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案的研究与应用

2020-11-30 08:52马晓红薛海露王小慢
健康大视野 2020年22期

马晓红 薛海露 王小慢

【摘 要】 目的:本文研究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案。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之间,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研究时间内诊治的60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并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分别建立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数量均为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而研究组患者使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护理结束后收集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精神障碍发生几率的数据,然后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在予以不同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出现术后精神障碍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中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几率为:6.67%(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几率为:26.67%(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外科手术时为患者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防止患者出现精神障碍,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手段,应当在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的应用和借鉴。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术后精神障碍;护理方案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22-150-01

心脏外科手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但是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有一定几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这种并发症也会增加患者的治疗时间和治疗费用,并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1]。这就需要为患者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恢复进行改善。因此,本文将针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案展开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之间,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研究时间内诊治的60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并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分别建立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数量均为30例。研究组患者一般资料: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5.2±14.7)岁;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男性:1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5.7±14.6)岁。

采集两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饮食干预等护理工作。

研究组患者使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第一,术前为患者予以心理疏导,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为患者详细的讲解手术的过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让患者能够对手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2]。第二,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各项生命體征进行严格的监控,注意对脑缺血、脑缺氧等问题做好预防处理。第三,为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干预。在患者术后需要为患者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观察,在患者清醒后告知患者手术已经顺利完成,并对患者进行鼓励,与患者进行适当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3]。此外,对病房环境进行调整,保证室内适当的温度、湿度和采光效果,提高患者的舒适度[4]。

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结束后收集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精神障碍发生几率的数据。其中,精神障碍主要包括:焦虑、抑郁、神经衰弱、谵妄、精神分裂。

1.4 统计学方法

采集两组患者术后护理的相关数据信息,并纳入到统计学SPSS21.0计算软件中进行分析。利用率(%)表示计数信息,通过卡方检验,利用±标准差来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经t检验。判定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在予以不同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出现术后精神障碍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中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几率为:6.67%(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几率为:26.67%(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为两组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几率数据分析。

3 讨论

引发患者出现精神障碍的因素主要有一下几点。首先,病理因素。部分患者由于年龄原因,会导致机体和器官出现功能性衰退,例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导致应激反应不足,进而导致患者出现精神障碍[5]。其次,心理因素。患者术后缺少精神上的支持或者自身性格等情况都会导致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再次,药物因素。部分患者由于病情会长时间服用苯二氮卓类药品,这种情况会导致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最后,术后的病房环境也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精神障碍。因此,在为患者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时,需要通过有效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引导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进行治疗,防止患者出现精神障碍,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根据数据分析显示:在予以不同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出现术后精神障碍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中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几率为:6.67%(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几率为:26.67%(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心脏外科手术时为患者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防止患者出现精神障碍,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手段,应当在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的应用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蒋巧巧.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养生保健指南,2018,(45):94.

[2] 陈晓娟,刘帆.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6):76,84.

[3] 陈晓娟,刘帆.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6):76+84.

[4] 梁晶晶.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探究[J].中外医疗,2015,34(35):146-148.

[5] 陈秀琍.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3,(36):59-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