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学生智慧让课堂充满活力

2020-12-01 03:17潘利利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司马迁人文课文

潘利利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和谐、欢快的人文氛围,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原则,让学生自主实践、自主探究、自我评价。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动之以情,渲染课堂气氛

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每篇文章都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单纯教字,词、句、篇,师生则游离于文本情感之外,则把本来生动感人的文本,讲得形散神离,枯燥无味。这样的教学,人物的音容笑貌不见了,景物的情感淡漠了,文本的人文内涵没有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挖掘和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把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文本讲得情景交融,达到“情融融、意切切”的境界,体现出语文的人文性。

这样的情感从何而来?我想,应该不是教师的呆板说教,也不是书上白纸黑字写着。而是学生通过朗读文本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实践活动,才能体味文本的人文内涵。感情投入了,文章的内涵也便知晓了。范读课文,指导朗读是传导感情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一种蓬勃向上的感染力量,教师的心融于文章之中,真情注入课文之中时,感情就自然流露出来,传导给学生。教师那充满激情的话语,犹如一股股甘泉流入学生的心田,在心与心的碰撞中,产生情感的共鸣。与此同时,教师的引导还可以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真情告白”,这样的情感才是真情实感,绝无造作的成分在其中。

二、以生为本,开展多元阅读

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人。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要让学生根据兴趣、水平、需要,学会选择自学内容、方法、形式,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

如教学《海伦·凯勒》这篇课文时,让学生运用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有的学生通过朗读来领悟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精神;有的学生将描写精彩的段落背了下来……这样各有各的见解,各有各的表达方式,学生平时在生活中积淀的经验和审美意识全部被调动起来了,真正体现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论断。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还可感受到他没有感受过的景象,促进了知识的积累。

作为教师,我们不应以大众化的模式去要求学生,只要他们处于内心与文字的交流状态,就应支持他们的阅读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把“课堂权威”“话语霸权”转变为“课堂民主”“心灵沟通”。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特别喜欢表演,我就鼓励他们自由组合,演一演,把自己阅读的体验表现出来,去享受阅读的快乐。学生表演的过程,往往就是对阅读内容回顾、加工的过程,演完了,也就把阅读的体验表现出来了。

三、导之以行,体验成功快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认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因此,新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表现自己的课堂。只有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才能使其个性中的积极因素得到发挥。

如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教师一开始就创设情境:“同学们,在家里或学校里,你们受过委屈、挫折或者不公正的待遇吗?如果有,你们是怎么对待的呢?是忍受?还是依然坚强?你们的表现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人物司马迁比,你感觉到是你坚强还是司马迁了不起?”为了得出结论,学生就认真地读课文,去找相关的内容,开始与文本积极地对话。在交流阅读感受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性高涨,自己选择合作伙伴,积极探讨,将自己的经历与司马迁所受的打击来比较,得出自己的结论,还请同学评判。学生各抒己见,虽然说法各不相同,但无论哪种见解都是发自内心的表白。这样的课堂讨论,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敢于探究,敢于直言,思维异常活跃,个性得以和谐发展。教师适时鼓励、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司马迁伟大的同时,真正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晓之以理,注重独特感受

实施人文个性化教学,应促使学生在教师的爱护、尊重和期待中主动探究。让学生学会面对陌生领域,自己去搜集、筛选资料,寻求答案。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做到“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教学设计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师生在共同探究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如《船长》教学时,学生读到船长不逃生,和船一起沉入海底时,他们都有了自己的看法:

生1:我认为船长真是一位英雄!他沉着冷静,指挥船上除他之外所有人都脱险,就他一人却葬身于大海,这是何等的壮烈!

生2:我觉得船长不是一位真英雄。他为什么选择死亡,与船共存亡,这未免有点愚蠢!

生3: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生4:不!你们不理解,船长对这条船感情多深哪!这是一种忠于职守。

生5:到底是船重要,还是人的生命重要,还是一种忠于职守的精神重要?

在这和谐、自由、宽松、温馨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无拘无束,交流彼此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分享彼此的得失,达到心灵的感应,思维的共振,理解的共鳴,从而实现个体的超越,走向成功。但是教师不能满足于此,还要与学生共同讨论,使他们明白人生中的坚守。但重要的不是结论,而是过程。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人文个性化阅读,还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阅读权利、阅读感受,让他们有足够的空间、机会自由地选择,自由地实践。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充分张扬,人文精神才能得以渗透。语文课程充满了人性的积淀、人品的精华、人情的意蕴、人世的阅历和人间的沧桑,处处闪耀着人文的光彩。让我们举起现代人文的旗帜,让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吧!

猜你喜欢
司马迁人文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司马迁的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