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写作导引

2020-12-01 06:59浙江省乐清市知临中学
作文新天地 2020年31期
关键词:霜降立春节气

浙江省乐清市知临中学

第一部分:微型写作学习任务——学写观察日记

一 写作任务阐释

(一)文体解说

汉刘向《新序·杂事一》:“司君之过而书之,日有记也。”后称每天记事的本子或对每天所遇到的、所做的事情的记录为“日记”。日记,其实就是记录你一天的所见所感,再加以逻辑上和结构上的处理。日记分为生活日记、工作日记、观察日记、学生日记作文,也可分为心情日记、自然日记等。日记是一种供个人使用的、以日期为排列顺序的笔记。

观察日记就是记录所观察景物的特点和自己的所思所想的一种文体。

(二)写作要求

观察日记的写作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对象形象鲜明

首先要选好观察对象,由于是日记,带有较强的个人色彩,所以要突出“我眼里的它”这一景物特点。特点越鲜明,越能为抒情议论张本。

2.观察角度变化多样

围绕描写对象,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对观察对象做细致描写。如:观察的角度可以是上下、远近、前后等空间各方位的转换;也可以是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的结合。多角度进行描写,凸显出观察的细致,也使得观察对象的特点更加突出,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观察心得细腻生动

观察日记不能仅停留在对景物的描写上,还要写出观察者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要写出观察对象给你带来的情感体验,或者说要点明观察者寄寓在景物中的情感和思考。

(三)示例引路

不经意间,窗外已飘起了雪花,雪花从一望无际的天空轻轻飘落下来,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一朵朵、一片片,晶莹如玉,洁白无瑕,犹如从天而降的柳絮,又像天宫派来的白色天使,是那样的美丽,无私地把大地装扮成了童话中的白色王国。

雪静静地飘着,坐在教室里的我,好像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童话般的世界。看着那雪,我心想:这是多美的雪啊!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我的心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

校园里弥漫着无数似花似蝶的六角精灵,它们无声无息地湿润了万物,用纤巧的魔棒将校园打扮一新,淘气的小精灵们无拘无束,欢快地、轻盈地在空中演绎着一场绝佳的舞蹈,也许是在天空中待久了的缘故吧,它们似乎把全身的能量都释放出来了,渲染了一切……

无声的雪,还在飘飘洒洒,却重重落在我的心里,唤起了我对冬天的使者——雪花的爱。雪花,并不只是寒冷,它有颗热忱温暖的心。它无私地在阳光的照耀下融化自己,化作水分供给大地,滋润世间的万物。

直到现在,雪还在下着,一切好像成了透明的,万物像刚刚洗刷过一样,那种韵律让人憧憬着下次飘雪的日子。

我爱白雪,我更爱冬天,冬天是心灵的年轮。虽然十分寒冷,但是它有着无可比拟的温馨和希望。

【点评】 这段描写雪的文字抓住了雪晶莹剔透、给人间带来宁静的特点,从静态到动态,从颜色到形状,从实到虚,对雪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和刻画,写出了自己对雪的喜爱,并进而表达了对雪的赞美之情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感。

二 写作任务

(一)任务呈现

四季更替是大自然的节律,每个季节都有它独有的特点。“立春”“立秋”“夏至”“冬至”,这些字眼都能引发很多遐想和回忆。选择一个节气,观察此时的景物和人们的活动,写一篇散文。

(统编教材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三·2)

(二)学生例文

今天是霜降,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霜降时节,万物毕成,阴气始凝。闻其名,这是个没有生机的节气,是万物凋零的开始。实际上,霜降并不意味着天上飘雪,而是表示天气转冷,冷空气南下。

今天出门,感觉天气变得干燥起来了,晴朗的天气为人带来了好心情,天上无瑕的云恣意翻滚,忙碌地奔波到天空的另一头,偶尔吹来的凉风,让人哆嗦得收紧外套。街上时有落叶飘下,被风捉弄得打滚,落在人行道上,亦落在路边的小河里。空中没有水汽,让人感到开阔敞亮,深秋景象明显,若是留意观察,还能发现风迎面吹过时人们总眯着眼、闭紧嘴,倒不是这节气温度多么折腾人,而是这风实在干得让人眼鼻发酸。

