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国生
摘 要:隨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环境问题。作为天然氧吧,森林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社会建设提供经济与生态效益,为此,更应重视对林业的建设。首先对林业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简单的阐述,深入分析了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现状,最后提出提升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建议,希望为同行业从业者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措施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19-0111-02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志码: A
林业行业的发展不单纯是为了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态空间,也可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带来较多助力。当前,市场的林木资源相对有所增加,为我国工业生产提供了更多原材料,降低了大规模伐木所带来的各种威胁,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1 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内涵
林业生态经济效益是由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部分构成,前者是指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减少因水土流失、空气污染及沙尘等不良灾害影响产生的损失,其是为人类生存营造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的关键要素。后者则是为建筑、造纸、家居等行业发展提供充足木材后获取的经济效益,是推动各领域良好长久运行的根本。
林业生态和经济效益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构建良好的生活环境,推动国家经济稳步向前。具体来说,林业生态效益是建立在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上的,经济效益则是在法律法规影响下的重要产物,两者都可为环境建设和发展带来助益,不可分割[1];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还存在互补性,生态效益不平衡现象的出现预示着生态破坏问题的加剧,进而对社会经济带来较大影响,增加我国后期发展的难度,不利于计划的落实与实施。为此,在林业发展中,应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予以共同思考,结合发展实况,规划科学路径,以增加生态经济效益,提升我国的经济建设实力。
2 我国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现状
2.1 生态建设周期长,影响经济效益增长速度
树木的生长周期较长,生长速度缓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初期建设目标,加之森林种植所需人力、机械设备需求量较大,因而带来一定的资源损耗,难以快速看到最终经济效益成果,抑制了林业经济效益的增长,阻碍了其作用的发挥。
2.2 单一的合作模式
林业贸易合作模式单一、业务开展渠道少,是目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单一的合作模式限制了林业发展范围,降低林木应用效率,不利于生态环境建设长远目标的达成,合作的渠道比较少,经济合作的流动模式欠缺,对林业的长效发展不利,不利于林业市场占比的提升[2]。
2.3 森林资源所处区域较为固定
现今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以东北、西南地区居多,中部沿海地区相对较少,分布非常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林业生态浪费现象。我国现有林业资源多供应在工业生产中,另外,东北地区森林资源储量丰富,但对林木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多,再加上监管不力,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危机感较强,降低了生态经济效益水平。
2.4 资源浪费与实际生产需求严重不符
生产技术不合理、生产操作监管力度不严,林木资源应用效率降低,难以保证企业生产目标的实现。为此,企业为了自身经济效益,私自增加资源开采,造成林业资源出现严重浪费现象,降低生态经济效益,最终阻碍其作用的发挥。
3 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3.1 以科学发展观看待问题,构建完善的资源体系
针对于林业生态经济发展而言,不但在生态环境平衡的保护上充分地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任何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需要借助先进技术,林业资源也不例外。为了达到生态经济效益建设目标,做到资源的科学利用,加大技术引进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地方政府还需结合发展战略要求及国家现有政策措施,分析林业发展趋势,构建完善的林业资源体系,实行按现有资源的科学划分,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3]。地方政府务必高度重视林业建设和发展,并将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农村工作中的重要工作。党员干部可带领各级组织和干部群众,严抓建设,加快地方生态建设的持续前行。
3.2 完善组织架构,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做到资源的科学利用
为了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林业一直都是以初期形态出现的,未经过任何深加工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业务扩展的进程,导致出现单一合作模式。在生态经济发展中,要想实现林业资源的科学利用,落实多元化发展目标,对林业资源实施加工处理是非常必要的[4]。而要想满足这一要求,则应组建专业的组织机构,加大研究力度,制定合理的加工方案,加大拓展力度。同时借助专业人员的科研作用,培育更多新型品种,为工业生产提供充足资源。
此外,在林业资源管理上,技术人员要加大监督和控制力度,对现有的林业资源做好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这样不仅能及时发现林木生长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也可有效制止乱砍滥伐、过度开采等问题,保证资源数量,维护最终效益。政府部门应当联合下属乡镇企业管理人员组建管理机构,逐层开展监管工作,避免多种问题的产生,改进林业资源质量,加速推进植树造林工作。在领导干部的带领下,人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将得到提升,形成齐抓共建的工作氛围。地方政府还需加大对林业资源管理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促进林业生态经济的持续发展。
3.3 重视地方特色发展需求,实现宏观调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国家对林业生态经济效益发展作用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提高。为了达到我国可持续发展建设目标,国家在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时,应将环保、低耗、高效等理念融入其中。一方面在这些理念下对现有技术进行创新和优化,实现森林资源的科学开采和利用,另一方面要对管理理念加以创新和优化,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仅如此,还需在创新的基础上,满足宏观调控管理的目标要求,针对现存的森林资源开发问题加以解决和处理,规避目前林业发展中存在的各项问题,推动生态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
除此之外,在发展过程中,要抓住主动权,严格按照国家现有政策制度要求,加大内外合作力度,在点滴细节处保证本国森林资源的长效利用与发展,增大森林资源的利用率,确保我国在林业经贸合作中的长效发展。这对于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有着积极作用,促进我国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前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
相关部门需充分了解和分析退耕还林政策要求,掌握现存的水土问题,加大水土保持力度,修复破损的生态环境系统,构建完善的生态单位,以改善生态质量,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地区可以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制治理方案,加大企业、人員的科学管控,降低环境破坏频率,实现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活的协同进步,提高生态和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加大退耕还林和生态建设工程的落实度,组建专业团队,对退耕还林实行拉网式补植补造,增加林木的密集率,以此加强林业建设效果,加大保护力度。
3.4 开展多边贸易合作
相关部门需加大国家之间、地区之间林业多边贸易合作的力度,通过经贸往来提高双方的经济效益,做到林业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同时在多边贸易合作中,对合作方式及渠道加以拓展,对于我国林业行业的进步、资源科学利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强化我国林业产业建设,达到生态经济效益的增长目标。政府还要做好林业发展模式的管理,改变传统单一发展模式,尽可能地打造全方位、多渠道的建设模式,这样才能促进林业产业向着更加全面的方向进步,推动整个林业产业贸易的流动化发展。
3.5 完善法律法规,为林业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要想促进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增长,首要工作就是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为林业生产、管理、资源开发提供可靠依据和支持。另外,应健全和落实预警机制,根据林业产业目前运行情况,落实全面监督和管控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扩大总体经济效益。此外,还要做好成果保护工作。除了在森林种植中加强管理和养护外,还可采取科学措施进行林业成果的保护,以期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体系,推动产业的稳定前行。
4 结束语
林业生态经济发展对我国长远建设目标的实现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可以缓解林木资源短缺带来的生产问题,也能解决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影响,进而为当代居民构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增强我国总体发展实力。
参考文献:
[ 1 ] 徐海平.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提高措施探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14):208.
[ 2 ] 刘淑杰.论提升林生态经济效益的具体途径[J].环球市场,2019(4):6.
[ 3 ] 毛竹红.生态保护背景下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9(3):242,255.
[ 4 ] 周凯.林业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J].农家致富顾问,2019(12):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