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阅读课堂引入背景资料的原则

2020-11-30 09:18张学东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背景资料课文

张学东

初中语文阅读中,背景资料一直以来是重要的阅读材料,其在辅助学生阅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文本方面有积极的作用。阅读教学中面对丰富的背景资料,教师需要认识到“背景资料是为阅读文本内容服务的”。因此如何选择背景资料,背景资料在阅读课中如何呈现,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根据教学需求选择背景资料

在阅读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结合阅读文本内容与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背景资料,并将这些背景资料整合为适合阅读教学需求的教学资料。在背景资料选择时,要在内容、数量、形式、质量等方面拿捏好分寸,使其真正为阅读内容服务,且不会扰乱课堂节奏。背景资料数量的多少,取决于文本解读的需要,要做到适可而止。比如,在《陋室铭》的阅读教学中,课堂开始时先向学生展示整合好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刘禹锡可以吟诵“病树前头万木春”,可以吟诵“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还可以吟诵“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有如此心胸志向的人,又怎会被“困”于“陋室”呢?正是这样一个人,一生留下800多首诗篇,与白居易、韦应物并称“三杰”,亦有“中唐诗豪”之美誉。仕途不得志,先后被贬谪多地,但每到一地变“当官为民,造福一方”,因此深受当地民众爱戴,为当地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将丰富的背景资料根据教学需求筛选整合,厘清脉络,并与《陋室铭》文本内容做好衔接,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教学目标与需求中。

二、在合适的时机恰如其分地切入

1.前置呈现

根据阅读文本的不同,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入时机。对于一些写作年代久远或者有特殊历史背景、社会背景的课文,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需要整合相关背景资料,在学生阅读之前呈现,便于辅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背景资料在阅读前的呈现方式,可选择故事导入、诗文导入、音乐导入、背景介绍等。比如在《最后一课》(都德)的阅读教学中,由于该课文有特殊的创作背景,如果不对背景进行介绍,显然学生在理解上有困难。因此在阅读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先将《最后一课》创作背景资料整合呈现,有了这样的创作背景资料介绍,学生才能够更深刻地感悟小弗郎士的心情。

普法战争时期(1870-1871),作者都德应招入伍,经历了这场战争,最终作者的国家(法国)战败,被迫向普鲁士割让阿尔萨斯地区,且告别自己的母语。作者正是经历了这场战争,亲历战争的残酷,于1873年为背景创作了《最后一课》,以一个孩子的眼光展现沦陷区人民对母语、对故土的思念。

2.穿插呈现

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可能课文中某个点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这时需要教师将该知识点的相关背景资料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难点。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并将课文中无法理解、疑惑、困惑或者不好理解的知识点反馈给教师,然后教师整理,并整合相关背景资料,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穿插着呈现给学生。比如,在《湖心亭看雪》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作者张岱的内心理解存在困惑,这时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

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而张岱却在天寒地冻的晚上跑去湖中看雪,那么同学们在这样的情形下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家里被窝里看书或睡觉”。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行为。通过比较感受到张岱的孤独,理解他对“精神家园”的寻觅。教师再次提问,“张岱为何如此不同常人”,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此时教师适时地插入背景资料:张岱为明末人,参加过抗清斗争,明亡后心灰意冷,专心从事著述,这使他的文章流露出故国之思的哀愁。

在穿插背景资料后,再结合文末点睛之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的讲解,则使学生恍然大悟。这种背景资料穿插呈现的方式,使学生对作者“孤独”“愁思”的情感理解循序渐进,是学生自己真正的情感体验,而非教师一开始就强调的“孤独”主题。

3.后置呈现

在一篇课文阅读结束后,为进一步加深学生理解,或为拓展阅读,在文本最后向学生展示相关背景知识,亦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是一些节选作品的课文,阅读结束后再向学生展示一些背景资料,能够激发学生深入阅读、拓展阅读的兴趣。比如,在《范进中举》阅读教学结束后,向学生展示《儒林外史》的相关背景资料,则能够引导和激发学生在课外进行拓展阅读。此外,在课文阅读后再补充一些背景资料,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主旨、作者情感的理解和感悟更加深刻。比如《背影》一课,阅读结束后,教师向学生呈现“父亲看《背影》”的资料。

1928年秋日一天,《背影》散文集出版并寄赠一本,我手捧书本,不敢怠慢,一口气奔上二楼父亲卧室。父亲已行动不便,戴上老花镜,一字一句诵读。只见他的手不住的颤抖,昏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父亲在看到《背影》的几年后,便去世了。

课堂讲解完《背影》后,再向学生展现这则背景资料,能够让学生对“父子情深”的理解和感悟更加深刻。在课后向学生呈现背景资料,则能够引导学生的阅读拓展到课外,实现从课堂向课后的延伸,而且借助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拓展閱读,带着问题去思考和求解,这样能够将学生引入到一个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

三、背景资料的呈现要形式多样

在教学实践中,背景资料的呈现并非千篇一律,并非只有“文本”呈现一种形式,语文教师要根据阅读教学的实际需求,灵活选用背景资料的呈现形式。

一是课前预习中要求学生自己收集并整理相关背景资料,然后反馈给教师,教师将学生收集的背景资料进行处理后,在课堂上呈现。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在课文阅读过程中“心中有背景”,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通过课堂上背景资料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二是课件展示,这样可以向学生展示更为多元化的资料,包括图文、音频、视频、动画等。在《荷塘月色》的阅读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副美妙的荷塘月色幻灯片,同时配以背景音乐,为学生营造有趣的课堂情境,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质量都很高。

三是拓展训练,让学生在课文阅读结束后的课后练习中,将背景资料与课后练习题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课文更深入的理解。在《我的第一本书》阅读结束后,向学生呈现作者生平资料,然后结合课文与作者生平资料,思考“作者牛汉成长的家庭环境怎样,哪些不足,哪些可取?”在问题的引导下,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

总之,在初中阅读教学中,背景资料的合理运用,对学生阅读理解、拓展阅读十分关键,教师需要结合阅读教学需求合理选择背景资料,并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呈献给学生,进而促进学生阅读理解。此外,教师还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什么呈现形式与方式,背景资料始终是为课文内容服务的,且最终是作用到学生身上,因此还需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本文为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提高中小学书法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86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小河学校(734000)

猜你喜欢
背景资料课文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背课文的小偷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