这个节气,昼夜温差大,清早出门,能发现矮灌木和草丛上总有细小的水珠,有时还会变成清霜。早上的天气最为舒适,经过夜的洗礼,空气中还氤氲着残存的水汽,冰凉的空气吸入肺中,与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结合,确乎让人陶醉得脚步都凌乱轻盈了。霜降时节,各地有许多不同的习俗,赏菊、吃柿子等等,而且耳边还会响起母亲“添件衣裳”的叮嘱。

霜降不仅关乎萧索,更预示着来年的生机。“望近霜降好种麦”“霜降播种,立冬见苗”,这是生命的孕育;“霜降拔葱,不拔就空”,这更是秋末萝卜等作物的大丰收。

我实在不愿人们对霜降的印象停留在凄清。多喝热水加件衣裳,这秋风会为你带来安适与清凉!

【点评】 文章抓住日记体这一特征,写出自我的观察所得。先写自己眼中的霜降时节的景色特征,再写这一时节气候给人们带来的身体感受变化,然后写自己的内心体会和感受。景色描写抓住天气变冷、万物凋零这一主要特征,通过视觉、触觉等多角度进行描写。然后进一步写出自己对这一节气的体悟。文章做到了景与情相结合,描写细腻,感受真实。

第二部分:大作文写作——观察散文

一 任务解说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它具有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等特点。观察散文要求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景物的特点,抒发作者的情感。

(一)确定对象,抓住特征

一文一对象,特征突出。散文“形散”,即围绕核心描写对象,为突出其特征而展开多角度描写。如郁达夫《故都的秋》一文,作者描写的对象为北平的秋天,为了突出其“清、静、悲凉”的特点,选取了“秋晨”“秋槐”“秋蝉”“秋雨”“秋果”这样几个意象来描写,这些意象的共同特征是“清、静、悲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则紧紧抓住“夜晚的荷塘”这一描写对象,通过“月光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四周”三幅图景,创设了静谧、清幽的意境,突出了充满着淡淡的忧愁、淡淡的喜悦的情感特点。

(二)观察细致,手法多样

散文表达方式多样,融描写、议论、抒情、记叙为一体,其中描写为主要的表现方式,尤其是观察散文。只有对观察对象进行多角度的描写,才能突出特征、表达情感。如《故都的秋》,作者通过多种感官的描写来表达感受:视觉——牵牛花的色彩;触觉——踩在槐花落蕊上时;听觉——北京人的问候语。这些都是作者笔下故都的秋的味道。又如《荷塘月色》,作者采取多角度观察描写法进行写作:描写荷塘由近及远,描写月光自上而下,再到荷塘四周。这又是一种由点到面的焦点辐射法,还用到了动静结合、联想想象等表现手法。

(三)景色人文,相得益彰

散文的“神聚”指的是一篇散文要有一个中心,表达一种情感或思想。优秀的观察散文要让读者在文章中既可以感受到美的熏陶,又能够领会到深厚的人文内涵。除了引导读者去欣赏美之外,还要启发读者去思考去探索人生的真谛。如《我与地坛》,文中描写了地坛“荒芜但不衰败”的特征,作者在其中感悟到了生命虽处逆境但不能失去追求,要让人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赤壁赋》更是做到了“景、情、理”三者合一,苏轼在描写泛舟赤壁所见之景时,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了对人生的看法,从而使读者体会到他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可以说,没有人文思考的观察散文是没有“灵魂”的。景色描写和人文思考应该要相得益彰,景情理相通是观察散文的最佳境界。

二 写作任务

(一)题例呈现

四季更替是大自然的节律,每个季节都有它独有的特点。“立春”“立秋”“夏至”“冬至”,这些字眼都能引发很多遐想和回忆。选择一个节气,观察此时的景物和人们的活动,写一篇散文。

(统编教材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三·2)

(二)写作点拨

抓住题目中的几个关键词:节气、景物、活动。首先,要在二十四节气中选定一个自己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节气,确定观察对象;然后观察这个节气的自然景色,突出当时的气候特征、景物特征,使人感受到鲜明的自然景色特点。其次,还要观察人们的活动,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文化观念,所以人们会在特定的节气中进行特定的活动,比如“清明”节,人们会在那天吃清明饼、上坟祭拜祖先。要通过观察,记录下特定节气中人们的特定活动,凸显它的文化特征。在记录下观察所得之后,还要做一些思考,挖掘出这一节气的文化内涵、民族精神和这些给你带来的思考。

