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脑转移患者中EGFR 突变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2020-12-02 12:07:04彭军罗强
医药前沿 2020年27期
关键词:状况靶向影像学

彭军 罗强

(岳池县人民医院 四川 广安 638300)

肺癌是现代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大约有20%~50%的肺癌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脑转移[1-3]。对于肺癌患者来说,脑转移是十分重要的致死因素,尤其是晚期多发脑转移的患者,即使应用综合治疗患者的生存期也较短,相关临床报道称,如果不对患者进行肺癌脑转移治疗,患者的中位时间不超过1 个月,而合理接受放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也仅3 ~6 个月[4]。目前,并未明确EGFR 突变状态与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之间的关系,本次将2017 年9 月—2019 年9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肺癌脑转移患者80 例作为对象,探究肺癌脑转移患者中不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状况下的影像学特点,对肺癌脑转移患者的诊断提供参考,并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9 月—2019 年9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肺癌脑转移患者80 例,所有患者均接受EGFR 检测。根据患者是否出现EGFR 将其分为EGFR 突变(n=54)、EGFR 未突变(n=26)两组,其中未突变组患者包含男性14 例,女性12 例,年龄33 ~61 岁,平均年龄(45.1±0.2)岁。突变组患者包含男性23例,女性31例,年龄32 ~60 岁,平均年龄(46.4±0.9)岁。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癌,并且患者接受EGFR 基因检测;(2)患者病理资料完整,并且患者知晓资料被调用可能性;(3)所有纳入患者均未见其他血液性疾病或严重器质性疾病;(4)患者均行头颅CT 及MRI 检查;(5)患者基本资料具有可信度;(6)患者基本病例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排除存在原发性、血液性、慢性疾病患者;排除存在肺部、颅脑以外肿瘤病史患者;排除资料缺失、疏漏患者。

患者资料均由医务人员直接于我院信息系统中调用,无需接受患者同意,医务人员根据试验要求直接调取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明确患者的病理学类型和临床表现,确认患者脑转移瘤的数目和瘤周水肿状况,明确患者影像学强化特点,对患者的各项基本因素进行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记录由放射科、肿瘤科及信息科人员共同完成,数据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诊断结果

本次脑转移患者中共有54 例(67.50%)出现EGFR 突变情况,其余26 例(32.50%)未见EGFR 突变,突变比率高于未突变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 <0.05)。不同EGFR 突变状态的肺癌脑转移患者在发病后颅内分布、瘤周血肿以及强化特点之间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影像学特点

所有患者在接受颅脑MRI 检查后,均确认为脑转移EGFR 突变患者中,脑转移瘤发生于幕上共有38 例,9 例患者发生于幕下,其余7 例为幕上、幕下同时累及;累及幕上患者,主要表现为顶叶和额叶,常见颞叶和枕叶患者相对较少,大多数患者有多叶累及状况,少部分患者累及颅骨。EGFR 未突变患者脑转移瘤分布于上述状况相仿,而不同的是对脑多叶造成累及的患者占比较低,仅有3 例(11.54%)。

3.讨论

脑转移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而肺癌脑转移是肺癌的晚期表现,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大约有20%~54%的患者在发生肺癌后,病情进展进入晚期则会出现脑转移的状况,而随着近年来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化,以及新型影像检查技术的进步,脑转移的发生率和临床检出率在近年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在近年来临床研究中表明,在所有的脑转移患者中,大约有50%~60%的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远处转移症状[5-7]。

患者出现脑转移后,其总体生存率较低,预后恢复的治疗与患者的年龄、功能、原发肿瘤、原发灶的诊断有较为密切的关系。长久以来,肺癌患者的脑转移是患者肺癌发展至末期出现的病理表现。在传统的临床医学研究中,但这种治疗方案仅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命,通常患者会在治疗1 ~3月以后死亡,然而随着近年来全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发展,为了增强患者局部控制质量,尽可能降低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影响的背景下,选择更为有效的脑转移治疗方式,成为了现代临床研究的主要方向。

EGFR 是目前肺癌治疗中十分重要的靶点,而EGFR 又能够通过细胞外区与配体形成二聚体,这样能够调节细胞的正常增殖和生命活动[8-10],就目前来说,在对无脑转移症状的EGFR 突变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倾向于靶向治疗,而如果患者出现EGFR 突变则需要应用TKI 治疗,能够获得较为显著的疗效[4]。EGFR 通过细胞外区与配体结合形成二聚体能够激活酪氨酸激酶,这样能够有效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目前临床上对于无脑转移症状的EGFR 突变患者,在进行治疗时选择靶向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可以控制患者颅内肿瘤,对于患者机体内其他器官的病灶也能够起到较为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并且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较为轻微,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肺癌脑转移患者中,EGFR 突变患者更加容易出现脑转移,故而需要对EGFR 的突变状态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的脑转移状况,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状况靶向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6:38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MUC1靶向性载紫杉醇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靶向实验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毛必静:靶向治疗,你了解多少?
肝博士(2020年5期)2021-01-18 02:50:18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中国外汇(2019年13期)2019-10-10 03:37:38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