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艳燕 孙一平
(1.长江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2.湖北经济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是创新思维的胜利果实,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创新活动[1]。大学生是最活跃的创新主体之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国家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部推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计划(简称“大创项目”)。该项目通过项目立项引导大学生主动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研究显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活动对他们的创新能力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所以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高校普遍重视大创项目的开展,大多数研究者比较关注大创项目实施效果评价问题,对学生参与大创目能否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颇具争议,这将不仅仅影响大学生从事“大创项目”的积极性,还严重影响大创项目的价值定位。第一种观点认为,参与大创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部分研究者从理论上分析了学生参与大创项目的收获,例如:理性思维、求实精神、勇于研究、质疑精神、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3];少数研究者采用案例分析、方差分析等实证分析方法验证学生参与大创项目前后的收获差异,结果表明,在参与大创项目前后,学生的科研意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有所提升,对学习能力发展和个人就业都有显著的影响[4]。因此,学生参与大创项目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高校应采取措施推进大创项目的实施。第二种观点认为,学生参与大创项目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由于大创项目脱离实际、缺乏教师指导、个人精力投入不足等原因,部分学生并没有将创新落实到行动,大创项目的完成情况不乐观、甚至无法完成[5],所以部分学生并没有获得创新思维的培养。由此,研究者对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价值提出质疑和批评。
已有研究对两个问题关注不足。第一,学生参与大创项目和创新思维培养之间的因果关系问题。学生是参加大创项目而获得创新思维的培养,还是具备创新思维的学生参加了大创项目?已有研究对参与大创项目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参与前后创新思维的差异,其实并不能说明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如果具备创新思维的学生参与了大创项目,进一步获得创新思维的提升,那么学生参与大创对创新思维培养的作用被高估。第二,其他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控制不足的问题。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可能受到性别、年级、专业、个人能力等个人特征因素的影响,已有研究将这些因素作为控制变量,但这种方法不能说明参与大创项目的学生,如果没有参与大创项目,他们是否也能获得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样也不能说明,没有参与大创项目的学生如果他们参与大创项目是否也能获得创新思维的培养。
匹配得分倾向分析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能,该方法在教育收获差异解释中得到广泛应用[6]。匹配倾向得分采用反事实分析框架,通过选出主要特征最接近的个体进行比较,既能说明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也能较好地控制“自选择效应”和其他因素的影响[7]。本文采用匹配倾向得分法估计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影响,相比以往研究,所得结论既能说明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也能更准确估计大创项目参与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影响,有利于解释现有研究产生分歧的原因、明确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价值。
(1)因变量。创新思维是因变量。创新思维的测量参考Scott(1994)的创新行为量表和朱红(2016)编制的创新思维量表[8,9],这些量表被认为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先将这些量表的题项汇总在一起,再选择20位大创项目结项评价为优秀的学生和导师进行访谈,从量表中筛选能够描述创新思维的题项;再结合大创项目的实践性特点,对筛选的题项进行适当改编,共获得7个题项。每个题项采用5点计分法,1表示完全不符,2表示比较不符,3表示一般,4表示比较相符,5表示完全相符。得分越高,创新思维水平越高。
(2)自变量。自变量是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情况,参与过创新创业项目用1表示,未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用0表示。再将参与情况分为参与创新项目、参与创业项目两类,分别用1和0表示。
(3)控制变量。自变量包括性别、年级、学校类型、专业和个人能力[10]。男性为1,女性为0;三级学生和四年级学生为1,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为0;985或211高校为1,其他高校为0;文科类专业为1,理工类专业为0;个人能力用GPA排名来表示[11],GPA排名专业前1/3的为1,其它为0。
问卷包括性别、年级、学校性质、GPA排名和创新思维,调查对象包括参与大创项目的学生和未参与大创项目的学生。第一次问卷调查是在湖北省高校网站上收集大创项目近三年的立项名单,再通过各种途径联系立项名单中的成员,征得对方同意后,将问卷链接发送给对方,由对方在问卷星上匿名填写。第二次问卷调查由第一次问卷调查的对象转发给同班同学进行填写,力求两次问卷调查数量比较接近。经过2个月的调研,一共获得519份问卷。剔除填写不完整的问卷、填写时间少于60秒的问卷和明显作假的问卷后,最终获得499份问卷。其中,参与大创项目的学生问卷有253份,未参与大创项目的学生问卷有246份。
大学生是否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往往不是随机行为,而是学生对个人情况进行评价后做出的选择。性别、年级、专业等个人因素可能对学生是否参与大创项目有影响,也可能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所以本文的自变量具有内生性。当变量不满足相互独立和外生的条件时,OSL估计方法会产生选择性偏差,匹配倾向得分法能有效处理选择性偏差[12],数据处理过程由Stata14.0软件完成。
本文采用问卷中的7个题项来测量学生的创新思维。当Cronbach’α系数大于0.8时,量表具有良好的内在一致性,说明量表的信度较高。创新思维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75,说明量表的信度良好。
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见表1。创新思维量表KMO=0.761,说明探索性因子分析适合用于结构效度的检验。按照特征值大于1、因子负荷大于0.5提取公因子,结果发现,创新思维量表有一个公因子,方差解释程度为79.6%,包括“遇到问题时,我会下意识地多琢磨一下为什么会这样”等7个题项。
表1 探索性因子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用来检验模型拟合程度,Amos7.0运行结果见表2。当绝对适配指数p(x2/df)>0.05、RMSEA<0.08和 GFI>0.9,增值适配指数TLI>0.9 和CFI>0.9,简约适配指数PGFI>0.5和 PNFI>0.5时,ECVI和AIC比较小时,模型拟合比较好。表2显示,相比饱和模型和独立模型,预设模型的绝对适配指数、增值适配指数和简约适配指数更符合验证性因子分析的临界值要求,并且ECVI和AIC更小,所以预设模型的拟合程度更高。由此可见,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具备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表2 验证性因子分析
