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造林规划设计中造林树种及密度选择

2020-11-30 08:51崔伟
种子科技 2020年19期

崔伟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促进了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造林规划设计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生态建设和恢复具有直接的影响。在造林规划设计过程中,科学、合理地选择造林树种及密度,能够有效保证人工造林效果,不断提升人工造林效益,从而推动我国造林规划设计工作的不断发展。因此相关工作者应进一步加强对造林规划设计中造林树种及密度选择的深入探讨,以期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造林规划设计;造林树种;密度选择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19-0091-02       中图分类号: S725       文献标志码: B

造林树种以及密度的选择是造林规划设计中的关键工作之一,其直接影响人工造林的成败,若造林树种及密度选择不当,则会大大降低人工造林的效果,甚至会给林业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对此在造林规划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树种及密度,保证树种的成活率,促进人造林效益的不断提升。

1   造林规划设计中造林树种及密度选择原则

1.1   造林树种选择原则

造林地的自然条件对造林树种具有直接影响。造林树种生长发展中需要具备必要的生长条件,包括矿物质养分、阳光、水分等因素,以促进造林树种的不断生长。因此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必须满足造林树种的生长需求,否则无法保障造林树种健康生长。实际上,造林地与树种之间存在许多的矛盾,因此在造林树种选择过程中,应明确造林地与树种之间的矛盾所在,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具体措施如下。

1.1.1   树种选择

优质的树种可保障树木的健康生长。选择树种时应兼顾选地适树和选树适地两方面内容。

1.1.2   改地适树

在造林规划设计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造林地不适合树种生长需求的情况,对此,应改善不适合树种生长造林地的生长环境,可采取换土、浇水以及施肥等方式,使得造林地生长环境满足要求。

1.1.3   改树适地

在造林规划设计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树种不适合造林地自然条件的情况,对此应改变不适合造林地树种的生态特性,可采用的措施有驯化树种、选种、育种等,使得造林地树种满足要求[1]。

造林树种选择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主要包括以下2项:①选择的树种生物学状态必须满足造林地的要求。②选择的树种必须能够适应造林地的自然条件。在选择造林树种时,上述2个条件必须都要满足,缺一不可。第一原则的提出可以保证树种能够发挥预期的效益,符合人工林经营目的。第二原则的提出主要依据是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有利于促进第一原则的实现。

1.2   造林树种密度选择的原则

造林密度也被称为初植密度,其是指在初植过程中,单位面积造林地内栽植或播种的穴数。在造林过程中,必须保证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树种株数达到规定的要求,否则无法形成人工林。人工林造林密度所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在选择造林树种密度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2.1   根据造林目的,选择适宜的造林密度

种植商品林时主要以生产经营为目的,通常选择较大的造林密度;种植生态林时主要以恢复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为目的,通常选择较大的种植密度。

1.2.2   根据树种的不同生物学特性,选择适宜的造林密度

水杉、杨树等喜光树种,其适合选择较小的造林密度;泡桐、毛白杨等树冠较大的树种,其适合选择较小的造林密度。

1.2.3   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造林密度

立地条件较好,则适合选择较大的造林密度;立地条件较差,则选择较小的造林密度,避免苗木不成活,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2.4   根据不同的经营条件,选择适宜的造林密度

经营条件较好的造林区,则适合选择较大的造林密度;经营条件较差的造林区,则适合选择较小的造林密度。

1.2.5   根据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造林密度

经济条件较好,可以适当增大造林密度;经济条件较差,则适当减小造林密度。

通常情况下,在选择造林密度时要根据上述原则来确定,造林规划设计人员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合理的措施,调整林木的密度,保证林木的健康生长[2]。

2   造林规划设计中造林树种以及密度的选择

2.1   生态公益林树种及密度选择

建设生态公益林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促进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在选择生态公益林树种时,首先树种应具备抗逆性,其次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试验品种,最后要优先考虑生态效益,兼顾经济效益。

