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靓 (西北师范大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我国传统音乐欣赏水平也随之越来越高,一些中国传统音乐已满足不了现有人民的欣赏要求。传统音乐艺术工作者为将我国音乐文化推陈出新,也为能创作出符合现当代人民欣赏水平的音乐作品,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及心血,才达到我国现阶段所取得的成就。
今天我要以我家乡的一首民歌《浏阳河》来举例说明,这首歌曲以及以它为雏形的一些歌曲的兴起和发展过程。歌曲《浏阳河》是我们当地的民歌,从小耳濡目染听着爷爷奶奶哼着这首歌曲的曲调,小时候听不太懂这首歌词的含义,听着长辈们哼,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与他们一起唱。长大后我才知道,虽演唱的曲调是一样的,但所表达出来的感情却是有着天壤之别的。歌曲《浏阳河》创作于1951 年,正是他们所生活的年代,在爷爷奶奶那个年代毛主席给了他们当家作主的权利,他们心目中充满着对毛主席的无限敬爱,这也是为什么这首歌曲能引起他们心中的共鸣,使它广为流传的重要原因吧。而在当时,他们内心的这种感情我是远远体会不到的。这首歌曲的作词者是徐叔华先生,作曲者是朱立奇及唐璧光先生,最初只是在湖南花鼓戏中的一段唱段,曲调旋律也与我们现在所听到的版本有所差异。这首歌曲有多位艺术家演唱过,例如有李谷一老师,蒋大为老师等几种不同版本都各有韵味,悦耳动听,但也有所区别。李谷一老师本身是湖南人,在她所演唱的版本中采用湖南方言演唱,将“河he”用“huo”来演唱,将“路lu”用“lou”来演唱,并且在音乐中加入湖南花鼓戏的曲调。上述已说过,这首歌曲最开始就是湖南花鼓戏中的选段,也可将李谷一老师的这个版本认为是从花鼓戏中来,到花鼓戏中去,相互影响,融会贯通,使这首歌曲更具湘音湘情,让我这个湘妹子听起来也尤为亲切。蒋大为老师演唱的版本一气呵成,更具阳刚之气,使人听起来心旷神怡,激情饱满,最重要的是能在他的歌声中听到对毛主席的浓厚的感情。
《浏阳河》这首歌曲诞生十多年来受到了广大人民听众的喜爱,后经郭天柱先生作词,邓东源先生作曲在原有《浏阳河》的基础上创作出了符合当时时代背景的歌曲《又唱浏阳河》。这首歌曲是在前一首歌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曲有许多异同点。接下来我要以宋祖英老师演唱的版本来具体说明两首歌曲的相同点和差异。之所以选用宋祖英老师的版本是因为这两首歌曲宋祖英老师都演唱过,并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广为流传度。首先在演唱方法上:“《浏阳河》采用我国传统民族演唱方法,口腔打开的少,呈扁平状,发声位置非常靠前,虽然声音依然优美好听,但缺少张力和共鸣,声音传播得不够远。而《又唱浏阳河》则是将我国传统的演唱方法与西方歌剧的演唱方法相结合,要求高位置演唱,并且气沉丹田,声音都必须是由气息支撑的,使声音听起来更具有弹性,面罩的声音多,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让声音更有穿透力。”在歌词和作曲技法上:“《浏阳河》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曲谱都相对来说较简单一些,两段歌词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曲调采用宫商角徴羽中国五声民族音阶,全曲不见fa 和si,音乐听起来朗朗上口,绵延不绝,这就是为什么身边许多人就算不知道这首歌曲的歌词,也能把曲调哼出来的原因。而《又唱浏阳河》歌词和曲式结构则更为复杂,歌词虽也是两段,但两段歌词讲述不同的事情。并且在采用民族调式的基础上加入了不少fa 和si,运用了西方的作曲技法,使旋律有质感,音乐听起来更具气势。”最后在表情达意方面:“音乐也是一种语言,也有他自己想表达的情感或者意思,它较之我们平常说话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唱出来的。两首歌曲都是湖南民歌,都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但是《浏阳河》是属于红歌,更多的借浏阳河和对自己家乡的感情来表示对毛主席歌颂和感激。《又唱浏阳河》则更多的表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总的来说《浏阳河》更多的是我们民族自己的东西在里面,而《又唱浏阳河》则较多的采用了中西结合的手法,这也是我国当代音乐道路发展的趋势。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而我们的音乐文化属于他同一棵树上的不同分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1987 年出土的河南省舞阳贾湖骨笛和它所有的音律来看,我们中国音乐文化至少有八至九千年的历史,并且在当时就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我国音乐虽然起点高,但发展的道路并不顺利,在封建社会时期,音乐文化很少被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看待,更多的是为统治者而服务,对它的继承这方面的工作有所欠缺,所以大量的中国古代有关音乐方面的书籍、乐器、乐曲、剧种等等都已失传,而要靠现在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工作者花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才能去探寻挖掘到当时音乐发展的一小部分内容,这方面是需要我们去改进的。而近现代一些先进的优秀学者,例如萧友梅、黄自、杨荫浏等等先生,逐渐认识到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对我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及刻苦钻研能沉下心来做学问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