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供铁军的体系是可复制的。
在阿里巴巴成长史中,有一支威名赫赫的B2B销售团队,被誉为“中供铁军”。
作为阿里巴巴原B2B直销总经理,俞朝翎担任过六千中供铁军的总指挥,亲历并参与铁军锻造的全过程,马云称他为阿里巴巴的“定海神针”。阿里13年,他带领团队完成每年40亿元的营收目标,一手培养了两位集团合伙人、一位集团副总裁,以及众多销售冠军。
离开阿里后,俞朝翎投身企业教育行业,创立酵母商学院。基于阿里的业绩增长和人才培养体系,他创作了《干就对了:业绩增长九大关键》一书,复盘企业实现业绩增长的九大关键步骤,他向《21CBR》记者分享了铁军主帅的成长历程和实战心得。
《干就对了》一书总结了企业业绩增长的九大关键步骤,你创作契机是什么?
离开阿里后,我想把中供铁军这套体系变得可复制化,它在阿里文化和体系下是“自洽”的,我要做到“他洽”,将总结的经验能够大规模复制到其他企业。落地这套体系,除了文化匹配,管理者需要投入时间,很多企业不愿意做或者没信心做,挑战非常大。
一般来说,企业要形成这套体系大概需要三四年的时间,如何“把三四年的时间缩短到一两年”,是我投身教育事业后的重要研究课题。
创作《干就对了》是其中一个尝试,先建立方法论,逐步做培训和具体的落地动作。我在一些公司开始推行这套理论,收到的反馈都是短期的,需要放到更长周期内去验证。
中供铁军被马云评价为最具战斗力的部队,最初拓展业务时遇到了哪些难点?
2000年2月,我随被收购的公司进入阿里巴巴。所在公司伟业网络的老板李琪是以前马老师“中国黄页”的总工程师,还记得马老师当初只想要他一个人,但李琪说,“你要我进来,那我公司所有人要一起来”。
当时,中供销售团队二十几个成员,唯一的工作就是骑自行车不断跑客户,一天至少跑五家左右,在杭州的工业区、写字楼扫楼。难点在于,2000年的互联网产品,多数人都不了解,公司也没有品牌,闹过很多笑话,被问什么是阿里巴巴?是KTV的名称吗?是烧烤摊吗?
你强调人才培养体系至关重要,这一观点是如何在实践中形成的?
我在中供对人才培养感受最深是2004年,年初,我被提拔成整个江苏和金华市的大区经理,到了9月,我又被降为区域助理,这个经历,打击比较大。在金华,我管三十多人,扩展到江苏省后,达到一百二三十人。虽然很努力,每天只睡6个小时,一天18个小时在工作上,但人数扩大三四倍,能力没有跟上时,就会顾此失彼。
我痛定思痛,发现关键在于体系化培养人才,因为无论企业再怎么扩张,只要人员跟得上,就跟得上组织发展。
大概在2004-2005年,我们花了更大力气在人员培养上,培养人才的关键,要看管理者的认知程度,以及能否在工作体系中留有专门的时间等。
日常管理中,中供體系如何运作来保持团队战斗力的?
对于中供来说,具体措施包括人才盘点、Review、请进来、裸心会、日报周报制度等。
以人才盘点为例,针对第二年的人才需求,从年中开始盘点人才,把好的人才送出去培训,或者“请进来”;每个月要做一次Review,要打分,详细盘点员工的业务策略、团队情况、个人需要得到的帮助;实行小组长制,觉得你有潜力往上走,会给一个场景,去负责虚拟项目,在过程中得到锻炼。
所谓“裸心会”,则是把团队里的人围成一个圈,做深入的谈话,团队在沟通中会产生一些不好的标签,“裸心会”能把平时对事物、对人的看法宣泄出来,打破表面的交流障碍。
我们也强调标准化,团队越来越大时,去规范员工的行为。比如,针对员工、主管、经理,都有清晰的行动指引。哪怕一个新人,上岗以后围绕着行动指引,起码做到60%不出错,保证团队快速迭代、发展的需求。
“铁军文化”是中供最有特色的团队标签,印象深刻的事有哪些?
中供独有的文化标签,包括兄弟情、铁军、血性、又猛又持久。我带领的金华区也叫中供的“根据地”,它的业绩好,文化价值观好,又红又专,每一支团队都有这样的具体标签。
PK文化是铁军重要的一种形式。2006年,我负责的东一区和雷雁群负责的东二区举办浙江区域内的“百团大战”,主要为鼓舞士气,训练团队,拿到想要的业绩。这里面有趣的地方在于小组长制,形式是虚拟的小组,需要统筹谁打第一枪,谁迅速拉起一波高峰,谁在中间,谁给对方最后一击,跟战场打法是一样的。
这种PK在阿里经常展开,不仅在浙江内部,2007年发展到全国,分为南北两派,规模更大。例如,接到一个PK任务,就要启动会议(Kick-off Meeting),策划了很多具体形式,比如,绑红绸带在头上,宣读对方挑战书,也叫檄文。在现场,我们喝酒摔杯,歃血为盟,照古代出征仪式,激励和鼓舞着员工士气,力争逢战必须赢。
中供向互联网行业输送多位干将,包括滴滴创始人程维、美团前任COO干嘉伟,为什么人才辈出?
从中供出来的人,基本都做销售运营,大部分挂着COO的title,创业的成功概率很高,与阿里的人才培养有很大关系。这个培养体系非常清晰,每个月培训一次,相当于一年培训12次,强度大,在市场端的洞见能力、团队的整合能力和对市场端业务的开拓能力等方面,都给他们打造很好的基础。
出去创业的团队里跟中供铁军比较相似的,我觉得美团还可以,这也说明,其体系和文化是可复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