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冬梅 邓微薇(保山学院)
东巴文是古时纳西族的东巴教根据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得,用最原始的文字符号记录了他们对于天地、日月、山川、木石和鸟兽等物象的直观感受。纳西族位于我国云南的西南边陲,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而文字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纳西先人们将这种智慧融到了东巴象形文字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会逝去,但印记却永远存在。由于东巴文字形成的时间相对较晚,且由纳西东巴世代传承,这就使东巴象形文字比其它的象形文字保存完整,成为了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仍然被人们使用和保存完整的象形文字体系。
东巴文作为目前为止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被人类所使用着的象形文字,在其古时候的传承方式也别具特色[1]。老东巴之间的传承方式多为父子传承,素有“只传男不传女”的习俗,这一神秘性使东巴文世代传承下来,但这种传承方式的弊端在于使这种文化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即使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男女平等思想的提出对东巴的传承方式有所改变,东巴文不再只为东巴所使用,不仅女孩可以学习,外族人也可以,但是原有的传承模式已历经这么多朝代,严重缺乏师资,久而久之,只有少数的老东巴能知意这些文字。再加之东巴文字涉及的种类繁多,东巴文的种类包括深化传说、人文地理、生活劳动等多方面,就算是老东巴也不能完全解读其中含义,而纳西大部分的年青一代对于东巴文的熟悉程度和认知能力更是少之又少。随着时代的变迁,汉族文化开始逐渐渗透到少数民族中,纳西族学习汉族文化的热情远高于东巴文化,东巴文字的传承面临着巨大危机。随着信息社会网络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新媒体技术得到普及,数字动画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寻求东巴文字这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科技动画的契合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丽江是云南省著名的旅游胜地,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是纳西族的主要居住地,其中纳西族的东巴古籍文献是丽江三大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在崇祯十一年,也就是1638 年的年底,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有着“游圣”之称的徐霞客先生,在昆明考察时收到了丽江土司——木增的盛情邀约,望他能到丽江进行考察。在昆明待了月把有于,徐霞客动身前往鸡足山,木增还派遣了专门的侍从前往鸡足山迎接,崇祯十二年,也就是1639 年的年初,年已54 岁高龄的徐霞客赶赴丽江,在丽江度过了十一天。其中主要考察了丽江一带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饮食习惯以及民族文化等方面,在他所撰的“徐霞客游记”里的丽江篇中也对这些方面作出了详细描述[2]。徐霞客本次丽江之旅,不仅促进了纳汉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他与纳西土司木增之间的深厚友谊也被广为流传,同时徐霞客的“丽江日记”为后人研究明末清初时期的丽江提供了有力的事实依据和文献资料。
东巴文成为现今还在被人们使用着象形文字的一大特征就是
它的绘画性特征,它比其他的象形文字更像图画,也更加贴近事物本身,具备了动画设计的绘画特征。它独有的绘画性和文字产生中带有的趣味性,能为动画创作提供更多的动画设计元素,丰富动画的层次,增添动画语言的趣味性。在本次《徐霞客丽江行》的动画创作中,主要用到的东巴文字有人、王、山、石头、树、桌子、宫殿、大房子、村庄、说话、喝茶等。
《徐霞客丽江行》的主要设计思路就是将东巴文用在该动画创作中,对于动画中的人物、花草、建筑、山水等所需动画元素皆由东巴文组成,将东巴文全面的融入到本次动画创作中,充分地让两者结合,为人们展示出徐霞客笔下的丽江,体现徐霞客与木增的文化交流和纳汉民族友谊。为了突出东巴文这一传统文化,在动画的整体色彩设定上偏明黄色调和复古民族风格,在动画场景的设计上采用降低透明度和图案与背景叠加的方式进行,在保持所需图案里的素材完整性的同时将图案融于背景色中,在人物角色的色彩设定上采用的是简单大方的黑白色调。
本次动画角色和道具的绘制是根据电子东巴文“人”“王”“树”“山”“桌子”“房子”“宫殿”等基础上进行打散操作后再根据人物特点结合动画背景对其人物进行加工处理,主要是通过一些简单但有代表性的装饰,如发饰上的差异这些小细节,进行人物的区分。
“徐霞客丽江行”动画里涉及到的角色全部由手工绘制完成,采用简单大方的黑色线条,根据东巴文人物原型再使用钢笔工具绘制,以便后续的人物动作变形操作。
“徐霞客丽江行”动画里涉及到“鸡足山”“解脱林”“徐霞客与木增初见”“写作”“拜师宴”五个场景,每个场景绘制都有其不同侧重点。
“鸡足山”场景使用了抽象化的表现方法将鸡足山用动画元素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该场景里有连绵的高山,青翠的树木,具有民族特色的房屋等,这些都是在东巴文原始形象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让它们更符合现代化审美。
“解脱林”场景将真实的历史场景用动画元素抽象的表现出来,赋予画面的趣味性。在该场景里用到的东巴文字有房子、树木、高山、石头等,画面里呈现出来的元素都是在东巴文的原始形象上的加再工设计。
“徐霞客与木增初见”场景,背景同样采用黄色牛皮纸,使画面具有年代感的古香古色,画面动画元素多依据东巴文原型进行的再设计,人物角色为徐霞客和木增,使用黑色的线条勾勒。
“写作”场景主要表现的是徐霞客辅导木增四子木宿写作,环境相对简单,背景以深色的牛皮纸为底,屋内设有两张桌子,桌子颜色选用和背景色相近的颜色,使画面更具有属相气息。徐霞客落座后,下人便奉上笔墨,两人随即开始写作。
“拜师宴”场景主要表现的是木增宴请徐霞客的场景,木增将徐霞客奉为座上宾,以佳肴美食款待,突出木增对于徐霞客的欣赏之情,席间把酒畅谈,一片和乐融融的景象。
在“徐霞客丽江行”动画创作中,为了使整个画面更加流畅,使用了较多转场效果,场景切换多使用渐隐为黑色和淡入淡出的转场效果。
在人物动作制作上主要使用逐帧动画原理实现人物的动作变化。如徐霞客与木增相互问候的动作就是利用插入关键帧的方式,在每一帧调整人物的细节动作。
在“徐霞客和木增初见”场景中有较多的人物动作,首先是在解脱林福国寺大门缓缓打开,文武大总管走出大门迎接徐霞客,徐霞客与两人相互问候,然后进入二门,见到木增,相互行礼问候,随后两人走到桌边坐下,把茶畅谈,期间下人来更换了三次茶水。这一系列的动作皆由逐帧动作来完成,动作连贯性较高,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画面的流畅性。
在将所有动画制作完成后,需要为动画添加背景音乐,从而丰富画面的情感。同时为了保证动画画面的和谐和完整,需要反复的观看动画成品,找出其中有纰漏的地方和不协调的地方,对其进行修改,最后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动画作品。
东巴文字在经历漫长的文字演变史后传承至今,是经过人类历史长河的磨练、洗礼、检验后唯一完整保存至今的象形文字,其所具有的研究价值和传承意义都非常重大。本次对新媒体视阈下纳西东巴文化的数字化传承研究,让我们看到了东巴文字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东巴文的加入让数字动画的层次更加丰富,为其提供了众多的动画创作元素,同时数字动画设计手段让东巴文从平面枯燥的书本上跳脱到二维世界里,赋予了东巴文新的生命力,这是一次互利共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