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艳民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国家及行业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是推动各行业科技进步、提升发展效益、抢占科技制高点、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重要动力和领航者。
目前,在水上交通领域有港口水工建筑技术,疏浚技术装备,航运技术与安全,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等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泥沙,河口海岸,港口航道泥沙工程,港口岩土工程技术,水工构造物耐久性技术,水工构造物检测、诊断与加固技术,内河航道整治技术,航道疏浚技术,通航建筑物建设技术,港口物流装备与控制工程,航运技术,船机修造工程,港口装卸技术交通,航运技术与控制工程,船舶动力工程技术,水路交通环境保护技术,航海动态仿真和控制,集装箱运输智能化,水上智能,长江航运技术,应急救助与抢险打捞,船舶与港口节能减排、污染防治技术及装备等22个行业重点实验室及研发中心。
近年来,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在推动行业科技进步方面取得重要成效。在智能航运理论体系、港航特大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超大型及特种船舶通航安全、遥感海冰信息自动提取技术、智能避碰技术在多源信息融合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水上交通行业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总体要求中将安全摆在首位。近年来,交通行业对于安全研究和投入显著加大,先后建立了覆盖了公路、轨道、民航等三大类交通运输方式事故研究的国家和行业重点实验室,对行业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但水上交通事故分析与鉴定技术发展较缓,尚未建设行业重点实验室,亟待补齐短板。
按重量和价值计算,水上交通运输分别承担了我国对外贸易量的90%和61.6%,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水运船队和服务网络遍布全球,可在全球迅速进行重要物资和人员的战略投送,是应对国际政治、军事和经济事务的有效力量。近年来在所罗门政变、利比亚内战、越南对外企严重暴力事件等应对国际突发事件,配合国家撤侨、搜救任务、保障国民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开展事故分析研究,是针对性减少事故、保障水上交通运输安全,确保稳定发挥水运作用的关键性基础,有必要加强科技研发与应用。
近年来,水上交通事故数量一直在高位运行,一般以上事故量年均在200起左右,特别是2018年水上交通重特大事故同比增长300%。水上交通运量大、货值高、危险品和污染物存储量多,一旦发生事故,人命财产损失巨大,社会影响极大。近年仅直接涉及我国的就有2015年“东方之星”翻沉事件、天津港“8·12”事故、2018年“桑吉轮”事故,均对社会造成重大创伤。世界范围看,韩国“世越号”沉船事故、菲律宾“群星公主”号事故、埃及“萨拉姆98”事故等死亡失踪成百上千人的事故,以及“威望号”事故泄露63200吨燃料油等事故,均发生在科技高速发展、安全与环境意识显著提高的本世纪,给社会和环境造成重大灾难。亟待加大力度研究攻关水上交通事故分析与鉴定技术,针对性降低事故风险,支撑水上交通安全发展。
最高法文件(法民四〔2019〕15号)明确:将水上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排除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没有法律依据。当前,水上交通事故调查中的勘验、技术分析、证据鉴定和责任判定等工作主要由海事调查官进行。这将为海事主管机关带来巨大行政诉讼法律风险,海事机关和事故相关方亟需公证第三方开展事故鉴定技术研究与鉴定服务,增强证据效力与客观性,公证支持查明事故原因。建设行业重点实验室,可以带动引领事故鉴定技术发展与运用,并面向全社会提供公证鉴定服务。
我国自1989年以来,连续当选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也是水运需求第一大国、港口吞吐量第一大国和船队规模第三大国。但我国尚未建立事故分析与鉴定研究行业重点实验室,当前从事事故鉴定的社会机构多以资产评估为主,与我国大国地位不相匹配。建设水上交通事故分析与鉴定行业重点实验室,加快推进事故分析鉴定技术研究和技术标准、规范研究,非常有助于发挥A类理事国的地位和作用,体现负责任大国形象。
基于水上交通事故调查现状和需要,实验室应主要围绕水上交通运输安全关键因素、关键技术开展实验研究攻关,研究内容聚焦水上交通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调查改进,研究领域覆盖在水上交通行为之前、之中和之后全流程的各关键环节,提高水上交通行业安全领域的创新能力和战略高技术开发能力,为全国水上交通安全预防预警、和事故调查、政策法规研究提供科学技术服务和决策参考。在水上交通行为事前方面,重点开展安全大数据分析与预测预警技术研究,支撑降低水上交通行为安全风险;在水上交通行为方面,基于水上交通安全事故人为因素占比较大的情况,重点开展运行中船员素质能力评估和操船行为特征、不安全行为干预技术研究,支撑降低航行中意外风险[4];在水上交通事故之后方面,重点开展水上交通事故全景重现与事故仿真、事故勘查与鉴定技术研究,科学查明验证事故影响因素,对症提高安全技术。具体内容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向:
一是水上交通事故再现与模拟技术研究,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和大数据应用,研究对水上交通事故环境、船舶状况、人员行为进行全维度、体感式再现和模拟实验。二是水上交通事故勘查与鉴定技术研究,推动相关高新技术开发和相关技术标准出台。
一是船员操作行为特征研究,研究分析人的因素与水上交通安全的深入关联和影响。二是船员不安全行为干预技术研究,基于船舶运行数据分析和动态监控检测技术,研究不安全行为及时有效干预技术,降低安全风险。三是船员能力素质评估研究,基于更加全面的数据分析,研究开发更加科学的船员适任评估技术。
一是水上交通事故大数据综合分析研究,基于事故和有关安全数据库资源,开展水上交通事故历史规律分析、水上交通事故现状特征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分析。二是航路交通安全性评估与预警技术研究,基于大数据和AI技术运用,开展航行环境安全性评估技术研究,对全国港口、航路乃至通航水域安全性进行科学评估和风险预警,研究建立发布相关安全指数。三是航运企业和船舶安全性评级研究,基于大数据运用,开展客观公正的第三方安全评级,间接运用市场力量,提升水上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