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视角探讨儿童舞蹈创编思维

2020-12-02 05:54:20李亚梅东华理工大学
黄河之声 2020年2期
关键词:观赏者编导舞蹈

◎李亚梅 (东华理工大学)

舞蹈作品的形成,是一个由外向内、再由内向外的两个关键性过程,即生活资料为编导所用时转化成舞蹈构思,构思后产生舞蹈作品。由于儿童舞蹈作品中所表现的主体对象是儿童,这就要求儿童舞蹈编导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专业的舞蹈素养、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创作热情、音乐修养和音乐鉴赏能力等专业技能,熟悉并研究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大众的心理及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要求也是不可忽略的。

概 述

儿童舞蹈是以3—7岁的学龄前儿童和7—14岁的学龄儿童为年龄划分的舞蹈体系,具有活泼、欢快、充满童趣的风格和相对技术难度较低、舞蹈故事性较强的特点。儿童舞蹈创编则是在继承舞蹈创编自身规律及其特性的基础上,尊重儿童的心理需要和生理发展特点,结合儿童的生活进行构思编创儿童舞蹈的方式。

一、从儿童心理特征来说

(一)“身心一元论”理论的运用

“身心一元论”是基于舞蹈美学中的哲学性概念,意在强调身体这一舞蹈物质材料的本体性。从心理学角度讲,表演者只有将意识和身体相互协调统一,才能达到“体悟”的结合。

首先,儿童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是达到心理学中“悟”的首要前提。除了让儿童熟悉舞蹈音乐的旋律及节奏外,感知与领悟音乐中蕴含的情绪及表达的情感是关键环节,以此激发儿童的内心想象及表演欲。

其次,根据儿童身心共性与差异性特点创作符合儿童本色出演的舞蹈作品,需要编导在斑斓的生活或课堂中有意识地培养自身敏锐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以及提炼儿童生活动作的能力。诸如不同地域的风格特色、不同气质类型孩子的性格特点、在各种有趣场合的表现或有趣的表情等方面,都可作为编导捕捉记录的素材,也可为在选题与创编人物角色时提供可行的思路。例如,南方的孩子对冬天下雪感到惊奇与喜爱;胆汁质及多血质类型的孩子性格张扬洒脱,表情丰富、动作步伐欢快,适合表演热情、夸张的一些人物角色;温和型的孩子性格含蓄内敛、适合一些动作收敛、柔和的动作及角色等。

最后,根据音乐和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激发孩子们内心的情感及表现力,增强表情的自然性与夸张性。例如,从儿童舞蹈《红孩子》的故事情节来看,从孩子踏上寻找爸妈之路时兴奋激动的情绪、到达战场时害怕与恐惧的内心活动、在战争中不怕敌人勇敢无畏的性格,这种丰富的情绪和表情的转变是整个舞蹈感情色彩升华的关键点。

(二)动作简单精炼与象征性

动作的简单精炼即高度的抽象。舞蹈在儿童的心里是“看得见、听得着”的一种音乐表演形式,而他们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自身动作表达情感。因此,编导要利用儿童好奇、好动、求知、求美的心理优势进行深入诱导,以重复性动作为主,避免力量幅度较大和复杂性的动作,以简单精炼这一艺术形式迎合他们乐于重复与模仿的心理需求。例如,经典舞蹈《红色娘子军》中采用的握拳、跺脚动作来表现革命时代那些穷苦女人的情感与生活,正是一种朴素的情感去表现朴素的人物,才能用最朴实的动作。

动作的设计与编排要具有艺术象征性。例如,革命红军题材的儿童舞蹈《红孩子》中为了表现孩子不畏艰险,勇敢踏上革命战场去追寻自己爸爸妈妈的故事。因此,选择以小红军正步走为主题动作,依次加入在战斗中匍匐前进、打滚的动作;对手枪好奇、模仿裤袋拔枪、打枪的动作;在战火场景下孩子们齐心协力伸出援助之手互相救助的动作等。这些动作的选取与设计不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而且能够极大吸引儿童对舞蹈表演的兴趣和培养小红军团结与民族自豪感的精神,还能生动形象的还原与表达出革命时代的真实场面。

(三)结构富有童趣、幻想、创新性

童趣性即儿童的童真、童趣。儿童正处于以直观性、具体形象性为主向逻辑思维逐步过度的阶段,因此要在以培养儿童兴趣为主的过程中进行舞蹈创编,从而进一步提升儿童注意力、观察力、模仿与想象及审美能力;培养和启迪儿童在生活和言语中去体验自主创作舞蹈动作的趣味性,在寓教于乐中展开舞蹈创编。

幻想性是儿童行为在思维想象中的艺术化反映。因此,编导要敢于想象,思维活跃,同时能够在儿童自由想象与自由舞动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进而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与表现力。若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或在儿童自由想象中捕捉到的各种典型事例提炼升华到舞蹈艺术的境界,编导还须用舞蹈的思维方式去斟酌与筛选。

创新性是舞蹈创编的重要特征之一。儿童舞蹈的形式区别于成人,它是由能抓住儿童情感、激起他们兴奋的“点子”来体现。因此,儿童舞蹈不能仅有高难度的动作和技巧,还要有“点子”这一巧妙的形式存在,这即是儿童舞蹈构思的关键所在。

