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祖荫
(贵州省养蜂学会,贵州 贵阳 550001)
“懒养蜂”的概念,最初可能始自GN 箱。GN 箱开始使用时,由于脾小,须经常调整巢脾在巢箱中的位置,较费工费时,后经多人使用改进,简化了蜂群的管理,拉长了管理的间隔期,这些方法就被人称做“懒式养蜂”。
中蜂本身喜安静、怕打扰。许多事例说明,经常开箱检查、反复折腾的蜂群,反而不如粗放饲养的蜂群。少受干扰的蜂群发展快,群势大,少生病。实行懒式养蜂,不止是GN箱,其他箱型也可以,这当然也包括郎氏箱在内。但懒式养蜂也是要讲究条件和方法的,特别是定地饲养。
养蜂必须要有蜜源。缺乏蜜源的地方,无论用什么蜂箱、使用什么方法,都不会养好蜂。可利用的蜜源植物种类、数量越多,蜂就越好养。
养蜂地点一般要安排在有1~2个能产蜂蜜蜜源的地方,比如当地春季有油菜或绿肥,或者夏季有乌桕或荆条,要不就是秋季有盐肤木或野桂花、枇杷。
1个养蜂点养多少群蜂合适?由于每个地方的蜜源条件都不一样,难以统一,但有一个指标,就是平均每群蜂每年能生产5 kg以上的蜂蜜。因为养1 群蜂,每年需要5 kg左右的饲料(蜂蜜或白糖)。低于这个产量,就意味着会多喂少取,从经济上不划算,因此就要适当减少或控制蜂群的数量。尤其是刚刚开办的蜂场,不应一开始就盲目追求蜂群的数量。
我曾经写过1 篇文章,叫做养蜂要有“三板斧”,也就是要会做好3 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会喂糖(包括喂花粉)。蜂群生产的蜂蜜和人工饲喂的糖浆都是蜜蜂的饲料。缺乏饲料或饲料不足,蜂群就难以生存、发展,容易发生盗蜂,甚至饿死或飞逃。自始至终、随时随地都要保证蜂群内有充足的饲料。喂蜂也要根据外部气候、蜜源情况进行。缺蜜期要抓紧在短期内将蜂群喂足,使之能维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缺蜜。除奖励饲喂外,不要经常性、时不时、一点一点地去喂,这样会频繁打扰蜂群,反而增加饲料消耗。
第二件事就是要会育王、换王。老王产卵力差,不能维持强群。育王换王的方法很多,人工移虫育王、切脾育王、利用自然王台育王换王都可以,总之需用新王换掉王龄超过1年的老蜂王。
第三要会看蜂识病,知道蜂群是健康还是生病了,有病还要能准确判断是哪种病,懂得用什么方法去处理和治疗。早发现、早处理、早治疗,保证蜂群健康,不出大问题。其实中蜂最难对付的是巢虫,因为巢虫发生最普遍,危害期又长。没有巢虫或把巢虫制住了,懒式养蜂就容易获得成功。
1个班上的学生成绩总有高有低,可分为好、中、差三等。要把全班的平均成绩拉上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老师想办法帮助、辅导差生提高成绩。大凡种过庄稼的人都知道“苗情”,消灭“三类苗” (苗情最差的地块) 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蜂群也是这样,有好中差、强中弱之分。要提高全场的平均产蜜量,重点是要及时发现和管理好发展不起来、有问题的差群和弱群。导致差群的原因有多种,如缺蜜缺粉、王老、失王、病虫危害、基础群势弱等,要针对不同原因,争取在2~3 d 及时纠正。缺蜜喂蜜,缺粉的补粉;王老就换王;失王、群势弱就合并;有虫治虫,有病治病,及时将这些差群调整、纠正为正常群。要明确谁好谁差,首先要对蜂群进行摸底,排查登记,对全场的蜂群要做到心里有数,然后对差群、有问题的蜂群作出相应处理。
蜂群要正常扩巢繁殖,又要尽量不去打扰,因此在加巢框时就要留出余地,不能把蜂巢用隔板控制得太死。
实行懒式养蜂时,可在边脾上多加1~2个空巢框,或两侧边上各加1个空巢框,给蜂群造脾扩巢多留点余地。所加巢框上框梁的巢础沟内可嵌上巢础条,或焊装1/4 张巢础(将1 张巢础作2 条对角线剪裁,呈三角形)。如果加整张巢础,蜂群不及时造脾,时间长了,巢础会发白变形,造成浪费,效果反而不好。加巢础时最好在巢框之间加上1 cm 见方的小长木条(上封条)。蜂群有能力,外界有蜜源,就会自己造脾。实行宽松管理,任其自然发展,这样就不必经常开箱检查,费心加础加脾。即使一时不能造脾,这样加巢础,也不会对蜂群有太大的影响。
定地养蜂要摸清当地蜜源状况,有什么蜜源?哪一个蜜源流蜜期能产蜜?并将此产蜜期作为生产的主攻方向。根据对历年流蜜情况的观察,在大流蜜前45~60 d 实行奖励繁殖,培养强群和适龄采集蜂,提高产蜜量。
这样做,一般来说,除大流蜜期外,7~10 d 看1 次蜂,且不必全部查看,重点抽查即可,特别是关照处理好差群就可以了。掌握好以上5 点,养蜂就比较简单了。
我有2个联系蜂场:一个是60 岁以上的老人管理200 群蜂;另一个蜂场因为养蜂员长期生病,老板后来自己管理蜂群(超过100 群),都是按照上述方法去管理的。除了春季育王换王和大流蜜期忙一些而外,其他时候工作都比较轻松,并不需要整天泡在蜂场上。平时让蜂群吃饱喝足,不饿肚子;关键的时候,做好关键的事情就可以了,效益也不会太差。
以上5 点,我都有不同的文章或著作专门阐述过,将它们组合起来,就成了一套懒式养蜂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