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研究】
历史进程与政治理念之间:论《史记》《汉书》的编次
伏 煦 第1期(5)
汉画像胡人圆形“黥记”说献疑
张庆路 第1期(11)
“算赋”与两汉王朝的崩溃
马天祥 第1期(16)
王充教育经历新证
李 浩 第1期(21)
秦汉复道、 阁道、 甬道考略
鲁维铭,李令福 第1期(27)
梦境与现实:唐人小说中的“梦”
梁瑜霞,詹岳佳 第2期(5)
论《三梦记》主题思想及其价值
周承铭 第2期(10)
论王维与王族的交往及其生命历程意义
高 萍 第2期(17)
论杜诗中的时空艺术
杜松梅 第2期(28)
秦汉时期关中人口迁移与族群的互动、交融及认同
刘志平, 赵若彤 第3期(5)
《河西破蕃贼露布》所见史事探微
李学东 第3期(11)
突厥早期可汗制度考论
陈星宇 第3期(18)
黄巢北伐不攻庐州之谜发微——兼论唐末庐州地位的提升
屈蓉蓉 第3期(24)
从平定薛延陀看唐太宗经略边疆的方式
马艾鸿,张金铣 第3期(30)
唐长安城的水资源及其利用
冯晓多 第4期(27)
唐代海上“丝路”贸易演化与边贸制度的发展
龚金镭 第4期(34)
《汉书》之《诸侯王表》《王子侯表》勘误札记
衣抚生 第4期(39)
中晚唐关中地区的几种防秋兵述论
朱德军 第5期(5)
唐代舍利瘗埋制度之“金棺银椁”探析
沈雅彤 第5期(12)
唐睿宗桥陵石翁仲身份考证
吴 铁,雷 钰,朱利民 第5期(20)
唐代判文文学化的内在机制与文化意味
余煜珣 第5期(27)
杜诗引《史记》与诗史的相关性
李小成,田爱华 第5期(35)
边塞诗人岑参中晚年生平考
邓桂姣,张艳如,邓海燕 第5期(44)
东汉末年的宗室刺史、州牧
张 楠 第6期(5)
两汉官员中出身孤贫者的虚荣心与权力欲
董 飞 第6期(12)
中央欧亚视阈下的丝路民族与唐帝国——森安孝夫《丝绸之路与唐帝国》述评
赵凌飞 第6期(19)
唐代皇帝亲征礼仪研究——以礼书记载和实践为中心
陈飞飞 第6期(28)
【一带一路研究】
“唐诗之路”与岑参的西域之行
高建新 第2期(34)
务实与超越:“一带一路”倡议体现的中国智慧
叶 肖,陶立霞 第2期(40)
【伦理学研究】
自我尊重:康德与罗尔斯的实践哲学思想
曹乙龙 第3期(66)
后现代性社会信息生态困境及其实践伦理反思
王 鑫 第3期(71)
笔谈:“新冠”防控中的相关伦理问题探究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几个伦理问题
吴付来 第4期(6)
社会之痛的伦理反思
曹 刚 第4期(11)
方舱医院的创举及其伦理学意义
王文东 第4期(14)
保卫平凡生活
李义天 第4期(18)
抗疫视角下的中华美德
李营营 第4期(20)
“网络反腐”两面性问题的伦理思考
赵 平 第5期(50)
道德世界的姿态:“丰裕社会”中“道德-物化”的实践沉思
王国兵,雷龙乾 第5期(56)
【哲学研究】
庄子的大生命观及其生态价值探赜
陈 健,郭淑新 第1期(38)
辩证性:马克思私有财产观的内涵及启示——基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刘国胤 第1期(45)
论生产修养
张茂泽 第3期(36)
回归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合理进路
雷龙乾 第4期(22)
【关学研究】
张载哲学中的“大人”与“圣人”
段重阳 第3期(46)
心学、理学、关学的交会:冯从吾文学观的融摄维度
常 威 第3期(52)
关学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
贺文华 第3期(60)
张载“善反”工夫修养论体系及其儒学思想史意义
王生云 第6期(35)
张载礼学思想的三个维度及其意义
张闰洙 第6期(44)
【儒学与新时代】
“和而不同”思想的多重意蕴
郭明俊 第2期(48)
青年周恩来的儒家文化观及其现代启示
李富强 第2期(55)
【西安地域文化研究】)
西安的“蒙元记忆”——受蒙元政治文化影响的西安地名探析
张 博 第2期(61)
论源生型古都西安——兼与古都洛阳比较
