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力竞赛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2020-11-30 08:57刘洪英
商情 2020年28期
关键词:改革教学模式

【摘要】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水平。文章在阐明了教学能力竞赛对公共基础课改革的重大意义的基础上,以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为例,探索研究了如何借助教学能力竞赛这个平台,改革教学方法、推进教材建设、整合课程内容,以赛促改,以此来驱动教学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竞赛驱动 教学模式 改革

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背景下,人才素质的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一个关键的因素,即教师的教学能力。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而且能够推动教师更加深入地研究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模式,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得以提升。借助教学能力竞赛这个平台,以赛促研、以研促教、以赛促改,从而有效地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教学能力竞赛对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调整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大赛的关注点由信息化技术变为了教师的综合素质。《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指出,竞赛的指导思想为“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提高职业院校教师建设模块化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不难看出,教学能力竞赛的目的在于,鼓励教师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进“三教”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应该说,对于公共基础课而言,教师教学能力竞赛的意义非同凡响。长久以来,传统的职业教育的理念早己根深蒂固,虽然多次改革,但像大学语文这样的公共基础课程大多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未能进行实质性的变革。透过教学能力竞赛的要求我们会发现,竞赛通过对教师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现场答辩等环节的比拼,实际上考察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运用等能力。事实上,教师在备赛的过程中,围绕着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必须要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任课教师不仅要对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重新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而且还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把竞赛水平与实际教学较好地结合起来。通过竞赛,学生有了更多的主动表达、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构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通过竞赛,教师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授课方法,大幅度提升高了教学水平。不能不说,教学能力竞赛对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竞赛驱动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一)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课程思政有关要求”作为了竞赛的指导思想。基于“课程思政”的要求,依托竞赛项目,我们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

高职院校的学生通常活泼好动,不喜欢沉闷的传统课堂,喜欢新颖的学习方式,但他们学习基础又较为薄弱,自控力较差,自信心也不足,基于这些特点,我们把大学语文的课堂进行了划分,即将课堂分为“微课堂”和主课堂两个部分。微课堂,由学生在正式上课前首先进行小型的“思政演讲”,演讲的内容不限、形式不限,时间约3分钟。“微课堂”用时虽短,但主题明确,学生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己经初步接受了思政教育。教师对学生演讲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要进行点评,通过教师的点评,实际上也起到了強化教育的作用。而主课堂则围绕着“润物细无声”的原则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大胆改革、大胆实践。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环节,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大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在课程思政育人功能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据思政素材,教学中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的选择、应用,充分利用超星平台的课程资源,“引领”德育,使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极富感染力,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主题朗诵大赛、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拓展了课程思政的新途径,达到了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通过探索和实践,我们切实把立德树人贯穿于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大学语文课程也被评为学院的“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果学生能遇到一个好的教师,无疑那是他的幸运。的确,优秀的教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如何教?又如何学呢?就大学语文课程而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己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师必须要转变课堂教学的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要走出“教为中心”的误区,突破教学改革的瓶颈,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呢?借助教学能力竞赛这个平台,我们查找、弥补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调研,充分了解、准确把握了学生的学习状况。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以线下教学为主,在竞赛驱动下,我们优化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中,教师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策划者和指导者,同时还是他们的评价者和答疑解惑者。改革实践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足够的空间保障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如翻转课堂模式的实践应用,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了“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合理转换。根据专业特色及教学需求,课堂教学充分融入学生自主制作的微课、动画、抖音等信息化技术,这些“技术”的融入,不仅使课堂教学生动、直观、形象,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显著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随之显著提升。学习通课程平台、喜马拉雅、全民诗词大会等课程资源的使用,方便了学生的学习,提高了学习任务的完成质量。教学模式的改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逐步增强、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也在提高;而教师的教学设计更是聚焦学生所学专业、对接专业群,针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开展教学,理实一体,学训结合。从项目教学后的学生能力测评结果看,二测和三测的成绩都会比头测有所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显著提升。

(三)推进教材建设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建设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学能力竞赛驱动下,我们着力抓好大学语文教材建设。教材建设将德行教育、审美教育、文化传承以及学生能力的提高作为主要目标,把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贯穿于教材建设的全过程,高素质、厚基础、强能力,通过“有机渗透”,实现“润物无声”。基于“三教”改革,立足于高职院校学情、教情的实际,我们对以往教材研究、教材开发进行重新评价,对现有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我们重新编写出版了《大学语文今校本教材。教材的编写突出职业教育的理念,紧密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的实际和学生职业需求,强化人文素质与职业素养的有机融合,通过提升学生沟通、表达和拓展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学生学好各类专业课程奠定了基础。

教材作为一种呈现教学内容的媒介,教材的建设、开发不能带有盲目性,教材建设不仅要考虑课程内容,更要能够针对学生的专业需求,服务学生的未来发展。教学能力竞赛的目的是为了“以赛促研、以研促教、以赛促改”,基于此,实际教学就不应“唯教材至上”,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合理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专业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也不同,如此,就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理,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经过研究,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将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个个“项目”,实施项目式教学。如商务日语专业的宋词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专业特色,秉承着德技并修的原则,围绕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将这些教学内容整合为“宋词鉴赏项目”,以读一赏一析为教学主线,“诵读赏析宋词、感悟家国情怀”为目标。这一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基础上,强化了对学生家国情懷的教育,激发了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了实处。

三、结语

应该说,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在竞赛的驱动下,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技能竞赛与教学实践的相结合的方式,给以大学语文为代表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给竞赛水平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增添了新的内涵。

参考文献:

[1]http://www.moe.gov.cn/s78/A07/A07_gggs/s8467/201908/t20190819_395002.html.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016-12-0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作者简介:刘洪英(1965-),女,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教师,副教授,主要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