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第一挺轻机枪

2020-11-30 09:20Zeke
轻兵器 2020年11期
关键词:轻机枪柯尔特勃朗宁

Zeke

柯尔特与FN公司的商业合作

柯尔特公司是一战时期勃朗宁自动步枪(BAR)的主要生产商之一。BAR在一战投入有限的使用后,证明其是一款可靠且有前景的武器。一战结束后不久,柯尔特公司继续与勃朗宁合作,在军队使用的BAR基础上进行改进,推出商业型BAR。柯尔特公司最先推出的商业型BAR是M1919,该枪按照勃朗宁的建议把复进簧设置在枪托内,而不是原来的活塞处。后来推出的M1924,部分枪支上增加了手枪式握把、抛壳窗防尘盖等,有的枪管上还加装了散热片。M1925则是柯尔特公司推出的最完善的商业型BAR。M1919到M1925都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安装两脚架,从M1924开始还可以安装射速调节器。如果说最初的BAR是作为单兵使用的自动步枪而设计的,那么到了M1925,可以说已经更接近轻机枪了。

早在一战前,美国柯尔特公司和比利时FN公司都生产销售多款勃朗宁设计的武器,两家公司的关系也得以发展。一战结束后,柯尔特公司就找到FN公司寻求合作,向欧洲市场推广商业型BAR。1930年11月27日,两家公司签订了销售BAR的合同。在签订合同前后,柯尔特公司在比利时、丹麦、法国、意大利、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等国申请了专利,以获得专利保护。

1921年7月~1928年9月,柯尔特公司共向FN公司提供829支商业型BAR,有多种口径:美国原版.30、德国7.92mm、瑞典6.5mm和比利时7.65mm。这一时期,FN公司曾将这些商业型BAR送到欧洲多个国家,尝试销售,其中法国、瑞典和波兰表现出的兴趣最大。另外,在这些国家的相关记载中,曾提到这些样枪是FN公司生产的,这可能是因为柯尔特公司将这些商业型BAR卖到FN公司时,并没有刻印柯尔特公司的相关铭文,而FN公司自行刻印了,也可能是FN公司将原先的美国标记磨去后再重新刻印的,所以就变成了“FN的产品”。

法国在一战末期就对勃朗宁自动步枪感兴趣,1920年代换装轻机枪时FN公司也曾提交样枪,所以后来法军使用的M1924轻机枪上也能看到勃朗宁自动步枪的一些影子。

波兰是当时FN公司最初成功接洽的客户之一,在为波兰生产轻机枪的过程中,FN公司积累了相关经验,后来获得更多订单。

新国家的新武器

一战结束后,波兰摆脱被多个国家瓜分的局面,再次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和许多一战后新独立的国家类似,波兰军队的武器装备也继承自一战军剩,加上后来苏波战争期间得到的援助,波兰军队装备的轻武器口径杂乱,多为老旧型号。轻机枪方面就有德国的伯格曼M1915、MG0 8 /15、MG0 8 /18,法国的绍沙,英国的刘易斯等。波兰所处的复杂政治环境要求其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军队,继承这些一战军剩显然是不够的。

1923年,波兰军方决定举行新式轻机枪的竞标,以取代波兰步兵和骑兵装备的旧式同类武器。当时成立了一个由波兰军官组成的委员会,负责明确需求和组织测试。1924年7月,在华沙举行第一轮测试,参加测试的机枪有刘易斯机枪、麦德森机枪、贝内特-梅西机枪和新式的哈奇开斯M1922机枪。第一轮测试后并没有选出明确的优胜者,委员会拒绝使用任何一款提交测试的轻机枪。

同年,波兰购入12支新式勃朗宁M1922轻机枪、刘易斯wz.23轻机枪(刘易斯M1923)、哈奇开斯wz.23轻机枪(哈奇开斯M1922)进行非正式的测试,测试在托伦的中央射击学校和选定的步兵团中进行,测试中,勃朗宁M1922轻机枪表现最好。需要说明的是,勃朗宁M1922轻机枪虽是购买自FN公司,但其实是柯尔特公司生产的。

1925年1~2月,又举行了第二轮测试,这轮测试中,勃朗宁M1922、刘易斯wz.23和哈奇开斯wz.23均表现良好。FN这次提供两支轻机枪,枪管长分别为500mm和600mm,口径为7.65mm,波兰方面称之为“wz.24”。其中500mm长枪管的原型枪安装了射速调节装置,波兰军方认为其过于复杂,最好能简化结构并加长枪管。参加测试的还有丹麦的wz.24(麦德森M/24)、法国的wz.24(沙泰勒罗M1924)、英国的wz . 24 (布里德莫尔-法夸尔MK.I)、维克斯-贝蒂埃wz.24/25(维克斯-贝蒂埃MK.I)、捷克的布拉格wz.24(ZB26的原型枪)。

