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兰芳关于普通高校领域里艺术与科学相结合教育理念

2020-12-02 05:54:20周艳琴晋城职业技术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2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交叉学科

◎周艳琴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

2005年,首都师范大学正式成立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硕士点,冯兰芳任首都师范大学首位硕士生导师,多年来她一直从事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的研究,作为本学科发展的见证者和实践者,她密切关注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并以本学科的兴衰为己任,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是一个缺少关注的领域,冯兰芳在这个没有鲜花和掌声的舞台孤独奋战,正如冯兰芳自己所说,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没有成熟的理念,没有参照的模板,她说,“我每一次理念的提出都是,先有实践,然后提升理念;再用理念指导实践,最后再上升为理念。”她率先探索了普通高校音乐副修的办学模式,并以首都师范大学为园地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相关专家一致认为首师大音乐副修专业在做好音乐教育的普及工作基础上,从事深层次的音乐学拓展和研究工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音乐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穆礼第指出:“首都师范大学在全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领域里,一直走在国内的领先地位,领先于清华和北大,其办学的先进经验应当在全国高校加以研究和推广”。

一、教育理念初始

冯兰芳关于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最核心的理念是把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理念贯穿于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实践中,并提出“普通高校是培养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营造研究性学术氛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大学生以兴趣为导向的“主动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并在实践中锻炼大学生的音乐与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能力,激发大学生的潜能。该思想从初始、发展到理念的提出,进而又指导具体的教育实践,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检验,这种教育思想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实现艺术教育的目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早期冯兰芳为了培养具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的外交官,开始思考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联系,她认为艺术能够促进大学生本专业的学习。为增强学生外语的听说能力,她在视唱练耳课上加强快速的音符练习,在课程的内容上加强多声部唱和听并重。通过音乐的训练使大学生外语听和说的能力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她发表在《音乐周报》上的论文《音乐与外语》是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领域第一篇探讨交叉学科的论文。1984年以后,为进行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进一步实验,她组织了外语专业学生成立了“德国音乐与文化研究小组”“俄罗斯音乐与文化研究小组”等学生社团,在研究中大学生获得了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她还经常组织大学生进行艺术实践,如用原文演唱经典艺术歌曲和用原文演唱歌剧片段等。音乐和外语专业有机的结合使大学生受益匪浅,学生们反映,音乐的研究拓宽了他们的学术视野,促进了他们的外语学习。舞台的表演,锻炼了他们的自信。她的学生演唱日本歌曲,获得了日本听众投票的第一名。法语的学生演唱法语歌曲获得第一名。音乐班的学生在各种外语比赛中多次获得大奖。1990年,外交部招聘5名高级外交官,外语学院分院音乐班4名学生“以较高的艺术修养、较宽的学术视野和自信而得体的礼仪”,考上了高级翻译。至今这些人才仍然活跃在我国外交战线上并担任重要的角色。这些成果为她提出的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理论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佐证。

二、教育理念形成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两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央领导对美育高度重视,确立了美育在学校艺术教育中的地位,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将美育正式写进教育方针。1999年8月中旬教育部卫生和艺术教育司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研讨会”。会议围绕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进一步明确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表明了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课程普遍开设,适应高校特点的课程逐步形成。

2006年8月,高等教育学会音乐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大会在武汉召开,冯兰芳提出了关于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学科定位的具体理论,即培养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高素质型人才。同时用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进一步阐述了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与会的许多高校音乐教师受到了强大的思想震撼,他们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个时期她的研究向更深的层次发展,她用音乐与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并进一步取得大量的理论依据。她指导学生从音乐本体出发,向边缘学科拓展,重点研究中西方音乐历史发展脉络中的人物、作品与时代、社会、文化思潮的关系,学习、鉴赏、研究、评价重要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及作品的风格与流派评述,将音乐置于科学体系中考察、审视。关注音乐与政治、哲学、史学、物理、文学等学科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从学科的交叉中认识音乐的本质。音乐具有独特材料的使用和技巧,它不会因为有其它学科的交叉而变为另外一种艺术,相反,要引导学生在学科交叉中理解音乐,然后将理解的音乐再创造性地通过音乐形式表现出来。她引导学生运用音乐和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行碰撞。

三、艺术与科学相结合教育实践

(一)综合性大学提供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发展土壤

冯兰芳指出,普通高校为学科“艺术与科学相结合”提供了发展的土壤,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使得多学科交叉成为可能。首先大学生是有主体意识的人,是高智商高素质的群体,已经掌握了较全面的科学知识,在接受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主体意识,他们对教育有一定的选择性,学习目的具有多样性,学习方法具有独立性。其次,大学生是和谐发展的独立个体,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具有认识社会,认识他人的需求;第三,大学生同时也是有巨大潜力的人,勇于接受新事物,他们通过合适的教育,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会有不可估量的发展。

冯兰芳所在的首都师范大学是一所包括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专业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学校下设17个院系,学院办学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等多种层次,这里汇聚了一批专家、学者和学有专长的大学生,一些有兴趣的大学生在校期间选修系列音乐课程,并结合自身专业,有可能进行创造性活动。

(二)以讨论式和研究式为主的授课方式

为了培养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创新人才,冯兰芳为大学生开设了音乐与多学科交叉的讨论课。在课前冯兰芳会提前选取相关的主题,引导各专业的大学生从自己学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预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了充分的准备,大学生在讨论课上会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他们畅所欲言,寻求自己专业与音乐专业的碰撞点,教师在课堂上逐渐将问题和研究引向多学科交叉的领域,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深入。课堂上,学生们的各种思想进行“碰撞”,哪怕是擦出一点火花都会异常兴奋,大家收获了多种观点和思维,开阔了学术视野。

