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误家教的典型个案研究

2020-11-30 08:54王金秋
中文信息 2020年10期
关键词:化名个案研究家教

王金秋

摘 要:目前,青少年吸毒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专家和学者积极探索预防青少年吸毒的概念和方法。本文试图以案例的形式介绍“石头”的基本情况。研究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访谈和心理状态测试,以制毒贩毒犯罪青少年“石头”为样本,探讨其同伴关系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了解未成年人同伴關系和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及其相互影响,我们如何改善父母和同龄人之间的关系以减少青少年犯罪。

关键词:家庭不良教育 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C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10-00-01

一、个案基本情况

石头(化名),男,1989年出生,身体健康。来自城市家庭,独生子,家庭环境优越,父母关系融洽,爸爸是做生意的,妈妈就是在家里做家务的,母亲对石头(化名)极其溺爱,儿子在父母的眼中是被追捧的,他们没有办法承认孩子的一点缺点,不能容忍旁人对于孩子的负面评价。

二、成长经历

石头小时候是一个聪明、调皮的孩子,可是他的成绩却一直不怎么好,初中开始出现打架斗殴的情况,学校对他的管教也是一直不起作用,初二曾因为骑摩托车太快出车祸导致颅脑损伤,等到他痊愈之后还是不服管教,不吸取教训,初中毕业后即不再上学,年龄越长越大,各种行为一点没有收敛,反而越来越坏,比之前变本加厉,与社会上的朋友喝酒、打架等事情时有发生,但父母却认为孩子能够结交四方“好友”而感到自豪。父母也帮助他介绍多份工作,每次都是只干一段时间就因为惹是生非而结束。直到五年前因“容留吸毒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出狱一年后又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三、实施过程

通过心理测试及访谈,实施调查前首先进行宣读指导语,说明测试的意义、目的,打消受策者的顾虑,要让受测者真实地回答问题,并给出必要的解读,听懂之后,在答卷上填选选项。

通过调查发现石头(化名)父母的教养方式过于的溺爱和袒护,对石头(化名)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负面的作用,石头(化名)父母家庭教育的失败使其走上吸毒之路。

石头(化名)父母对其多采取过分溺爱的不良的教养方式的情况,表现出过度放任,大大降低了石头(化名)的人格自尊水平,具体表现为:

1.太自我,缺乏同理心

盲目自信、行为非常冲动,自控能力也是很差。缺乏一定的责任感,因一己私利违反社会规范并且不以为然、不顾后果。

2.固执己见

他们的处事是较固执的,一直都会认为自己做的是正确的,听不得反面意见,盲目自信,眼高手低,不听劝导。

3.行为冲动

石头(化名)胆汁质特征明显,做事非常莽撞,所谓的哥们情谊浓厚、缺乏计划,遇到问题以及困难不会用心分析,而是崇尚暴力,不计后果。

三、原因分析

我们通过与石头(化名)的沟通,以及问卷、心理的各项测试,最终认为导致石头造成现在的局面的原因很多,有同伴不良的影响,家庭的教育不当,更有很多其他的因素。

1.家庭教养方面的原因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儿童不良人格形成的基础。首先,在家庭教养方面,石头(化名)的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是放任自流,过分地溺爱自己的孩子,经常对石头(化名)过分地袒护和赞扬,缺少控制和约束,不纠正其不良的习惯,例如,上课捣乱、出手打人、占小便宜、做事不计后果、不顾他人安危等情况。久而久之孩子如果内化并接受了一些错误的观点便会有惯性的形成,养成了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和傲慢,不尊重别人的坏性格。其次,石头父母在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没能尽早纠正、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不能耐心地进行劝导教育,导致在少年期没有形成正确的观念,社会意识模糊,责任感缺乏,不能分辨是非对错。最后,父母本身没有以身作则,自身缺点、行为的不端也影响着孩子,从小学会了好逸恶劳。常言道“ 问题家庭出问题少年 ”有一定的道理。

2同伴不良因素的影响

石头(化名)年纪很小就辍学,一是本身自控力差,结交的同伴大都辍学无业,世界观都尚未定型,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信息,难以正确区分和选择,容易受到一些负面社会因素的影响。二是这些同伴大多无固定的职业,年纪小精力旺盛,可支配时间多日常流连于游戏室、网吧、迪厅等游戏娱乐场所,加上从众、模仿,常做出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面对“赌、黄、暴、毒”等内容缺乏自控力。三是青年时期的入狱经历,也使得他本来就不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金钱观受到“交叉感染”,石头(化名)的第二次入狱,也是因为初次入狱时结识了狱中同伴,出狱后共同犯罪,又成为再犯者,重新回到监狱。

四、建议

1.关注同伴关系的交往

研究显示出在同伴关系的三个因子交际交往、交谈、待人接物上,这些里面石头(化名)的平均分数明显高于正常水平。说明石头(化名)交际和待人接物的能力一般,缺乏相应的同理心和沟通理解能力。分均值高于常模还说明石头(化名)的同伴或朋友关系脆弱,关系紧张。综上,首先,建议父母履行自身的职责,教导孩子客观正确地认识友谊,克服本身性格缺陷,教导孩子具备必要的沟通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和友爱的同伴关系,减少与坏同伴接触的机会。其次,监狱在青少年犯罪的“交叉感染”中起着突出的作用,因为犯罪青少年自身的抵抗力相较于常人更弱,模仿能力就会变得更强。对此我们应该更加注意。

2.改变错误的家庭教养方式

石头(化名)父母的教养方式为过度保护式的教养方式、消极的教养方式、放养式的教养方式。这大概就是石头(化名)犯罪的原因之一。建议其父母改善自身的教育方式,多采用情感温暖式的教养方式、用爱、温暖的气氛、情感的慰藉给予孩子一份安全感和乐观,多使用积极的教养方式如营造出和睦、和谐、民主、关爱、向上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多一些耐心,锻炼孩子的意志力、自控能力、抵御挫折的能力,引导孩子遵守社会规范、摒弃不良的习惯,远离不良的同伴,促进其智力、品德、良好社会观念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嘉琪.父亲参与教养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个案研究[D].2019(24).

[2]沈洁.成功家教与失败家教的个案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4):98-98,117.

[3]应晓玲.对一例疑似自闭症患儿家教指导的个案研究[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2(7):88-89.

[4]李宣.正向行为支持法干预一例亚斯伯格儿童行为问题的个案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9).

[5]王灵书.走出中国家教盲区:当代家教成功与失败典型案例解析[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4(17).

[6]韩秀.卸下青春期的罪恶感——一例高中生性困惑的个案辅导[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7):58-59.

[7]温昕.高中生与班主任"沟通缺位"现象的调查与分析——以福州市区为例[J].都市家教月刊,2013(1):179-180.

猜你喜欢
化名个案研究家教
ICF-CY在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个案研究
神秘的“茅十八”
中共党史学个案研究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