葛 天 第2期(69)
【历史文化研究】
回归与超越:梁启超后期思想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张 娜 第1期(51)
从周公“制礼作乐”看西周礼乐文明的高度与深度
魏衍华 第1期(59)
自然灾害视域下的西周末期政治重心东迁
潘明娟 第1期(68)
北魏洛阳城洛汭里和洛滨里方位考
王 静 第1期(75)
论中国古代家的基本释义、形态与功能
安丽梅 第2期(75)
吴公台考辨——结合扬州隋炀帝墓的发现为线索
薛炳宏,束家平 第2期(82)
宋朝礼仪职官制度探略
郑文豪 第2期(87)
兵主“蚩尤”探究
张海涛 第2期(93)
胡安国《春秋传》征引诗小序考
罗军凤 第3期(75)
祁村宫的宗教文化和仝姓宗族迁移
仝朝晖 第3期(83)
汉代区域历史研究的新收获——读贾俊侠《两汉三辅研究:政区、职官与人口》
崔建华 第3期(94)
华胥传说的由来与始祖文化的意义
李桂民 第4期(74)
世界历史视阈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探析
朱伟东 第4期(79)
墓志铭所见隋代科举语词集解
周沫如 第4期(84)
“周公居东”为“东征说”申论——基于对上古“东”的历史地理考察
高晓军,马士远 第4期(90)
朱德率红四军挺进东江时期的军事思想与实践
苗体君 第5期(64)
分权与赋权:清末新闻管制失控与《秦中官报》的媒体实践
余亚莉 第5期(70)
宗祠文化及其创新性发展探析
刘 莹 第5期(79)
【语言文学研究】
《蜀道难》源流与“诗史”演变
蒲向明 第1期(79)
女性、 知识与权力——《源氏物语》中的《史记》出典研究
刘佳琪,郭雪妮 第1期(88)
柳宗元的“囚居”意识与山水描摹——以《囚山赋》与《永州八记》为中心
刘 城 第1期(94)
元明清四川籍诗人咏陕诗探析
伏漫戈 第4期(42)
明清方志所见陕西文学家族著述考
许勇强,李蕊芹 第4期(49)
明诗中玉门关样貌的生成及其意蕴
高 璐,刘 璐 第4期(60)
朝鲜林椿散文与中国文化之关联考论
王 成 第4期(67)
从章太炎先生《新方言》等成果看陕西方言
孙立新 第5期(100)
审美“泛化”语境中当代审美价值观念的新动向
严红兰 第5期(107)
明清易代时期的士人立场:李渔的隐逸心态
王委艳 第6期(50)
俞志慧《〈国语集解〉刊误》补正
秦东京 第6期(55)
以赛亚·伯林与米哈伊尔·巴赫金:相对的亲缘关系
卡里尔·爱默森著 ,毕晓译 第6期(66)
山西临汾十七县市方言的阴声韵
刘丹丹 第6期(81)
【博士论坛】
邓小平养老观及其当代启示
蒲丽娟,王 伟 第1期(101)
隋唐史课堂形式及其学术启迪
冯立君 第1期(107)
论卡特时期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首次推延中的美国因素
薛鹏程 第2期(100)
从误读到对话:美国汉学视域中夏志清的中国古典小说研究
李 勇 第2期(107)
梅贻琦与中国科学社北美分社的重组(1930—1931)——兼论中国科学社北美分社的兴衰
郭 洋 第3期(100)
西安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平台建设研究
赵 东 第3期(106)
目的·方法·原则:刘少奇读书思想探究
谢忠强,李敏杰 第4期(100)
习近平体育观探析
王 舟 第4期(107)
干部干事创业视阈下的监督中性制度问题探析
杨永庚 第5期(85)
中国历史时期隐士就业市场研究
田富强 第5期(92)
廉洁教育融入大学生生活的逻辑、原则与进路
唐贤秋,王文娟 第6期(88)
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探析——基于古代文论的视角
邓心强,刘思佳 第6期(9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社会实践维度分析
殷 峰 第6期(102)
【书评】
卅年坚持 终成利器——评王双怀教授《中华通历》
黄正建 第1期(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