(三)体现多学科交叉的艺术实践

冯兰芳在开设多学科交叉讨论课的同时,又为大学生提供了多种多学科交叉的实践课堂。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冯兰芳多次在首都师大组织了音乐副修大学生“学习、研究、创造”教学成果汇报音乐会。原创音乐剧《屈打成医》主要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与音乐,冯兰芳引导大学生改编戏剧家莫里哀的文学著作。在深刻探讨音乐和文学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创作而成,在文学和音乐的交叉性研究创作中,大学生都发挥了自身专业的优势,共同探讨,查阅各种文献,研究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并深刻挖掘文学家莫里哀所在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把那个时期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注入到了音乐中,并将音乐寓于文学中,创作出了各种音乐形象鲜明的主题,反映人物的性格和故事情节。从脚本、歌词、原创音乐、到服装、道具、舞台设计,全部是由大学生共同商议、创作完成。主创剧本的作者樊祎雯(美术学院)说在这以前,从来没有看过音乐剧剧本的形式,因此写剧本对她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是对我来说是创新思维和创作潜能的尝试的锻炼”。音乐的主创郭鹏(资环学院学生)边学习作曲技术边进行音乐剧创作,锻炼了他对音乐本体熟练驾驭能力,同时培养了他不断超越自我的创新精神。

四、培养艺术与科学结合的高素质人才

冯兰芳在多年的实践中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她在首都师范大学的音乐副修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掌握音乐的一些基本的理论与技能,循序渐进地学习乐理视唱、和声、合唱、中外音乐史、音乐鉴赏、器乐、音乐美学等课程。并以音乐为载体,拓宽知识面,注重音乐对创造性思维与智力的开发,塑造高尚人格,促进身心健康,增强人文修养,提高合作交往能力和促进、拓展边缘学科的研究,并培育科学的创造精神。是一条相对独立的培养艺术与科学结合的高规格人才的办学模式,截至2010年音乐副修本科共有5届毕业生,培养的音乐交叉学科的人才有,音乐心理学博士(原心理学专业)、舞台与戏剧博士(原德语专业)、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硕士(原地理专业)、音乐考古硕士(原历史专业)、本文仅选取其中三名学生作为案例研究。

【案例一】

2002级首都师范大学考古学专业的杨拓,经过音乐副修专业的学习,拓宽了学术视野,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即音乐考古,并且开始了这个方面的研究,于2006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考古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并将今后的人生事业定位于交叉学科的研究上,他认为学科的交叉是个创新的过程,带给他全新的视野,能使他思维活跃,在思考问题时跳出原有的思维。

【案例二】

1998级心理学专业的蒋聪,撰写的论文《乐队演奏员注意分配的机制研究》,从音乐与科学相结合的视角进行研究,2003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心理学硕士,2007年考入的古哈勒大学音乐科技学院跟随夫冈·奥哈根教授攻读心理学博士。多年来进行试唱练耳能力和音乐感受力的课题,在实验过程中,她选取大量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片段,采取了计算机编程,开发了相关软件—包含统计分析等的功能,并对不同国籍、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上百人进行了测试,再由计算机统计得出结论,为她攻读博士学位打下了丰厚的基础。她说:“音乐副修为我提供了宽广的学术平台,在不断的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我结合本专业进行思考,不断会有新的思想碰撞,我逐渐拥有了多学科视角,并发现可研究的问题,为我从心理学和音乐学两个层面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案例三】

2002级美术学院本科生樊祎雯,音乐副修的本科学历。她在校期间创作了音乐剧《屈打成医》、话剧《课间辩论》和表演剧《思辨现代音乐》,由于她的音乐美术两项专长,同时又具备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能力,深得校方好评。后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副修音乐的学习中她学习了钢琴等课程,她说:“副修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环境和氛围,有追求有抱负的大学生在这里汇集,在这里有什么想法都会实现,每个人都敢于追求自己的理想”。音乐副修的多学科交叉课培养了她多学科交叉的视角,让她在美术创作中思路开阔、头脑灵活,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习主动性。

五、普通高校艺术与科学结合教育理念引发国内外专家的关注

2010年11月26日上午,冯兰芳在大会上发言题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一个新的学科的崛起”,会后美国杨百翰大学的Stephen M.jones就冯兰芳提出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宗旨: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研究艺术与人,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联系,培养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问题交换了看法,Stephen M.jones说:“美国的大学生艺术教育目前还没有发展到培养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这个阶段,美国提倡通才教育,有大学生同时学习两个或多个学科,但在学科交叉方面还没有研究”;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院长田耀农听了冯兰芳教授的发言说:“我很看好冯兰芳提出的艺术与科学相结合培养交叉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的教学宗旨,并说杭州师范大学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杭州师范大学开设了乐器演奏与维修制造专业,正是艺术与科技的结合的跨学科专业,极具现实意义”;广州大学舞蹈音乐学院院长马达说:“我完全同意冯教授的做法,并提出这种办学理念应该在我国广泛流传,让这种办学理念在全国各大高校中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交叉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超学科”来啦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5
连一连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6
基于Fast-ICA的Wigner-Ville分布交叉项消除方法
计算机工程(2015年8期)2015-07-03 12: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