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融入地方高校美育课程教学的思考

2020-12-02 05:54:20庞迪蓉周梅保山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2期
关键词:葫芦丝保山傣族

◎庞迪蓉/ 周梅 (保山学院)

一、树立正确的美育观念,转变学生对美育的认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艺术教育的整个过程都是为了实现美育的终极目标,但其实现的过程又必须按不同的层次科学划分为若干教学阶段,做到教学过程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国家在文化层面的重要战略目标。作为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地方高校,要认真贯彻国家的指导思想,结合政府发展规划,地方高校要充分运用自身的人才优势、教育资源来积极推进傣族民间音乐舞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做好傣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保山学院在音乐学院开设了专业选修器乐演奏课程。其中,葫芦丝作为一种古老且独特的民间乐器,被引入到地方高校器乐教学中来,不仅丰富了地方高校的教学形式,而且在推动民族器乐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葫芦丝演奏课教学提升美育教育实效

地方高校对学生开展艺术教育时,民族器乐是一项教学重点,对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承载作用,也是民族文化的艺术展现。地方高校在当前转型发展下,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艺术教育思维,构建民族器乐教学的教育阵地,进一步提升艺术专业教学的效果。保山学院音乐学院依托中国民族音乐和滇西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凸显人才培养的民族性和区域性特色,开设了民族器乐特色课程,如《葫芦丝》、《巴乌》、《笛子》、《琵琶》、《古筝》等。保山学院音乐学院葫芦丝演奏选修课开设于2003年,在2016年12月,出版了葫芦丝、巴乌演奏教程,该课程的开设深受学生喜爱。

傣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化,尤其是歌舞、器乐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葫芦丝是傣族、德昂族、阿昌族特有的吹奏乐器。保山学院为了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在音乐学、艺术教育专业及全校通识选修课中开设了多门别具特色的美育选修课程。葫芦丝演奏课程是深受同学们喜爱的一门课程。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体验,其中地方高校美育课程尤其注重学生的感受。葫芦丝是一种民族特色鲜明的管弦类乐器,将其应用到教学中,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教学互动,让学生了解并学习葫芦丝,有效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地方高校美育教学内容,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模式,拓宽大学生的审美视野,激发大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提升大学生的美德,同时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而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推动葫芦丝在地方高校器乐教学中的方式

(一)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大学美育课必须在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地吸取外来营养,在壮大自身的同时丰富自身,从而建立起一种本土、外来相和谐的美育教学模式,为大学美育和谐功能的充分发挥创造更好的条件。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弘扬民间文化,加大课程的开展力度,尤其是针对全体学生来开展公开课,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并了解葫芦丝及傣族民间文化。在选修课上,教师边讲解演示葫芦丝,深度学习傣族文化。再次加深对葫芦丝知识的讲解,让学生透彻地了解葫芦丝独奏、合奏的相关知识和文化。

保山学院是保山地区唯一的高校,为了推动葫芦丝的传承与发展,我院教师还不定期的请来全省有名的非遗传承人,让其走进学校为学生传授民间艺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而且,让学生对自身的发展有明确的定位,进而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发展发现。“走出去”是我院老师定期走出校园,深入到民间傣族地区,与保山潞江坝等傣族聚居区的艺人们深度接触,并参加当地百姓组织的文化活动,观察葫芦丝的演奏。通过“走出去,近距离接触滇西傣族地区最传统、最古朴的傣族葫芦丝演奏形式,并深度融入到傣族地方文化中,让学生感受葫芦丝和傣族文化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进而在实践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改正,不断提高葫芦丝演奏能力,保山学院音乐学院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发展道路,取长补短,促进了葫芦丝在地方高校中的传承和保护,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地方高校美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发展。”

(二)利用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在葫芦丝的课堂教学中,除了常规的口传身授以外,我们还可以尝试着让信息技术与葫芦丝教学的相融合,比如在教授葫芦丝中高级独奏曲时,很多技术技巧重点、难点的乐段,因大课教学模式,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同学,教学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学习效率不高。我尝试着把曲目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制作成微课。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形象地学习,有效解决了示范看不清楚的问题。同学们在微课中对照自己的吹奏,及时改错,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升了学习的效率。比如,在教授葫芦丝独奏曲《竹林深处》时,第三个乐段,快板的吹奏,出现了大量的单吐音、三吐音,吐音的吹奏速度比较快,运指迅速,我采用了微课的方式,通过拉放镜头把吐音的演奏技巧凸显,学生不管坐在教室的任何一个座位,都能清晰地看到指法和气息的配合,并及时的发现自身的错误,学习效率提升了。

(三)强化公开课的开展力度

当前,我国地方高校的器乐教学上,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相关的器乐知识,教师讲理论知识并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出学生的不足,并加以整改,此种教学方式虽然在高校中比较常见,但是狭窄的学习的渠道制约了学生的成长。首先是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身的葫芦丝演奏能力,但单纯且重复的练习不仅无法提高演奏技巧,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其次,将学生限制在校园内部和课堂内部,又因学习时间的限制,学习葫芦丝的渠道较为狭窄。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弘扬云南民间文化,加大课程的开发力度,尤其是针对全体学生来开展公开课,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并了解葫芦丝及傣族民间文化。比如,开办葫芦丝的公开课教学,让更多的同学真实感受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器乐葫芦丝的独特魅力,深度学习葫芦丝的文化,认识到葫芦丝学习和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更鼓励学生在下课多参与相关活动,通过大力开展公开课,让更多的学生通过开放的课程来了解葫芦丝。

(四)采取比较鉴赏,丰富音乐素养

在葫芦丝音乐的欣赏中,我们主要强调是聆听曲目,让学生领略到乐曲的旋律和节奏感,达到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情绪。器乐欣赏以器乐作品为对象的接受活动,也是对器乐作品的认识、理解的心理过程。葫芦丝曲目的欣赏是由艺术家的创作和群众的欣赏活动共同完成的。

欣赏器乐作品能够提高人的思想境界,艺术具有净化人心灵的教育作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许多用艺术教育人的品质的例子。优美的器乐作品不仅给人带来美感,而且还能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器乐欣赏的效果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有的时候,一部作品会改变人的一生的信仰。器乐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人的思想境界是在不知不觉的欣赏当中得到提高的。器乐欣赏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知识,提高人的思想境界,除此之外,还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器乐欣赏的实质。器乐欣赏可以使人获得真善美的教育,能够使人向着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结 语

通过对葫芦丝在地方高校器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发现葫芦丝作为民族器乐在高校器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对民族器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葫芦丝是滇西地区的传统器乐,彰显出傣族人民浓郁的生活气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大力倡导下,保山学院音乐学院在校企、校校、校政合作的基础之上,构建多元化的傣族民间文化舞台,为葫芦丝的学生提供课程资源,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不仅利于提高学生葫芦丝学习实践的水平,而且为葫芦丝的广泛应用搭建起了稳固的桥梁,并且为保山地区音乐和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服务。

猜你喜欢
葫芦丝保山傣族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走过万水千山 最爱一座保山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08
浅析葫芦丝艺术的发展
黄河之声(2019年15期)2019-12-17 09:32:52
回响葫芦丝之声,探寻小学音乐葫芦丝有效教学方法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西南学林(2016年2期)2016-11-08 12:16:36
我迷上了葫芦丝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5
葫芦丝的“妙用”
PTN技术在保山广电网络的具体应用
漫画10幅
劳动保护(2014年8期)2014-08-30 03: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