武器装备委员会认为最符合波兰军队要求的轻机枪是勃朗宁的设计,并推荐引进采用,停止进一步竞标测试。波兰方面基于这次的测试结果,提出了一些设计上的改动,具体改进要求如下:

1.口径改为7.92×57mm;

2.两脚架底端改为橇形,而不是原先的尖形;

3.兩脚架固定位置由枪口附近改为气体调节器附近;

4.照门调转180°,以适应将觇孔式照门改为缺口式后的出瞳距;

5.去除射速调节器;

6.枪管长增至611mm;

7.活塞杆相应加长;

8.活塞应加强并重新设计;

9.气体调节器应重新设计;

10.抽壳钩簧与击发阻铁簧应重新设计;

11.枪托应重新设计,以适应射手更高的抵肩位置。

第二年,波兰向FN公司购买36支改进后的勃朗宁M1922以进一步测试,同时还购买了数量与其相当的哈奇开斯和刘易斯轻机枪,样枪发到3个步兵团进行测试。最后军方选择了勃朗宁的设计,并在1927年末将该枪定型为“7.92mm 1928年式勃朗宁轻机枪”(7.92mm Browningwz.1928)。

不愉快的引进过程

1927年12月10日,波兰政府与FN公司签订购买1万支轻机枪的合同,合同规定应在1929年9月前交付。作为合同的一部分,波兰政府购买了生产许可,以便在华沙的国家步枪厂进行生产。为此,波兰派出一个由先前负责提出改动要求的工程师组成的设计团队前往FN公司,学习生产方法,尽量避免以后在国内生产时出现问题。

从商业角度来看,FN公司很成功地向波兰推销了轻机枪。但当时FN公司主要是转卖柯尔特公司的轻机枪/自动步枪,自身没有相关生产经验,并不具备能在短时间生产这么多轻机枪的条件。同时,FN公司当时也在忙于毛瑟步枪订单的生产。

按照柯尔特公司与FN公司在1920年和1924年签订的两份合同,没有柯尔特公司的批准,FN公司并不能授权任何政府生产这种武器。1928年2月,FN公司与柯尔特公司通过协商解决了版权问题。

后来,FN公司在为波兰生产轻机枪时遇到困难,直到1929年11月,第一批8500支轻机枪才抵达华沙,剩下的1500支则在次年2~3月交货。有些到货的轻机枪零件不通用,很多都在波兰的国家步枪厂进行修配后才能通用。至于授权生产方面的相关技术文件,FN公司在1928年向波兰提供的文件并不完整,而且采用的都是英制单位(另一说法是FN公司没有检验相关图纸,换算有错误),可能当时FN公司的公制图纸也不完善,因此交付的产品出现零件不通用的问题。

在wz.28轻机枪的引进过程中,FN公司给波兰政府留下较差的印象,后来虽然波兰也很看好FN公司推出的大威力手枪,但波兰政府最后还是使用了自主设计的拉多姆VIS35,而没有采用FN公司的设计,估计也与这次不愉快的合作有关。

推陈出新的构造

wz.28轻机枪是柯尔特公司商业型BAR的进一步发展,按照波兰军方的要求进行了多个实用的改动,一些还被FN公司沿用到后来推出的M1930轻机枪上。

wz.28轻机枪采用活塞长行程导气式自动方式,卡铁摆动式闭锁机构。自动机通过铰接的闭锁卡铁进入机匣的闭锁支撑面完成闭锁,利用活塞杆/枪机框的运动带动闭锁卡铁进入/脱出闭锁支撑面,以实现开闭锁,这与勃朗宁BAR的原始设计是一致的。击发机构也与勃朗宁的原始设计相同,采用开膛待击方式,活塞杆/枪机框复进到位后通过固定在其上的击锤打击击针,实现击发。复进簧设置在枪托内,通过一导杆将枪机框与复进簧连接起来。

导气机构是重新设计的,采用新的气体调节器,气体调节器上有3个大小不同的导气孔。活塞的形状也进行了重新设计,新的活塞包裹在气体调节器周围,按照FN公司后来有关M1930轻机枪的资料介绍,新设计的活塞能够解决美国原始设计中活塞筒与活塞受热不均匀导致的故障,可以无故障地射击3万发。

商业型BAR抛壳窗上设有防尘盖,防尘盖平时呈关闭状态,枪机向前复进时自动打开防尘盖,这一设计也被wz.28轻机枪继承了。发射机构则是商业型BAR的简化设计,非常巧妙,并去掉了射速调节器,快慢机有保险、半自动、自动三档。握把的外形也进行了修改,握持起来更为舒适。

