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琪 鹿学军
(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一直以来,外语教学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以服务于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国家外交、贸易、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明确了发展方向。在新时代背景下,公众对教育的期许、国家对具有国际视野的新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个体将“青春梦”嵌入“中国梦”的诉求,都要求外语教学承载新的使命和责任,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全球胜任力培养和跨学科、跨专业知识学习(外语界,蒋洪新2019,1)[1],才能在日益增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充当中外互通的桥梁。《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报告》(2018,4)[2]明确提出,我国高等外语教育应扎根中国、放眼世界、立足时代、面向未来,构建大格局;外语教育应注重树立文化自信,强化实践育人与立德树人,树立大情怀;外语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开放举措,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服务大战略。因此,中国要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要为人类谋求幸福和进步献出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新时代的要求和目标为外语教学划定了新起点,也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
在新时代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略背景下,报刊是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和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载体。英语报刊分门别类,海量信息,时效性强,内容覆盖面广,迅捷、详尽、全面地反映了当今西方社会的新趋向和新动态。此外,有别于英语教科书、小说、散文,报刊文章在文体、选词、结构、修辞等方面别有特点,更为注重事件的客观性、趣味性和时新性,甚至引领舆情,有时还会使用时下流行语,使读者紧跟社会热点,感受语言的变化和发展。报刊类文章用相对简洁的新闻语言描述真实的新闻事件以反映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报刊让我们第一时间了解新闻事件,感受时代脉搏,掌握社会最新发展动态,学习英美社会文化知识,感知其文化变迁,把脉中西方文明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化交流。对于“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3]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长期以来,国内高等院校外语教育的课程设置中虽然都开设了英语报刊选读课,但是很多院校是将其设为选修课或是有针对性的面向部分学生,受众有限,重视程度不足。而且,教学方法也大多延用传统的语言实践课的方法。注重词汇的扩充,语法结构的剖析,信息的获得以及标的语文化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的英语报刊选读课主要围绕着几十年前的“引进来”战略,让学生们了解英语新闻的语言特点和结构特点,并以英语新闻为媒介,了解西方社会,向发达国家学习优秀文化和思想,引进国外最新科技和经验,汲取西方文明的营养,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需要指出的是,在当前国际合作增多、产业创新升级、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洪流中,单单“引进来”已不能满足社会文化交流双向互动的要求,必须在“引进来”的基础上,还能“走出去”。不仅面对西方世界,还要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向世界各国人民弘扬丝路文化和精神, 促进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在增强国际影响力的同时, 用新闻的语言和诚意向世界讲述有温度的中国故事。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作为一种以交际教学思想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为基础而形成的语言教学理论,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Vygotsky(1964)在语言研究中观察到,在语言学习中,学习者同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能够对语言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Vygotsky, L. S. (1964). Thought and language. Annals of Dyslexia, 14(1), 97-98.)[4]。 而任务教学更能有效体现语言学习的互动性,即将课堂教学与用真实语言完成交流任务的形式相结合,在情境中实现某个特定的交流目标,从而促进提高学习者语言运用的能力。20世纪八九十年代,如Brown et al(1984), Duff(1986), Candlin(1987),Prabhu(1987), Foster and Skehan(1996, 1998)[5]等对任务型教学广泛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Willis全面描述了“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框架、主要特点、任务分类和具体操作(《任务型学习原理》,1996)。[6]在众多语言研究者的研究和实践推动下,“任务型教学”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和体系,被广泛地运用于外语教学实践当中。其突出优势在于针对差异性教学对象,不同教学任务和目标,学习者各自有别的学习阶段,规划并设计量身定做的教学任务,可以助力提高语言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学习者可以通过执行任务实现多种目的。例如,信息转换和传达、通过逻辑推理发现新信息,感知新内容、表达观点态度并通过交流实现思维的纵深发展等。这些都有助于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满足新时代的需要。
在上述理论和原则指导下,我们提出英语报刊选读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模式。“英美报刊选读”课程是英语学习者获得英语国家语言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提高英语实际运用水平的重要途径。英语报刊文章内容丰富, 题材广泛, 篇幅较长, 词汇量大,背景知识多, 时效性强,具有难以替代的信息完整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是必不可少的信息来源和文化交流的载体。新时代要求外语教育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的高规格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在日益频繁的多领域中外互通交流中发出中国声音。为满足新时代的要求,“英美报刊选读”课程在保留原有的注重语言输入的基础上,特别强调用新闻语言表达中国故事,平衡兼顾输入和输出。既有英语国家时事变迁的介绍和解析;也有本国文化的对比;既有报刊语言和结构特点的介绍,又有活学活用所学语法和词汇知识介绍我国各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重视知识输入(灌输),又强调语言输出(知识运用)。改变“英美报刊选读”课程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部分,仍停留在“只讲西方,不谈我国”,忽视了“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这些当前我国英语教育的根本问题。我们明确了“英美报刊选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围绕中国故事,即有关我国各领域的新进展和新成果、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话题,不仅要提高英语读、说和写的能力,还要培养社会语言能力(socialinguistic competence)、语域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新的“英语报刊选读”教学目的不再单单强调英语国家知识和文化的获得,而是突出学习者自身以及所处环境的重要作用,用英语撰写中国相关报道,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贴近中国英语学习者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规律。基于新的课程培养目标,教学改革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教学活动要体现 “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侧重“做中学”,强调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1.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流程
