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海学
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颁布以来,“思辨性阅读”“思辨性写作”“思辨读写”逐渐成为当下语文教育的热门词汇。这些概念的提出,旨在强调学科核心素养中“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重要性,也体现了高中语文教育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思辨品质的迫切性。
近些年,高考作文在命制上体现出较明显的思辨特色,如上海卷的“预测”“需要”“中国味”,江苏卷的“说话”“语言”“调和”等材料,都具有浓郁的思辨性;同时,在阅卷评分细则上,也明确提出“议论文重在评判其理性思辨和分析说理能力”的评判标准。由此,我们发现,当前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越来越强调表达的思辨性,当下高中的作文教学,也应越来越重视学生思辨品质的培养。在议论文写作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品质呢?笔者认为,引导学生敢写、会写可作为议论文写作中培养学生思辨品质的重要抓手。
一、敢写
敢写,并非毫无顾忌肆意地写,依旧要遵守一定的写作规矩和语言边界。表达的内容、思想、情感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议论文写作中,敢写是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是有底气地说出自己的真知灼见,是基于客观事实和理性分析表达个体的思想。敢写是对某种现象、某一事件或认可或否定,或赞赏或批判,或思考或辨析,是我们对某一问题的清醒认识、自我判断。总之,敢写是努力打破大家趋同的观点,是基于事实、问题表达个体认知和独特个性,表达真挚情感和理性观点。
但事实上,学生经过长期的作文训练,说话的胆子越来越小,表达的欲望越來越低,思想沦为平庸,缺少主见,丧失个性。正如王栋生老师所言:“我后来想到,很多学生就是因为教师的小心谨慎,失去了写作的‘胆,继而也就无法‘识,也就没有了‘见。”在“学测水平考试”考试结束后,学生对学习的过程和考试的内容怨声四起,愤愤不平。笔者顺势命制了如下作文题:
面对给“合格与分数”的学业水平测试,我们补课、加课、停课,日夜狂背,试卷乱轰,走上考场,却发现力未发,题已完,完全失去了往年的坑坑洼洼,只能在漫长的煎熬中等待终考的铃声。实在令人唏嘘。
对于这一现象你有什么感想。请自选角度写一篇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学生虽然有诸多想法,很多不满,但在实际写作中却失去了“敢写”的勇气。他们的写作主题惊人地趋向了“学测给我们的磨练”“学测是高考的预演”“不负青春不负卿”的励志内容。我们并非要否定这样的观点,而是要去想一想,如果学生写作中只有这样的观点,说明我们的语文教学出现了问题,对学生思维能力、思维品质的培养出现了问题。我们在肯定“学习需要努力、人生需要历练”的同时,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辨析问题,应积极培养学生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思想。
比如,对于此则材料,我们是不是应该有这样的写作方向:“人的磨练是一直重复着机械的愚笨的内容吗?”“人的磨练是这样的舍弃与占有吗?”“学测的经历真的可以给高考人生提供范本吗?”同时,我们可不可以更大胆一些,探讨一下这些问题:“怎样的教育机制才更合理?”“怎样的学习生活才更有意义?”“怎样的办学理念才更深远?”“怎样的评价机制才更公平?”……
“自主写作,自由表达,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要求。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教学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激发学生“敢想、敢说、敢写”的本能,保护学生的个性,保护学生的思想。学生如果“敢写”了,他们的心胸自然开阔,眼界自然高远,思想自然深邃,思辨的品质自然得以养成,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也将水到渠成。
二、会写
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我们常常感叹学生不会写。不会写的表现主要有:观点不明、语意不清、逻辑混乱、不会说理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我们教学中忽视学生思辨品质、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关系。在议论文写作中,“会写”是衡量学生思辨品质的重要因素。
怎样才算会写呢?
首先,会写是选择精准而适切的写作角度。思辨性材料往往呈现出对立性、隐喻性的特点,具有角度多样性的特征,但就材料的命制而言,必然有一个核心角度,也就是材料的核心立意。这就要求学生能拨开云雾见月明,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果学生能发现这一核心角度,那么写作的内容自然不落俗套,会写的素养基本具备。
以上面的写作材料为例,它更多地是引导学生对“教育主管部门政策变化的合理性”“学校教育应对行为的正确性”“考题难易程度及考试效度的合适性”等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和反思,而非学生实际写作中表现出来的“磨练”“奋斗”“收获”之类的话题。如果学生能抓住政策导向、行为过程与实际考查的不合理性这一核心,则选择了精准而适切的写作角度。因此,会写的前提是读懂材料,读透材料,准确抓住材料的核心角度、核心立意。而这一行为,应该是思辨品质的基本体现。
其次,会写应追求议论说理的“信达雅”。“信达雅”是文言文教学中对翻译的要求,其实,翻译的过程就是一次微写作的过程。所以,议论文写作自然应追求“信达雅”的表达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习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也有力地证明了议论文写作追求“信雅达”的重要性。
信,是正确。体现为观点正确,思想健康,遵从社会的公序良俗,符合议论文的定义标准:“发表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的意见,以使人承认为目的的文字。”
达,是通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写作的言语表达符合语法规范,做到用词准确,表意清楚,如叶圣陶所言:“我们内面所想的是这样一件东西,所感的是这样一种情况,而所用的‘词刚好代表这样一件东西,这样一种情况。”“能够经营到通体妥帖,让别人看了便感知我们内面的意思情感。”二是文章结构思路清晰,逻辑严谨。文章能够或显性或隐性地体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或“引议联结”的论述思路。
雅,是得体。会写不一定要巧舌如簧,也不一定字字珠玑,而要不失分寸,句句在理,用个体已有的经验,有角度、有层次、有力度、有深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逻辑推理让别人接受、信服。
议论文写作教学应追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敢写、会写的能力,从而培育思辨品质,达成学科核心素养。
注:文章为市十三五规划课题《“思辨读写”对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优化的实证研究》(L/2018/ZX0207-2742)的过程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