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霞
现在的小学教学大部分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融入了形式多样的多媒体网络技术,在为学生创设广阔的学习环境的同时,也形成了积极的促推作用,大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开放式的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探究性学习、挑战性学习都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宗旨,在这种宗旨的指引下,语文教学应一改以往课堂灌输性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探究知识与质疑问难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课文《女娲补天》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播放动画片《女娲补天》的方式进行了课文内容的展示,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女娲补天的过程,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影片播放和课件展示,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使其能够从动画片和课文中找出内容的差异,并引导其对存在差异的原因大胆进行分析。最后引导学生得出传说故事的可变性,向学生传递出所有事物随着时间、境况的不同都会随之发生改变的道理。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下的环境,进而引导学生敢于向教材发问,敢于发散自己的思维,使学生认识到课本并不是唯一的真理,从而从根本上梳理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拓展性的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帮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激发其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创造。
例如,在进行《坐井观天》的教学活动时,我给学生播放“青蛙坐在井里”的图片,使其从直观上感受青蛙的认知。然后,播放动画片《坐井观天》,把学生的思维逐渐引申,抛出“如果青蛙成功地跳出井之后,它会遇到什么?它会喜欢什么?”之类的问题。通过形象的多媒体引导,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模式,拓展思维空间,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使学生在趣味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
三、延伸性的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激活学生灵敏的思维
现在的学习内容在网络上普遍存在,这在便于师生学习查询的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习得的意识。并且,学生在众多版本的筛选下开阔了思路,提升了辨别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课文《太阳》的教学中,可以通过网页的形式为大家展现课堂内容,在展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补充。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容许其在网络上寻求解答。这不仅让课程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结束,还让学生延展了关于太阳的其他知识点的了解,进一步拓宽了语文教材的知识面,有效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灵敏性。
四、多媒体教学丰富了语文课堂,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使用,把艺术很好地融入了文学中,学生在体会艺术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文学的滋养,增强了美的感受,情操在文学、艺术的共同熏陶下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快乐的节日》一课,将诗歌与音乐艺术融为一体。如果单就文本来感受课文内容,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童来说并不是很容易的,而采用多媒体技术讲授,则会收到良好效果。在教学时,可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儿童节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的剪影,营造快乐的气氛。朗读课文时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录音,让学生在音乐的跌宕起伏中去感受文字,让文学与音乐达成良好的契合。在学生理解了文字内容后,再一次播放《快乐的节日》视频,在增加画面之后,学生结合有节奏的旋律,深深地感受到了文章带来的快乐气氛。情、景、乐完美结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整合性的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往往不能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而网络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弥补这个不足,还可以促进学生群体间的经验交流,相互启发,使之产生更强的探索愿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在《恐龙的灭绝》的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对实际的恐龙非常有距离感,但在网絡教学时,则容易拉近这种距离。充分借助网络信息教学,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生能够生动地感受到数千万年前恐龙生活的场景;再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探究这一古老生物灭绝的原因,以及展示它们不同的种类和形态,拓展知识领域。这种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为学生在课堂合作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六、开放性的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学生在课堂中所习得的知识很大一部分都会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所以,课堂内外的学习与实践可以共同作用于小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提升。开好实践性的语文课程十分重要,开放新的多媒体教学,较好地融入了实践活动,使得语文课程的功效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例如,在带领学生开展《唐诗宋词大家读》语文课堂实践时,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融入,给原本枯燥、知识量较大的读书竞赛活动注入了新鲜的活力。首先,教师使用的网络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大;其次,网络上的连线、填空、插图等多种形式的内容容易激起学生的挑战性;最后,也最为重要的是,丰富多彩的插画让学生的鉴赏水平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也让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总之,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不仅打通了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通道,还让文字、图片、影像、音乐等多元素有机结合,突破了课本局限,拓展了教材,把教学触角延伸到课外,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性,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其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