(三)例文展示

春之伊始,人之新生

一缕春风拂过大地,带着春光的朝气,唤醒沉睡的生命。

渐暖的空气驱散了料峭的寒风,破冰的流水送来了温暖的气息。和着春风的节拍,渐绿的柳条舞出动人的舞姿,含苞的花蕾吐露幸福的芬芳。春天的信使——燕子,那清脆的鸣叫唤醒了沉睡的万物,那精致的燕尾服给蔚蓝的天空更增几分姿色。立春,辞去冬日的萧条,迎来春天的生机。

大地上春的讯息传遍每个角落,也同样传入华夏民族每一个人的心田。孩童穿着鲜艳的红衣迎接立春的到来;大人捡拾樟树根片用以焜春,驱除害虫以净屋迎春。田间不再一片平静,而是活跃着生的气息。老牛浑身充满干劲,目视前方,那翻耕的犁铧激起一行行土浪,上升到地表的土壤形成整齐而粗大的线条,这便是立春时节,人们在大地上留下的斑纹。立春时节,家乡的人们有个习俗,要放鞭炮,那时大街小巷,爆竹争鸣,烟花齐放,人们以内心的澎湃与久候的渴望来迎接大地的福泽——“春”的到来。

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禁深思。时光车轮滚滚向前,伴随着季节的更迭,立春一次次降临大地,但为何世人不曾对它有丝毫的怠慢?孩子眼中充满童真的渴望,大人心中充满敬意的祈祷,在他们那里,我找到了答案——立春是一种新生的渴望,也是一种内心的慰藉。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即开始;春,即温暖生长。一年之计在于春,春以强大的生命力为世人称赞,也赋予人新生的契机。“佳人南陌上,翠盖立春风”,这是宋朝曹修古于池上的愉快、期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这是晏几道立春时的蓦然回首;“悠然出山去,天阔浮云多”,则为明代舒的立春希冀。这些便是立春的力量,无论在哪个时期,总有人会对立春吟诵赞美。

立春乃万物开始之时,意味着新一轮回的开启,任何生物只要有向上的生机,便可在这个春天绽放自己的光彩。对新生的渴望是内心的一种动力,让人们在艰难前行的路上能披荆斩棘充满力量。立春时节的那抹淡绿会渐渐地拂卷大地,这预示着一种新生的力量,它会带给人们无穷的力量。

立春,一个播种希望的季节,一段流光溢彩的岁月,一颗刚刚破土的种子。万物复苏,百灵用歌声唱破大地疲惫的梦;生机勃勃,花儿草儿用色彩渲染大地。调皮可爱的春姑娘开始拨弄大地,把大地变得生机盎然,每个角落开始流淌着春天的气息。

于立春时节,让我们满怀希望,整装待发!

【点评】文章围绕着“立春”这一节气,紧紧抓住立春时的景色特征以及人们的习俗活动、文化思考来写。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语言生动,描写有意境,思考有内涵。写景时能抓住这一时节的景物特征即“万物复苏”来写,不仅描写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色图,而且还写出了这一节气特有的民俗活动,比如焜春、放鞭炮等,使得画面既有自然之景,又有人文之景,更加凸显出立春作为一大节气的特征。当然作为一篇观察散文,除了写观察之景的特点外,还要有一点文化内涵,每个节气的背后都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作者抓住立春乃万物之始、代表着“新生”这一文化内涵来写,结合诗句表达了对立春的礼赞,也写了立春给自己带来的精神上的慰藉和激励。文以载道,这篇观察散文通过观察一个节气,思考一种文化内涵,表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拓展训练

你的家乡有没有具有纪念意义的古迹?或为以前流传至今的名胜古迹,或为今人为纪念某位名人而建的馆舍碑楼,或是某位古人曾经留下过墨宝、足迹的景物胜地。请选择一处,写一篇观察散文,不少于800字。

猜你喜欢
霜降立春节气
霜降
农事 立春
农事 霜降
寒露保暖润肺脾 补冬不如补霜降
深秋寒霜降
农事 立春
24节气
24节气
24节气一小满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