1934年左右,新生产的wz.28开始换装鱼尾形枪托,并增加了准星护圈。最初只有防空用途的wz.28才额外增加对空瞄具安装座,后来在1935年左右新生产的wz.28,枪管上方都增加了这个安装座。另外,还先后增加了消焰器、缩小照门缺口、加强活塞筒的连接。有一些早期生产或者从FN公司购买的早期型wz.28,随后也被翻新成了后期型的式样。

二战第一枪

1929年,华沙国家步枪厂制造了5支完全国产的样枪,对样枪的高强度测试表明,其性能与FN公司的产品相当。1930年初,量产工作正式展开,但军队限于预算只订购了600支。随后的几年直到二战爆发前,也是类似的情况。在紧张的财政状况限制下,波兰军队换装坦克、战斗机这样优先级更高的装备都是比较有限的,轻武器方面也是如此,到二战爆发时军队内还装备有不少一战军剩。1930~1939年,波兰军队从华沙国家步枪厂大约采购了11000支wz.28輕机枪,这个数量与最早从FN公司购买的数量相当。

波兰边境守备队和国家警察等准军事组织也采购了wz.28,有些是来自军队库存。到1939年9月1日二战爆发时,波兰军队和各准军事组织装备有约21000支wz.28轻机枪。

波兰步兵班内有4人编为轻机枪小组,小组的具体编制为:

一名步枪手(上等兵):装备步枪与刺刀,他是小组内的指挥官,负责按照上级命令或者自行为机枪手选定射击区域,指定射击目标。战斗中还充当观察员的角色,负责根据前一轮射击修正机枪手的射击。

一名机枪手(列兵):负责操作轻机枪,还装备有一柄刺刀作为自卫武器,根据小组指挥官的命令射击。

两名弹药手(列兵):装备步枪与刺刀。小组内机枪手与小组指挥官负责携带部分轻机枪的弹药,两名弹药手则负责携带另一部分弹药,以及装填空弹匣和补充弹药。另外,两名弹药手还负责保护射击阵地,但由于弹药手携带了部分轻机枪弹匣,携带的步枪弹则少一些,因此火力不及平均的士兵水平。

有趣的是,wz.28的操作手册里提到“轻机枪的质量只有步枪的两倍”,这里特意强调“只有”,是因为先前使用的MG08/15质量是普通步枪的4倍多,而MG08甚至达到了15倍。较轻的质量也为wz.28带来了较高的火力机动性,在战场中一个人操作也很方便,甚至可以在“训练有素和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立姿射击。

wz.28轻机枪的理论射速为600发/分,战斗射速为200发/分,但战斗射速也是按照不间断的连发射击计算的,实战很少有这样的情况,所以实际射速是很低的。在实际使用中,波兰军队推荐以3~6发短点射为主,射击一轮后重新瞄准射击,因为精度和射击密集度下降,并不推荐全自动射击。只是在击退进攻、组织反冲锋、对空射击等特殊情况下才进行全自动射击。常规射击时采用与步枪相同的S型普通弹,在排长下达命令后,可以使用反装甲的P型穿甲弹。

除了步兵单位,波兰骑兵单位(1930年代初的骑兵以及后来的机械化骑兵)也装备了wz.28轻机枪,因为当时的波兰骑兵较受重视且正在改组,所以骑兵单位是先于步兵装备wz.28的,到1930年3月就完成了换装。1936年在骑兵编制内的自行车排成立,自行车排的编制基于步兵,所以每排装备3挺wz.28轻机枪。

1939年9月1日,德国战舰炮击西盘半岛的波军军械库,打响了二战第一炮。遭到德军炮火袭击后,西盘半岛的一个加强连立即展开防御。据当时负责防守2号军械库的指挥官布罗尼斯瓦夫·格鲁津斯基回忆,德军开始炮击后,他立即将重机枪派到军械库楼下的碉堡内,轻机枪则单独布置在楼上。下士埃德蒙德·萨姆勒夫斯基用他的轻机枪对匍匐前进的德军以短点射射击,很可能是他造成了二战中德军的首轮伤亡。wz.28轻机枪也很可能因此打响了二战第一枪。

波兰战役结束后,德军和苏军都缴获了一定数量的wz.28轻机枪,德军将wz.28赋予lMG 154(p)的命名,编写了使用手册发到部队中使用。其中早期的wz.28为lMG 154/1(p),后期采用鱼尾式枪托、装有对空瞄具安装座的wz .28则被命名为lMG154/2(p)。德军将这些波兰武器在一线投入使用,充当的是自动步枪的角色,直到后来的Gew41步枪取代了它们的位置。苏军缴获的波兰轻武器也在战事紧张时投入使用,一些莫斯科保卫战的历史照片中就可以见到使用wz.28轻机枪的苏军。

