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帅
摘 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科技水平的发展与创新,小叶黄杨扦插繁殖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小叶黄杨也被称为瓜子黄杨,属于常绿灌木的一种,其性状表现为枝小密集,叶片形状为椭圆形,表面为亮绿色,背面部分亚种为黄绿色。小叶黄杨在每年的4—5月开花,树木姿态非常优美,较适合用作于盆景。为了使小叶黄杨发挥应有的价值,应该全面加强对小叶黄杨繁殖技术的研究。小叶黄杨的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操作方法较复杂,而且种子在第2年才开始发芽生长。为了提高小叶黄杨的繁殖效率,应该改变传统的繁殖技术,在此背景下,出现了扦插繁殖技术。加强对小叶黄杨检查防治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能够有效地提高其繁殖效率。此外,应该全面地了解小叶黄杨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为小叶黄杨的生长和繁殖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小叶黄杨在生长的过程中也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应该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减少病虫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小叶黄杨;扦插繁殖;病虫害;防控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19-0023-02 中图分类号: S687 文献标志码: B
1 小叶黄杨的基本特征
小叶黄杨是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灌木高度为0.5~2 m,乔木高度为2~6 m,树干呈现灰白色,同时表面光滑。小叶黄杨的枝条较茂密,叶片呈现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和背面的颜色也有所不同,表面呈现亮绿色,背面呈现黄绿色,叶片表面有短柔的毛,外观较美。小叶黄杨在每年的4—5月开花,花朵为黄绿色,有香气。小叶黄杨的叶片为卵圆形,长度为8 mm左右,在每年的9—10月成熟。小叶黄杨的材质较为紧密坚实,适合雕刻和制作乐器,同时小叶黄杨的根部和枝叶也可用作药材。经调查发现,小叶黄杨适宜生长在温暖和半湿润的气候环境中,主要生长于我国的安徽、浙江和江西地区,同时小叶黄杨较耐寒和耐旱,根系较浅,但是密集发达,在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中生长良好。
2 扦插繁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扦插繁殖技术是一种较好的繁殖生长技术,对保证小叶黄杨的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经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扦插技术开始出现于19世纪末,一些著名的植物学家对植物的根部展开了深层次的研究,发现植物根部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后来经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发现治愈植物伤痕的技术,同时对生理因素进行了不断的探索。通过试验可以从植物本体中分离出一些生长激素,然后采取药剂对其进行生根。许多植物通过扦插技术都可以进行繁殖和生长,并且能够快速地生根,对提高植物的繁殖率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研究发现,在扦插的叶片上如果覆上一层冰膜,不仅能够保证周围的温度,同时能够维持空气和叶片的湿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扦插的成活率。除了适当的湿度外,还应保持其自身适量的温度和光照。在保证应有温度和湿度的前提下,控制部分或全部的光照,则有利于其扦插斜面形成愈伤组织,继而诱导生根。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对小叶黄杨扦插技术的研究较少,为此,应该加强对小叶黄杨扦插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小叶黄杨扦插技术的各个环节,希望为创新小叶黄杨扦插技术提供帮助。
3 研究小叶黄杨扦插繁殖技术的目的
小叶黄杨的枝叶茂密,部分亚种同时带有香味,可以用作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的园林绿化材料,作为盆景和绿篱是较好的选择,其根、茎、叶也是非常重要的药材,因此,对小叶黄杨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要。另外,小叶黄杨传统的繁殖方式是种子繁殖,但是若小叶黄杨的种子处于休眠期,会影响发芽的效率和生长速度,应该利用小叶黄杨的特点进行扦插繁殖,真正发挥小叶黄杨扦插繁殖技术的优点,提高小叶黄杨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4 试验研究与结果
4.1 试验材料
可以选择一年生或者两年生小叶黄杨的根部,选择长势较好的萌发苗和下层枝干,保障茎粗适合,长度为9 cm左右。抽穗顶端最好带有两片左右小叶,下面剪成斜面,能够更好地进行扦插,并且保证根部吸收充足的水分。
4.2 试验地自然条件