2.1.1   树种选择

不同立地条件下选择树种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气候方面。造林树种生长发育主要受水分、热量以及日照的影响。在选择造林树种时,要保证造林树种适合当地的区域特点和气候特征。②地貌类型。平原、山地、湖沼、丘陵等不同地貌类型会为造林树种提供不同的自然条件,可以选择与之相应的树种,例如平原地区通常会选择杨树、槐树或者柳树等,而山地地区通常则会选择杉树或者栎树等。③地形方面。由于地形位置不同,水文、土壤以及养分状况也就不同,其主要是因為小地形、海拔、坡位等地形会形成不同的小气候,即使同一片造林地,由于其地形位置不同,可适宜种植的树种也不相同。例如,中山带的阳坡主要适宜种植耐旱、喜阳的树种,如油松、蒙古栎等;而低山丘陵地带主要适宜种植抗旱性较强的树种,如榆树等;低海拔河沟以及河流两侧,则适合种植柳树[3]。

2.1.2   技术选择

为了保证造林树种的成活率,还需选择适宜的造林技术,由于水分供需是影响造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可以选择抗旱造林技术。整地时应选择沟道式造林,栽植时选择节水灌溉等措施。同时在种植过程中,要合理确定生态公益林栽植密度,选择适合造林地区立地条件的配置模式。需要注意的是,造林规划设计人员不能一味追求大的造林密度,只要符合造林区的立地条件以及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实现造林目的即可。

2.2   商品林树种及密度选择

商品林主要是指以经营为目的的森林以及林木,具体包括经济林、用材林以及薪炭林。经济林是以生产林副产品为主要目的林木,其具有易成活、高产和稳产的特点,且拥有较强的抗病害能力、抗自然灾害能力。在选择经济林树种时,要求经济林树种不仅产量要高,品质也要高,能够获得良好的产品效益。我国东北地区属于北温带和中温带,为针叶林带,其经济林品种包括麻栎、榛子、核桃以及蒙古栎等;用材林是以生产木材、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选择用材林树种时,要求用材林树种不仅要木质好、产量高、生产速度快,还應与当地条件相适宜,具备较强的抗自然灾害能力,因此才能保证用材林木的成活率,实现成林以及成材的目的。主要应满足速生性、丰产性、优质性的要求。其中速生性是指生长速度较快的树种,例如北方落叶松等;丰产性是指生长高大、出材率高的树种,例如杉木等;优质性是指材质良好、树干通直、粗细均匀、整枝性强的树种,例如落叶松、杉木等。东北地区是我国三大用材林基地之一,主要包括落叶松、红松以及云杉、冷杉、樟子松、鱼鳞松等树种,这些树种材质优良,可以达到较高木材蓄积量,通常情况下,木材蓄积量可达20 m3/667 m2。

薪炭林是以提供燃料、生产薪炭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在选择薪炭林树种时要求具备下列条件: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产量高;具有较强的萌生能力,更新周期短,可反复樵采;耐燃烧、燃烧无恶臭等特点。薪炭林主要包括灌木和乔木[4]。在商品林栽植过程中,应选择适宜的栽植密度,对于播种造林的需种量,可以按照“单位面积需苗量=面积/株距×行距”进行计算。在山区种植用材林、薪炭林时,如果造林地立地条件较差,则可以适当选择较大的初植密度,尽早达到郁闭成林的目的。通过适时砍伐、调整林木密度等措施,以保证林木健康、快速生长。由于经济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立地条件要求不高,对此可以根据经营目的以及条件,合理选择经济林造林密度。通常情况下,应选择较小的造林密度,保证林木品质。

3   总结

综上所述,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人们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大大促进了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造林规划设计工作应严格遵循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规律,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合理选择造林树种及密度,以不断提高造林规划设计水平。造林树种及密度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人工造林目的、造林地的自然条件以及经营条件等,具体造林规划人员应做到因地制宜,严格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为生态林以及商品林的建设选择合适的树种及密度,不断提高林木的成活率,提升人造林的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从而推动我国林业行业长久、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 ] 杨斌.探讨造林规划设计中造林树种及密度选择[J].种子科技,2019,37(13):88,91.

[ 2 ] 刘九龙.造林规划设计中造林树种及密度选择[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6):26-27.

[ 3 ] 任明兴,袁宗珍.造林规划设计中造林树种及密度选择分析[J].种子科技,2016,34(9):88,91.

[ 4 ] 李显玉,于海蛟,刘忠友,等.浅谈林业生态建设中的树种选择[J].内蒙古林业,2014(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