报刊选读课程教学活动要体现 “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侧重“做中学”,强调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整个教学流程分为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 (task-cycle)和后任务(post-task)三个环节。在前任务阶段,要求学生查阅相关任务内容的背景知识、文献资料等。通过先行查询,学生们对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不仅为课堂教学扫清理解障碍,而且还能做到分享和补充,大大调动了参与热情。
任务环环节(task-cycle)包括任务(task)、计划(planning)和报告(reporting)三部分。学生执行任务过程中,首先师生通过阅读、讲解、提问、讨论、分享等方式完成信息输入,然后选取某一点,用所学的新闻语言知识讲述发生在中国大地上我们身边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故事,实现信息输出。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课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团队合作,集思广益,敢于创新,在解决问题的语言活动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任务环的计划阶段,整合信息,提炼和升华观点,拿出小组成员满意的作品,并确定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在任务环的报告阶段,学生采取确定的方式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后任务阶段主要分为分析(analysis)和操练(practice)两部分,首先鼓励学生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点和长处。随后,教师在对各组完成任务情况点评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练习语言难点。
2.任务型教学的任务设计
英语新闻报刊类文章的特点是阅读材料内容丰富,题材涉猎广泛,篇幅较长,词汇量大,背景知识多,时效性强。英语报刊阅读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去捕获,交流相关信息,以及吸取,评价,鉴别观点的能力,从而建立更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思维体系,成为更有洞察力、更有决断力、更为全面发展的个体。因此,在此类素材教学中必须重视高级阅读技能的训练,把词汇、句子水平的阅读理解提高到语篇水平的阅读理解。具体到报刊文章中应是迅速抓住文章大意,掌握相关信息,了解文章观点,论据,及论证手段,作者观点是否有说服力等。报刊选读课程任务设计的出发点就是帮助学生达成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构成任务设计的基础。在选定教材的基础上,增补时事新闻,跟踪最新动态,完善教学内容,依照材料的先进性、典型性、时效性原则,补充与之对应的“中国故事”话题,做到既有相似又有区分。新闻的语篇形式主要有三种,新闻报道,新闻特写和新闻评论。对于不同的语篇形式,任务设计要有针对性。
(1)新闻报道类文章的任务设计。新闻报道通常篇幅较短,用词简单,易理解,是报刊阅读课程的入门首选。新闻报道一般以倒金字塔格式将新闻五要素按内容重要性顺序叙述。针对新闻报道的文体特点, 任务设计主要围绕五要素的内容、顺序和逻辑关系。任务的检查很灵活,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可以利用线上通讯工具,也可以在课前、课上和课间。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此外,每个学生都有一次课上口头新闻报道的机会。要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学生课前做足功课,首先浏览查找得到的新闻素材,甄选阅读感兴趣的时事新闻, 然后总结出重要的新闻要素,制作课件辅助口头报告,最后做课堂陈述与全班同学分享。
(2)新闻特写深度挖掘新闻片段,风格更细腻有趣,观点明确。在任务环阶段采用讨论、辩论和小组合作等方法。任务设计包括归纳主题并找出相关细节,明确叙述或论述方法;判断观点的逻辑性、合理性和客观性;识别特写的写作手法,风格及作用;预测新闻现象的发展趋势。在后任务阶段,采用学生分小组阅读分享的形式。每个小组事先领取一篇话题相关的文章,仔细阅读,认真备课。提取精彩片段或可以引发讨论的点,制作课件以备课上宣讲或讨论。要求学生全员参与,注意发言的语言和结构。不限制课堂活动的具体形式以便学生发挥创造力。小组成员讨论商定具体宣讲的内容、形式和分工。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氛围里充分准备,发扬团队精神,合作共赢,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时提供线上帮助,以便学生的准备工作顺利进行。课上宣讲后,学生评鉴各组值得借鉴的长处及建议改进的不足,并进行评分。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反馈,肯定学生的表现和取得的结果,并提出进一步提高完善的建议。
(3)新闻评论主要表达新闻媒体或作者对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的判断和思考,是人们通过媒体交流观点的工具。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引导性。在任务环阶段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或辩论的方法。任务设计类似于新闻特写,更加侧重对观点的提取,认同或异议。后任务阶段方法类似于新闻特写。在针对这三种新闻语篇形式的教学和操练中都有意识的带入中国元素,注意用所学的新闻语言讲述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故事,传达自己的心声。
3. 任务型教学的评价方式
报刊阅读课程引入混合性评价方式。有效整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既要评价学习效果,也要评价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既要评估个体表现,也要评估小组绩效,培养团队精神。建立个体+集体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体系。新的评价方式突出学习过程评价。个体评价档案袋主要体现学生个体表现,包括发言,报告,对小组的贡献等;集体评价档案袋主要体现小组任务完成情况,包括分工合作、组织、任务完成的质量,以及小组成员自我评价等。教学实践表明,任务型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语言水平、培养协作精神、提升作为文明之邦一份子的文化自信甚至制度自信。
经过历时两年的教学实践,基于任务型的“英语报刊选读”基本实现了预期教学目标。从两次课程结束后分别给学生做的问卷调查来看, 有95%的学生认可或比较认可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报刊选读课程中所发挥的优势。问卷受访者普遍认为任务型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习者在英语报刊选读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学以致用, 用以促学,学用结合, 循环上升,生生不止。强调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各个环节中不断运用所学知识和各项技能, 在知识、技能和交流能力之间建立起息息相关的网络联系, 较大程度上缓解了英语教学中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兴致索然, 不愿开口也张不开口等实际问题,让英语课堂生动起来。同时, 任务型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精于学习策略, 善于搜集和处理信息, 主动分析归纳总结问题、注重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总之,任务型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使新时代的建设者在“海纳百川” “引进来”的基础上,提升到“走出去”的战略高度。为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文化自信搭建了语言“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