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贫困人口大省,按照我国制定的2020年贫困人口实现总体脱贫的目标,河南省仍有17个贫困县、1221个贫困村、近100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更加艰巨,时间更为紧迫。课题组在广泛调研社会认同的成功扶贫模式基础上,利用文献法、比较法、调查法。深入实地、走村入户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访谈、观察等形式,获取一手研究资料,探究贫困人口的需求特征,探索多渠道精准扶贫脱贫路径和长效机制,为脱贫攻坚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精准扶贫 实施路径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10-00-01
基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部署“十三五”脱贫攻坚任务目标时,系统阐述和正式提出“六个精准”战略思想,为我国脱贫攻坚找到了一把“金钥匙”。解决贫困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也是我国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贫困人口大省,经过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脱贫工作取得较大成效,然而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逐步推进,脱贫攻坚形势越来越复杂和严峻。
党的十九大指出,“确保到 2020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如今,脱贫目标越来越近,扶贫对象贫困程度及脱贫难度更大,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
自2018年,河南省将“全面推进”精准扶贫转向“集中攻坚”,全省有33个贫困县实现了“摘帽”,121.7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2502个村退出了贫困村行列。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漯河市精准扶贫从“集中攻坚”转为“集中主攻”,瞄准贫困地区的重点难点问题,采取更为扎实、更为有效的举措推进精准扶贫,实现全市贫攻坚战略的“决战决胜”。
据此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探索多渠道、多样化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径,建立促进群众稳定脱贫和防范返贫的长效机制迫在眉睫。
按照我国制定的2020年贫困人口实现总体脱贫的目标,河南省仍有17个贫困县、1221个贫困村、近100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更加艰巨,时间更为紧迫。课题组在广泛调研社会认同的成功扶贫模式基础上,详细调查漯河市贫困人口的致贫因素和需要特征,寻求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探索多渠道、多样化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径和长效机制,为脱贫攻坚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本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截至2019年5月22日,漯河市未脱贫人口共计6268户、15925人,贫困村8个。因病致贫3350户,占比53.45%;因残致贫2125户,占比33.9%。有劳动力人口4422人,占比27.68%。漯河市贫困人口的特征主要是因病致贫和因残致贫,全市因病致残3350户,占53.45%,因残致贫2125户,占33.9%。课题组选择典型成果脱贫案例,探究精准扶贫的实施路径及长效机制。选取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定点帮扶的郾城区大刘镇蔡庄村作为典型案例。
按照精准扶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的要求,本课题拟在解析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和对域外精准扶贫脱贫成功路径的基础上,以发表论文的形式对我省我市提出借鉴意义。
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在对我市贫困人口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展实践探索,以研究报告的形式,为漯河市提出精准扶贫的实践模式与实施路径,应用于精准扶贫的工作实践。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本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精准扶贫工作实践,为“决战决胜”期间漯河市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探索多渠道、多样化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径提供参考,让更多的贫困人口脱贫,促进我省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同时为乡村振兴提供实践经验和智力支撑,多措并举扶贫效果显著,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一、实施增收帮扶提质行动
一是扩大产业扶贫效果。在发展食用菌、蔬菜、花生、生态林果、生态养殖、劳动密 集型加工等六大扶贫产业的基础上,鼓励引导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同时,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辐射带动贫困户发展的能力。二是扩大金融扶贫效果。创新融资增信手段,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推动扶贫贷款尤其是“户贷户用”小额扶贫贷款持续增长。发挥保险扶贫功能,加大对贫困人口的风险保障力度。三是扩大就业扶贫效果。如舞阳县制订出台《舞阳县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务工奖补实施办法(试行)》,引导贫困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增收。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组织贫困群众开展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持续抓好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支持有条件的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和使用程序,加强扶贫就业创业基地、扶贫车间管理。四是扩大光伏扶贫效果。实施差异化分配,确保收益最大化,促进贫困群众和村级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增收。五是扩大电商扶贫效果。坚持“线上+线下”联动发力,破解扶贫农产品“卖难”问题。依托漯河日报、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以及电商服务中心、县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常态化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工作,构建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广泛发布农副产品销售信息,组织开展抗多种助贫消费扶贫行动,解决农产品上行问题,有效带动贫困群众增收。通过送货上门、商超对接、单位团购等方式,打通农产品销售、运输等渠道帮助农户销售草莓、香菇、蔬菜等农产品。
二、开发岗位,优先解决就业难题
坚持“三个统一、五个一批”,破解就业难题。首先,瞄准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进行统一调查摸底、统一发布用工信息、统一办理健康证明。采取本地企业吸纳一批、组织转移一批、利用项目过渡安置一批、支持创业带动一批、公益岗位兜底一批等方式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其次,开发公益岗位。鼓励镇村开发治安巡逻、乡村保洁等公益岗位,妥善安置年龄较大、外出就业困难的贫困人员。最后,设置临时岗位。结合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设置临时就业岗位,由镇村统一管理,按劳取酬,确保暂时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群众收入不下降。截至2019年3月5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总人数15043人,占当前有意愿外出务工人数19920人的75.52%。
三、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
全面加强农村道路建设、电网升级和网络扶贫工程,着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持续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巩固提升村级环卫社会化运作成果,梯次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实现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均衡发展。开展农户房前、屋后绿化、美化、亮化,提升乡风文明,让贫困户脱出新气象,贫困村展现新面貌。
四、探索实施接续减贫行动
一是完善稳定脱贫防止返贫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困难群体预警监测、防控返贫和长效帮扶三项机制,提升“三项基金”帮扶成果,扩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长效帮扶举措覆盖面,多措并举防止返贫和新发生贫困。二是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以争创“脱贫攻坚示范村”为抓手,做好脱贫攻坚政策与乡村振兴措施的有机衔接,用乡村振兴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积极探索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有序推进接续减贫工作。三是着力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坚持聚焦贫困群众的能力养成和自我发展潜力培养,变“输血”为“造血”,既解决物质贫困,又解决“素质贫困”,在改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更加注重素质能力的提升和思想观念的更新。持续开展“接父母回家” 等活动,弘扬新风正气,触发“知恩感恩报恩”意识和自强意识。
五、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即“送资金”,又“送技术”
2019年5月漯河市财政局、中共漯河市委組织部、漯河市扶贫开发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下达2019年市派驻村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的通知》,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带动作用,支持市派第一书记开展实施驻村帮扶项目,对全市73个贫困村拨款资金1460万元。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如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驻村第一书记赵学军,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原单位专业技术优势,校村合作,多次由专业技术人员送技术下乡,结合本村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扩展吊西瓜种植、引进食用菌种植项目、帮扶种植优质无花果等项目,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进一步提升了当地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作者简介:刘顺霞(1974—),女,硕士,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