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大田县建设中心小学 郑抡堂
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活跃学生的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对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尤为重要。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究。
有些教师课前没有认真备课,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提问,想到什么就问什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无需动脑思考就可回答——这种问题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兴,导致学生懒于思考。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言不达意,学生听不明白,不知怎样回答,导致课堂出现冷场,教师和学生无法互动交流……最终,教师只能自问自答——这样的提问,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制造热闹的课堂气氛,教师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让课堂提问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导致学生被动地应付,无足够时间进行独立思考、置疑问难。有的教师依次提出一系列问题,学生找不到核心问题,使问题变模糊了。对此,教师在问题设计时必须量少,语言精炼、具体明了。
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的过程,然而许多教师几乎包办了所有课堂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较少,甚至没有机会质疑。导致学生的质疑思维和能力越来越弱。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自我提问、互相提问能力的培养。
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基础不同能力也不相同思考的方法也不同。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层次性,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需求、不同情况实行差异教学。
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交流,让知识在师生的互动中一起被发现、被讨论,被解决。
美国教育华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荐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对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有层次,不能偏离学生已有的知识架构。要让学生面对问题有“抓手”,能继续思考下去。
如何让提出的问题有思考性?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相应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四舍五入法求亿以内近似数”时,我做了问题设置:可直接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个级不是零的数如何取近似数?怎样才能有个统一的标准?先引起学生思考用“四舍五入”,再引导学生思考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千位、百位、十位后面的数,求近似数。这样为学生提供分层次的思考空间。此外,问题的设置还要给学生留探索的空间,引发学生在课后继续去探索。
在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根据知识点紧扣教学内容,指向明确,让学生掌握知识基础知识,让重点、难点得到突破。教师首先设置的问题要针对教学目标提个大问题。在大问题的前提下,再层层推理,环环相扣,从而达到这解决问题学会知识的目的。大问题是要有针对性的,是要对学生来说要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节时,可以让同学们小组讨论交流以下问题: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呢?同学们能不能说出生活中应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例子吗?能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从中找出相对应的底和高,并用笔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吗?能懂得梯形各部分名称,结合图中说一说,梯形的高是怎么来的,从哪边到哪边垂直?能不能把高画在梯形的腰上?你能举出例子日常生活中应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性质的应用吗?怎样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生活因素,设置与现实有关有关系的问题情景。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可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乐趣,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时,我设计问题: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展示画的三角形)讨论三角形有什么特点?用3 根小棒摆三角形,用4 根小棒摆四边形,看看各能摆出几个?你发现了什么?
有效问题的提出,能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学习情境中,这个过程就是让学生质疑—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得到锻炼并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