二、从观赏者的心理特征来说

一个舞蹈艺术作品除了新颖、创意以外,能否打开观众的想象空间和兴趣味蕾也是成功的另一关键要素。

当一部舞蹈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时,首先,观众通过“内模仿”来欣赏舞蹈演员的动作,并开始与自己的内心感受达到一定的“对应”,这种“对应”是动作的对应,也是舞蹈审美阶段最初的生理观感。其次,当把舞蹈看作一件艺术品去欣赏品评时,其真正回馈才是最真的审美感受,而最真的审美感受都是通过“情”来维系的,即情感的传递和获得,即纯艺术审美阶段。通过观看儿童完整的舞蹈表演,以直观的视觉效果,即用动态的身体来体现升华的情感及社会文化精神传递给观众,以领会和感知舞蹈带来的价值与意义。

(一)遵循作品留白与适度的原则

舞蹈动作表现之美,讲究含蓄适度,直白或太满都会造成浅薄。

首先,作品留白,不是直白。留白,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就是留给观赏者想象的空间,让观赏者用自己的想象填充上那些留白处。留白的空间,是想象空间,是再创造空间,充满了艺术的味道,艺术的乐趣,艺术的美感,艺术的余地。例如,坎宁汉,为了避免舞蹈艺术的直白,增强艺术的味道,有意把正常的动作规律加以改造,有意让观众者摆脱常规,进而增加想象。

其次,遵循适度原则。适度,由于怕观众看不懂而采取啰里啰嗦的一些方法和手段,观众却会厌烦,甚至感到多此一举。对于普通观赏者来说,由于没有任何功利目的,不存在任何私心私欲,自然会完全投入到艺术情节之中。而对于艺术家来说,任何一部作品,一开始便把自己的艺术特性凸显出来,抑或是非常简单的一个小动作,都是一种审美引导或暗示。观赏者沿着这一引导或暗示,第一时间进入艺术家设计的审美圈套,从而打破了艺术家与观赏者的界限。他们并不会强求艺术家按照自己的审美观来进行创作并且也很愿意跟着艺术家的思路走。

儿童舞蹈便是如此,音乐旋律的转变或由简单的重复主题动作的展现、空间方位的调度等便能使观众了解到故事情节及它们所表达的情感。当舞蹈编导的意会与观赏者的意会得到贯通,这种艺术欣赏的思维过程能够成为他们之间的桥梁,进而达到共识之源。有了共识,便会产生共鸣。

(二)舞美设计的巧妙运用

在欣赏与评析一部优秀的舞台作品,除了具备主题鲜明、结构严谨、精湛的技术表演等优点外,与此相适应的舞台调度与舞美设计在舞蹈表现中起着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例如,舞蹈《火焰》中,编导利用舞台灯光明暗颜色的对比性,只利用一把把红色的长扇子作为道具,以最简单、具有层次感的立体圆的舞台造型为设计点,在舞蹈演员一身黑色服装与舞台暗调背景的映衬下,赤红的正在燃烧着的火焰表现得栩栩如生,令人耳目一新。可见,在最极简的舞蹈服装、道具与舞台设计的结合也能表现出最惊艳的作品,这正是舞蹈编导艺术思维的点睛之笔。

三、从编导的心理特征来说

舞蹈编导在创作作品时,必经准备、排演、合成、演出四个阶段。

首先,在准备阶段的过程中,每个创作者内心定有一个足以激起创作冲动的直接动因。其中,内部动机是创造性开始的灵魂,即会产生如何创造出具有某种独特性、有价值的舞蹈作品的心理过程。在编导进入想象思绪时,可利用发散思维中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个特点来衡量与发挥创造性或提供创造思路。

其次,作品排演是最为复杂与重要的阶段。从宣传创作意图、选择并分配舞蹈角色、教学舞蹈音乐、动作、舞蹈调度到整体排练的过程中,编导要时刻关注自身和儿童是否一直保持着对舞蹈作品的喜爱和积极的心理状态。一个具有完整性、艺术欣赏性的作品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排练和打磨而形成的。因此,在舞蹈整体排练中,循序渐进、不以枯燥反复训练达到量的排练,而失去质的内心情感表达是编导编排者内心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最后,作品合成与演出阶段,即动作与音乐、动作与情感、动作与画面、动作与调度的关系已融为一体。在后期作品细排与合成的过程中,除了要求动作的严格规范、手位、身位的准确性外,舞蹈编导可利用环境与方位的变化、表演服饰与妆容的打造、家长或其他教师的参与与欣赏、儿童依次扮演评委老师评价与打分等多层环节的设计以保持孩子们的新鲜感和积极性,同时满足他们渴望被认可、被鼓励、希望别人“看着我”的心理需求,再加上教师及时肯定与鼓励的话语,如一句“我为你们骄傲”就可帮助他们积极前进并沉浸在舞蹈艺术中。

结 语

儿童舞蹈创编既要考虑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也要站在观赏者角度去思考和感悟,重视儿童身心差异对舞蹈动作、结构之间的关系,重视大众审美心理对舞蹈创编的启示,在保留作品童真、童趣的基础上,表现形式美、音乐美、情感美和舞美,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得到艺术的熏陶和审美的提升,从而体现儿童舞蹈的时代特征及大众的审美情趣。

猜你喜欢
观赏者编导舞蹈
基于VR技术的电影交互性与设计方法探究
科技传播(2020年19期)2020-11-23 09:04:40
学舞蹈的男孩子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34
冰上舞蹈搭档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2:38
舞蹈课
孩子(2019年10期)2019-11-22 08:06:01
注重形体艺术表达,塑造全新唱歌表演氛围
名家名作(2019年3期)2019-06-22 18:55:28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39:58
我和舞蹈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45期)2016-05-17 05:15:33
浅谈舞蹈中编导、演员与观赏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青春岁月(2016年8期)2016-05-14 07: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