本文采取最小二乘法和匹配倾向得分法估计学生参与大创项目的概率,结果见表3。本文采用logit模型,因变量是是否参与大创项目,自变量包括性别、年级、学校类型、专业和GPA排名。OSL法结果显示,在5%显著水平下,性别、年级、学校类型、专业、GPA排名的参数估计结果均为显著,说明这些因素对学生是否参与大创项目是有影响的,所以采用OLS参数参与大创项目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会产生偏误。
匹配倾向得分法参数估计结果显示,在1%显著水平下,性别、年级、学校类型、专业、GPA排名的参数估计结果均为显著,标准误差均控制在20%以内。相比OSL估计结果,匹配倾向得分法估计法产生的标准误差更小,性别、年级、学校类型、专业和GPA排名的系数明显下降,说明匹配倾向得分法有利于克服“自选择性”,估计精度更高。男性参与大创项目的概率是女性的1.478倍,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参与大创项目的概率是其它年级学生的2.678倍,重点高校学生参与大创项目的概率是其它高校学生的2.51倍,文科类专业学生参与大创项目的概率是其它专业学生的0.702倍,GPA排名前1/3的学生参与大创项目的概率是其他学生的1.654倍。
表3 参与大创项目的概率估计
为得到参与大创项目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本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匹配倾向得分法处理数据,结果见表4。由于创新思维只有一个维度,所以该变量的值取7个题项的平均值。匹配前,相对没有大参与大创项目的学生,参与大创项目学生的创新思维评分高出0.562分;独立样本T检验标准误等于0.637,t统计量9.47大于临界值1.96,说明两组学生的创新思维存在显著差异,参与大创项目的学生创新思维水平高于没有参与大创项目的学生。
采用匹配倾向得分法估计参与大创项目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在全部样本中,匹配倾向得分法显示,剔除内生性和自选择效应后,参与大创项目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比没有参与的学生高出0.582分,T统计量7.202大于临界值1.96,说明参与大创项目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与没有参与的学生有显著差异,说明学生参与大创项目的确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分成匹配法和核匹配法分析的结果也支持这一结论,说明结论的稳定性较高。在参与者样本中,匹配后T统计量小于临界值1.96,说明参与创新项目和创业项目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没有显著差异。
(1)学生创新思维是7种认知行为构成的单维结构。认知心理学从创新思维产生的过程来定义创新思维。表1显示,大学生创新思维是由7种认知行为构成的单维结构,包括“遇到问题时,我会下意识地多琢磨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形成从目标出发、制定计划的习惯”“遇到一个问题,我总是联想到很多相关的内容”“看着很平常的东西,我总会发现一点有价值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反思自己行为并总结经验和教训”和“质疑别人的观点并有理有据地进行批判”。表2显示,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构成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表4 处理效应
(2)学生是否参与大创项目具有自选择性。表3显示,性别、年级、学校类型、专业、GPA排名显著影响学生是否参与大创项目的决策。匹配倾向得分法的logit估计结果显示,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参与大创项目,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倾向于参与大创项目,重点高校学生比其它高校学生更倾向于参与大创项目,GPA排名1/3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倾向于参与大创项目,说明学生是否参与大创项目具有自选择性,学生综合评估自身因素后所做的决策。相比OSL估计,匹配倾向得分法更适合用于估计参与大创项目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影响。
(3)参与大创项目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表4显示,剔除内生性和自选择效应后,参与大创项目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比没有参与大创项目学生高出0.582分,匹配后参与创新项目和创业项目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说明参与大创项目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有利的。虽然已有研究没有控制变量内生性和自选择效应,参与大创项目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中的作用被低估,但这些研究也肯定了参与大创项目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中的作用。
内化是个体基于已有知识将外界知识转化为“自我”知识的过程,转化是新知识对已有知识产生冲击,个体对知识进行重新构建,形成新知识[13],所以创新思维是新旧知识进行重组进而产生新知识的心理过程[14]。大创项目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实践活动,实践问题构建了一个具体的社会化情境,学生应用已有知识理解问题,建立问题和已有知识之间的关联,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假设、反思等多种认知行为的作用下应用旧知识解决问题、吸纳新知识或者对知识重新构建,形成新知识[15],创新思维由此产生。
(1)明确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内容及构成特点。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明确大学生创新思维是什么。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大学生创新思维是多种心理认知行为构成的单维结构,包括“遇到问题时,我会下意识地多琢磨一下为什么会这样”等多种行为,这就为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也为大学生创新思维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开发提供了具体的方法。
(2)充分发挥大创项目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中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参与大创项目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说明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中仍然具备不可忽视的价值。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高校应积极推动大创项目的实施。首先,充分肯定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中的价值,积极推动大创项目的实施;其次,加大对大创项目的经费支持,扩大大创项目的实施范围;最后,搭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平台,完善大创项目实施的生态环境[16]。
(3)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性别、年级、学校类型、专业、GPA排名显著是影响学生是否参与大创项目,说明学生参与大创项目是学生参与具有很强的自选择性,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会选择参与大创项目。大学生从事低质量的兼职和社会活动并不能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学习经历,也难以获得创新思维的培养,而科研项目和竞赛等实践活动往往参与者人数较少,所以研究者提倡高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资源和机会[17]。既然参与大创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高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