑工程中,后浇带往往布设在建筑沉降差异明显的区域,比如说主楼之间或者是主楼与裙楼之间,因此,后浇带结合面应具备一定的防水性能,以避免后续的建筑渗漏水问题。据相关研究显示:通过在结合面部位均匀涂刷界面剂可以有效提升结合面的防水性能,此外,通过止水钢板、后压浆以及改变施工缝的形状也可以提升结合面的防水性能,值得注意的是,结合面粗糙程度与界面的防水性能相关性不大,且随着粗糙程度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增加结合面的漏水概率。
后浇带的施工周期较长,因此,在两侧混凝土完工后需要对后浇带进行妥善的覆盖保护,以免杂物落入造成污染,同时避免其他施工操作对后浇带造成损坏,在后浇带封闭时需要妥善清理后浇带并将后浇带两侧做凿毛处理,同时,后浇带内混凝土的浇筑养护以及止水处理也是施工的重点。
在实际建筑工程中,一般会将后浇带所在区域、钢筋绑扎方式以及止水板布置方式标识在施工图纸中。由于一些工程缺乏对于后浇带施工的细部工艺说明,因此使得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其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团队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本文将现阶段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常见问题归纳如下。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比混凝土中粗集料粒径小,后浇带部位布设的钢丝网作用在于隔开结合面部位的新旧混凝土。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振捣操作,大量的水泥砂浆在钢丝网部位流失,此部位仅剩余粗集料以及少量的水泥砂浆,导致了较为恶劣的蜂窝麻面等问题,同时引发了漏水、钢筋腐蚀、承载性能不达标等病害。在传统做法中一般需要将蜂窝麻面部位的混凝土剔除,为后浇带施工增加了难度,同时导致了工期滞后以及成本增加。
传统的后浇带作业方法为:待上下钢筋绑扎完成后,将止水板焊接于上下钢筋上,进一步在止水板定位筋部位设置钢丝网。由于后浇带作用空间有限,存在着较高的施工难度,止水板以及钢丝网布设作业的质量难以保证,且验收工作难以开展。同时,由于止水板直接焊接在上下钢筋上,会对钢筋造成一定的破坏,影响了钢筋的受力性能。总的来说,传统止水板焊接方式在经济性和安全性方面欠佳,同时对后浇带施工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严重危害了建筑的结构性能。
结合面凿毛处理工序一般在后浇带封闭前进行,由于在该工序之前存在着较多的其他工艺,导致了结合面长时间处于暴露状态,进而使得该部位钢丝网在水体等侵蚀作用下发生较为严重的腐蚀问题。因此,在凿毛处理阶段往往需要对钢丝网腐蚀部位进行人工剔除操作。由于后浇带作用空间有限,而剔除操作又需要借助动力机械开展,从而极易对止水板以及其周边管线造成损坏。与此同时,结合面凿毛处理还会影响结合面的结合力,造成了后浇带受力性能下降以及渗漏水等问题。此外,结合面凿毛处理也会导致后浇带工期滞后,影响了顶板的整体施工进度。
后浇带的平面布局应遵循“抗防兼顾、以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即尽量将后浇带布设于建筑受力较小的区域。同时,对于布设在建筑形体变化部位以及超长楼面中的后浇带,应该充分考虑温差以及收缩应力等因素的影响,进一步进行后浇带的受力计算。此外,应合理控制后浇带的布设间距,将距离控制在30m~40m范围内,还应合理控制后浇带的布设宽度,在考虑到可操作性的基础上,结合建筑构造设计要求,一般应将后浇带布设宽度控制在700m~1000mm范围内。
应在计算受力的基础上,合理设计后浇带支模体系,同时尽可能运用可调节支撑作为支模体系的支撑点,一方面确保支模体系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有效预防后浇带下挠、梁板开裂、顶板下沉等问题。后浇带支模体系的优化策略如下:其一,保证后浇带两侧支撑数量大于两排,并保证每排支撑间距在1m 以内;其二,对于后浇带支模体系应设置水平方向的拉结,以增加支模体系的稳定性;其三,严格依据施工图纸以及安装尺寸进行模板下料拼接、钢管搭设以及支模体系拉结等操作。