要确保试验地的自然条件,平均气温在18 ℃左右较适合,最高气温维持在36 ℃左右,最低气温维持在-10 ℃左右,选择地势较为平坦的区域,同时降水量适合,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小叶黄杨扦插繁殖技术成功的概率。
4.3 試验方法
4.3.1 ABT生根粉处理
在进行扦插工作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抽穗使用不同浓度的生根粉进行处理,之后再进行统一的扦插,能够很好地保证扦插生根的效率。
4.3.2 扦插
在每年的4—6月扦插较好,同时需要保证扦插的密度。在具体扦插的过程中,应该事先对扦插床进行消毒处理,然后整理床面,必须在保证床底拥有充足的水分而且温度适宜之后,再覆盖塑料薄膜。
4.3.3 扦插后的管理
扦插之后应该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确保成活率和植株健康地生长。把控好温度,结合扦插的具体情况坚持灌水工作。一般来说,湿度最好控制在80%左右。在扦插的前期阶段,应该注意多浇水,保证能够浇透但不积水,促进扦插工作的顺利完成。灌水完成之后要注意对室外的扦插床进行及时的遮阴处理。此外,还应该做好换气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叶黄杨扦插的成活率。如果碰到阴雨天,需要做好保温工作,因为温度过低,不利于小叶黄杨的抽穗生长。
4.4 结果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在每年的4月进行扦插处理较好,经过30 d左右之后的发育能够产生愈伤组织,经过45 d左右就可以生根。如果在每年的6月进行扦插,当温度和气温适合时,15 d左右就可以产生愈伤组织,并且在20 d左右就能够生根。
5 小叶黄杨的病虫害防控技术
5.1 黄杨绢野螟的危害
黄杨绢野螟的幼虫为害较大,其在小叶黄杨枝叶较茂密的地区吐丝结巢,如果是低龄幼虫,主要咬食叶片的叶肉组织,留下白色透明膜状斑。如果是高龄幼虫,则吐丝卷叶做巢,在其中取食。幼虫通过吐丝的方式为害小叶黄杨,在患病的初期阶段,叶片呈现黄色枯斑,后期会整片脱落,严重时将造成小叶黄杨整株枯死。
5.2 防治方法
5.2.1 药剂防治技术
在幼虫为害的初期阶段,可喷洒一定量的除虫脲,或者使用灭幼脲,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如果是大龄幼虫,喷洒一定量的烟参碱乳油,或胃毒剂进行防治。
5.2.2 人工防治技术
在害虫成虫为害期,首先,可以利用害虫的趋光性采取灯光诱杀的方式进行防治。其次,在越冬期摘除虫巢和虫包,然后进行集中销毁。再次,在冬季受害树的根部根冠下挖出虫茧。此外,可以深翻树根下的土壤,消灭越冬的害虫。最后,及时地清除杂草和地上的枯枝落叶,能够有效地消灭幼虫。
5.2.3 生物防治技术
黄杨绢野螟幼虫期有较多的天敌,包括茧蜂和寄蝇等。为此,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区分黄杨绢野螟正常茧和被寄生茧,并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保证寄生蜂和寄生蝇能够正常羽化,增加黄杨绢野螟的天敌数量,防治效果较好。
5.2.4 化学防治技术
为有效地控制小叶黄杨的病虫害,采取药剂防治是较重要的应急措施。为此,应该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员做好虫情的测报工作,并且选择适合的农药进行喷洒,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在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注意对越冬幼虫和第1代幼虫进行防治,结合之前的防治经验可以知道,使用菊酯类药物防治效果较好,如果使用高效氯氰菊酯,需要配合一定量的阿维灭幼悬剂或者使用杀扑磷,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另外,应该选择一些低毒和无污染的农药,选择生物农药较好,主要的生物农药有阿维菌素和灭幼脲等。最后,在7 d内应该保证连续用药2次,能够起到彻底防治的效果,在喷药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喷施彻底,尤其应该注意对下部幼嫩叶片的喷施。
5.2.5 物理防治技术
采取物理防治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为此,应该做到以下4点:首先,在冬季做好枯叶的清理工作,对越冬的虫茧进行集中销毁。其次,在幼虫低龄阶段,组织人员进行虫巢的摘除。再次,做好杂草的清理工作,能够有效地减少当年发生病虫害的可能性。最后,可以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进行诱杀,在成虫生长阶段利用灯光进行诱杀成虫,或者在黄杨绢野螟较集中的地区设置黑色的灯光进行诱杀。
5.3 综合防治措施
5.3.1 加强检疫
我國园林绿地面积在不断地增加,苗木异地交流逐渐频繁,使许多害虫开始蔓延。为此,应该做好地区病虫害的监测预防工作,在苗木调运的过程中做好检疫,避免病虫害大面积地发生。还应该做好植物的检疫工作,切断病源的传播途径。
5.3.2 合理种植
在进行种植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地选择种植密度和品种,安排绿化布局,保证绿化环境的通风性,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5.3.3 加强抚育管理措施
相关的研究显示,病虫害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和黄杨长势有着一定的关系,如果黄杨长势较差,应该定期地施肥、松土和除草。如果在高温干旱季节,应该做好抗旱和灌溉工作。如果出现连续降雨天气,注意做好排涝工作,还应该保证黄杨树木的旺盛生长,为提高黄杨自身的抗病能力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