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整合,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效率

2020-11-30 09:18魏欢欢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判词整本书诗词

魏欢欢

整本书阅读将完整的著作作为载体,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作为支撑,能更好地实现读者和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有助于学生提升阅读能力。整本书阅读能弥补单篇阅读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整体性感知,掌握阅读方法,进而真正提升阅读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整本书阅读的活动,将教材、学习主题、诗词作品和生活感悟整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整合教材,学以致用

教材是教师组织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载体,同时也是学生进行阅读的依据。在组织学生展开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要注重和教材之间建立联系,让学生利用课本学习中掌握的阅读方法展开拓展阅读,借助整本书阅读的活动学以致用,进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的阅读方法。

在学生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引导学生尝试阅读《朝花夕拾》,并结合课堂阅读中掌握的方法进行辅助阅读。首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方法,思考自己如何探究作品的主旨:“大家一开始觉得作品只是讽刺了封建私塾对儿童天性的束缚,但是深入阅读后大家又认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更多是体现童年的乐趣。从这篇文章的学习中我们发现鲁迅的作品寓意深刻,看似只是写生活中的寻常事情,但是却往往蕴藏着深意。大家能否在阅读《朝花夕拾》的时候选择其中的文章进行深入剖析,看看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例如引导学生在阅读《琐记》的时候深入思考:“衍太太的外表和其本心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作者为何要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学生认识到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批判了自私自利的人。在这样的阅读中,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朝花夕拾》中的作品。

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分析故事情节、探究作品细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分析作品修辞手法等阅读方法。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将精读和泛读整合起来,先初步阅读整本书,而后挑选其中的经典片段,利用课本学习中掌握的阅读方法加以分析和探究。这样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经典,拉近学生和作品之间的距离,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整合专题,深度解读

学生是整本书阅读活动中的参与主体,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生发出不同的问题。此时整合学生的问题,设置成若干不同的专题,引导学生分小组展开探究活动。这样能让学生将兴趣点作为阅读的切入点,系统性地阅读整本书,对作品获得深度解读。

在学习《皇帝的新装》后,引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并尝试自主提出问题。如有学生提出:“我原本以为童话故事都应该展现美好的童话世界,可是为何在《安徒生童话》中展现了很多坏人的形象呢?有的时候好人也未必有完美的结局,比如小美人鱼最终就不能和王子在一起。”不少学生都有同样的疑问,因此围绕这些问题整合专题,引导学生以“童话故事的现实意义”为主题,展开深度解读。鼓励学生探究作品中的隐喻意义,并将童话世界和现实世界整合起来,思考童话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探究童话对现实的批判作用。学生在这样的专题分析中,认识越来越深刻,发现童话不只是安抚孩子的故事,随着生活阅历的不断丰富,读者对童话的感悟也会更深刻。比如有学生获得了感悟:“王后让艾丽莎变得又脏又臭,就连国王这个亲生父亲都不想认她。这个情节就暗示了要将善良的人变坏可能不容易,但是要抹黑一个人,其实很简单。”

在整合专题的过程中,若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整理专题内容,则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再次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一步步深入下去,获得更多阅读感悟。

三、整合诗词,比较探究

不少经典的作品中都包含着引用或作者原创的古诗词,尤其是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古诗词的使用让作品增色不少。在引导学生阅读此类作品的时候,鼓励学生尝试将诗词作为切入点,整合作品中的诗词,看看这些诗词的特点是什么,作者为何选择这些诗词作品,通过诗词作品能否看出作者的创作思想,又或者分析出作品中主人公的情感和性格。在这样的比较探究中,学生的阅读也会更为深入。

阅读《刘姥姥进大观园》后,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并鼓励学生以作品中的诗词为引子展开比较探究。“在《红楼梦》中有不少判词,每一首判词其实都预示着一个人物的命运。你能将这些判词整合起来阅读吗?试着说说这些判词是否能很好地代表该人物的一生。”这促使学生将判词和人物分析结合起来展开比较分析。学生首先要通读全文,梳理出各个人物的人生轨迹,了解人物的人生起伏,然后结合判词进行对比,揣摩判词的内容和人物形象是否符合。如有学生便结合薛宝钗的判词进行分析:“‘可嘆停机德,这是用来赞颂薛宝钗才德的。从‘停机德中能看出,薛宝钗的才德是劝勉相公求取功名,从她的行为看,判词符合其行为。而且这是封建时期对女子的才德要求,能看出薛宝钗的一生都被封建制度束缚,没有自己的生活追求。”结合诗词,学生对薛宝钗这个人物的理解更为深刻了。

学生在整合诗词作品展开整本书阅读的时候,逐步发现探究比较其中的诗词也是一种阅读的角度。此后引导学生拓展开来,看看是否还能找到其他的分析角度,并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比较探究的活动。

四、整合生活,升华感悟

在多样化整合的过程中,除了围绕文学作品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以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整合生活。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并结合生活感悟进行思考,看看作品中的人物有什么独特的想法,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对作品有更深刻的感悟。

学习《老王》后引导学生阅读《骆驼祥子》,并分析这两篇作品分别使用了何种方法展现人物形象。学生发现这两篇作品虽然文体不同,但是在体现人物形象的时候都很鲜明。尤其是《骆驼祥子》,展现了祥子人生中的三起三落,细腻地刻画了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压榨,体现了祥子的悲惨人生。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进行思考:“我们在阅读中体会到了作者描写人物的细腻,那么你的身边是否有一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呢?你能否用仿写的方式展现一下这些人物呢?”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搜索素材,并尝试运用细节描写等手法展开创作。如有学生模仿祥子在烈日和暴风雨下拉车的片段,写了建筑工人的辛勤劳动,并试着通过文字表达了对建筑工人的敬佩之情。

在整合生活的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一方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进行品味,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另一方面,尝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写作素材,模仿所阅读的作品展开创作。这样能让学生对文学赏析和创作有更深入的理解,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会有所提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1+X”的模式进行专题整合,引导学生展开整本书阅读的活动,这能促使学生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课内外结合的阅读中提升整体感知能力,发展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宋楼镇宋楼初级中学(221700)

猜你喜欢
判词整本书诗词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汉诗和译的文体研究——以《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为例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论我国古代判词中的传统诉讼文化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