后浇带钢筋绑扎质量与后浇带施工质量密切相关,可以将后浇带钢筋绑扎的优化策略归纳如下:其一,将后浇带部位的受力钢筋断开,同时注意确保底板受力钢筋贯通;其二,对于受力主筋使用机械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确保后浇带的加筋占比在原配筋的30%以内;其三,适当增设后浇带两侧的垫块及马凳数量,同时适当提升钢筋网强度以及高度;其四,对于有加筋要求的后浇带,在后浇带钢筋绑扎过程中,应将附加钢筋一并绑扎。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的优化策略可以归纳如下:其一,应妥善设置试块(先浇混凝土试块以及后浇混凝土试块),一方面通过试块控制先浇混凝土的强度,确定封闭时间,另一方面通过试块控制带内混凝土强度以及防水性;其二,对于后浇带混凝土应使用早强微膨胀混凝土,并确保混凝土的膨胀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其三,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妥善清理内部杂物,将结合面的砂石和浮浆剔除,再加以凿毛,最后将结合面湿润24h 以上;其四,对于墙和底板部位的混凝土应进行分层振捣,每一层厚度控制在400mm以内。
在结合面部位的底模上部安装混凝土条以隔断结合面新旧混凝土,值得注意的是,混凝土条应与保护层厚度一致,同时应带有企口以确保防渗性能达标,此外,混凝土条强度还应与后浇带两侧的结构混凝土强度一致。混凝土条的使用一方面可以保证结合面的抗渗性能,另一方面可以确保结构强度达标,此外,还可以省去剔除旧混凝土的操作工艺,省时省力。
止水板安装方式的优化策略如下:设计一种定型化混凝土支座,该支座强度与建筑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一致,底部为混凝土垫块,上部设置短钢筋以供止水板焊接。施工时首先预制该定型化混凝土支座,在底板钢筋绑扎完工后将支座绑扎于钢筋上,确保支座间距合理,支座固定后在定型化混凝土支座上焊接止水板,进一步在后浇带两侧焊接钢筋桩,再将钢丝网绑扎于钢筋桩上,其后绑扎上部钢筋。
结合面凿毛处理方式的优化策略如下:待混凝土初凝后及时拆除钢丝网,并使用钢刷将结合面凿毛,凿毛至粗集料半露半掩后即视为合格,通过半露半掩的粗集料状态确保结合面具备充分的咬合力;其后妥善清洗结合面,并在结合面上涂刷一层水泥浆以形成保护层,以避免结合面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导致钢筋生锈等问题;进一步使用盖板将后浇带遮挡,以避免施工过程中灰尘等污染后浇带。该优化策略提前了结合面凿毛处理工序,有效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成本。
后浇带施工中必须不断健全监管体系,以监管体系作为施工的重要依据和评价标准。现阶段,监管体系的优化方向主要在于攻克传统监管体系在连续性以及针对性方面的缺失。在未来,监管体系的优化应注重细节、关注整体,从统筹规划的角度出发,有力提升监管水平。同时,应构建后浇带施工监管小组,深入现场,及时发现后浇带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整改。
后浇带施工必须严格依规进行。具体来说应以施组为施工基础,仔细研究施组中明确的后浇带施工工艺,关注后浇带施工存在的重点和难点,妥善预防质量通病,并在施工过程中实时全面动态管理。此外,还应构建多层次的管控体系,由工程师承担首要技术责任,构建项目部—施工团队的两级技术责任制。
本文针对后浇带施工常见的结合面混凝土未有效隔断、止水板安装方式对钢筋造成不利影响以及结合面凿毛处理影响后浇带质量等施工问题,提出了后浇带平面布局方式的优化、后浇带支模体系的优化、后浇带钢筋绑扎方式的优化、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方式的优化、结合面混凝土隔断方式的优化、止水板安装方式的优化以及结合面凿毛处理方式的优化等后浇带施工优化策略,同时提出了健全监管体系以及严格依规施工等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的管理策略。在未来,施工单位应该不断创新后浇带施工技术,从而促进建筑业的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