不断改进完善

wz.28轻机枪在波兰服役期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但其中很多因为战争爆发被迫中止。在改进完善wz.28的构造后,不久又为一些wz.28轻机枪配备了wz.29高射枪架,用以射击低空飞行的敌机。除了枪架,还需要为轻机枪装上一组高射套件,包括前后照准器和高射枪架安装销。

高射枪架安装销是两面凸起的活塞筒固定销,安装时需要将原先的活塞筒固定销拔出,换上高射枪架安装销,安装销两侧有凸起,用以与枪架的固定处相配合。除了wz.29枪架,加装高射套件的wz.28还可以安装到坦克等载具上特意加设的安装座上,充当高射机枪。前照准器设有环形分划,安装在枪管上方的安装座处,早期只有部分wz.28设有这个安装座用以充当高射机枪,后来新出厂的wz.28都设有这个安装座。wz.28修改为鱼尾形枪托也和对空射击有关,因为这样能抬高抵肩位置,处在高射位置时使用起来更舒适,枪托的式样应是借鉴了MG08/15。

wz.28轻机枪投入生产10年后,伦贝托夫的步兵训练中心从两方面着手改进wz.28:射击精度提升50%;研发一种快速更换枪管系统。前者的实现手段包括:加强两脚架的结构(脚架杆底部更宽,并且改为可伸缩式);将鱼尾形枪托替换为加装折叠式底板的枪托,枪托还附有一个可调整高度的单脚架;枪管加装一个枪口防跳器,减小轻机枪的后坐与上跳。

快速更换枪管系统则借鉴了比利时人的设计,其中一个原型枪的枪管更换系统基于FN D型轻机枪,另一个则基于瑞典的M/37轻机枪。

1939年春,国家步枪厂根据这些改进制造了一批用以测试的原型枪,后来因为战争爆发并未投入量产。

波兰人还以wz.28轻机枪为基础改进出了航空机枪和重机枪。1935年,国家步枪厂的劳伦斯·莱万多夫斯基开始研发一款观察员机枪,后来发展为wz.37观察员机枪,绰号“幼犬”。wz.37的射速提高至1100發/分,供弹具改为容弹量91发的弹盘。

莱万多夫斯基还为波兰军队设计了新式气冷式重机枪,最初的原型枪被命名为C1,计划装备到新式装甲车、14TP坦克上,但战争的爆发中止了该项目进一步的发展。

wz.28在中国

全面抗战爆发后,驻苏大使杨杰在完成中苏第一、二次信用借款合同后又前往法国寻求军事援助,他于1938年11月2日抵达巴黎。当时法国一时无法满足中方大量的军火需求,同时,波兰也在与英法交涉,希望英法能在德国未来可能对波兰的侵略中加以援助。英法给予波兰表面的承诺,并希望波兰向苏联方面寻求援助,依赖国外援助抵抗德国入侵,这样一来,原先波兰针对苏联备战的武器就可以出口到中国。根据杨杰1939年1月2日给蒋介石的电报,这部分军火有:“……七九二重机枪(wz.30)五千架,每架163镑,七九二轻机枪(wz.28)三千架,每架42镑……”但后来因种种原因购械一事一拖再拖,到1939年9月二战爆发也没有交货。不过,根据波兰方面的记载,1938年曾出口中国一支wz.28轻机枪作为样品。

后来wz.28轻机枪通过苏联对中国的军事援助流入中国,这些波兰军火源自1939年苏军入侵波兰东部的缴获。1940年11月~1941年6月,苏联援助中国的第8批军事物资中,就有部分波兰军火。其中有“勃朗宁式79公厘轻机枪附有预备器材”800挺,价值300800美元,“勃朗宁式79公厘重机枪附有预备器材”500挺,价值359000美元,也有资料记载为“勃朗乌宁格机枪1300挺”。国内之前有学者将这种“勃朗乌宁格机枪”解读为苏联的PPD34冲锋枪,实际上这些机枪应该是来自波兰的wz.28轻机枪和wz.30重机枪。这些辗转进入中国的波兰轻武器也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一定作用。据笔者所知,中北大学武器库有一挺wz.28轻机枪,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也收藏有一挺wz.28轻机枪。

猜你喜欢
轻机枪柯尔特勃朗宁
柯尔特蟒蛇转轮手枪
柯尔特:没落的传奇
柯尔特:没落的传奇
全能家族勃朗宁
美军在雪地实弹射击M249轻机枪
勃朗宁的爱情
勃朗宁的爱情
勃朗宁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