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宇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和进步,5G通信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通过深入分析5G通信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使用它,使其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5G网络架构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与未来的发展趋势紧密相连。基础网络是5G通信技术实现的基础和保障,终端设备接口、数据处理等性能也在其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该文主要就5G通信技术的基础网络进行分析,说明5G承载网络在低时延、高可靠性方面面临的挑战及其解决方案。
关键词:5G承载网;低时延;FlexE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5G主要需求场景包括eMBB(增强移动宽带)、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URLLC(高可靠低延时通信)[1],其中5G承载网络低时延和可靠性设计存在较多挑战。这就需要在5G网络规划和建设中,充分考虑各个环节的掣肘点和关节点,发挥基础网络优势,以承载网络为基础,通过对当前各种挑战的掌握,进行精细化管理,使5G承载网络技术变得更加完善,以达到URLLC场景的需求。
1 5G承载网需求
1.1 大众需求
持续创新是互联网行业的主要发展原则。可触碰互联网、虚拟&增强现实/UHD/全息视频、智能穿戴、自动驾驶等新型应用需求正在不断增长。普通用户在广域覆盖、大容量、低功耗方面有更加敏感和直观的需求。5G融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创新,加快移动视频监控、传感器网络、本地及区域广播、自然灾害、公共安全等技术的成熟,推动5G与实体经济的深入融合,大力推动公共领域的繁荣发展。
1.2 性能需求
为了保证网络正常运行,需要网络本身拥有很高的综合性能。通过持续改善运行网络架构、健全设置方案等措施,可以有效增强网络技术的综合性能。5G承载网不仅需要比较稳定,而且需要比较可靠,5G承载网需要具备良好的冗余和容错能力,在故障出现时,可以实现自我修复,保持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
1.3 智能化需求
智能化不仅可以保障业务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并且能够向用户提供更加直观、灵活、完善的服务。考虑到未来5G业务的大容量、高速率特点,要求5G承载网具有在大容量环境中保持良好传输效率的能力。与之相呼应的网络智能化、自动化、虚拟化就变得尤为重要。网络智能化在实现网络互联互通的同时,还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对网络进行精细化管理。网络智能化是未来技术和应用的趋势。
2 低延时高可靠性5G承载网络存在的挑战
在大宽带传输时期,使用大宽带传输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设备的时延,这个时期能够做到带宽400G的高速传输。随着时间的推移,光承载网在大数据传输中显示出明显的不足:光通路中的数据单元属于标准容量,所承载的业务需要参考数据单元的实际容量来完成封装,而传统的光承载网不具备灵活带宽调度的能力,并且整体的承载效率较低。所以,5G高速传输系统应具有合理调度网络带宽的能力,具备承载高效性、承载安全性、业务侧速率适配性等特点。
5G使用场景包括大颗粒业务,但并不意味着要舍弃小颗粒业务。通信运营商在5G时代,仍会长时间存在GSM基站的2M接入需求,大颗粒业务与小颗粒业务同网传输,就需要借助新型的5G承载网来实现。
新型的5G低时延宽带传输系统借助低时延研发技术,降低设备的处理时延,使用OTN技术实现全光层交叉调度,以此来实现大宽带低时延等特征。因此在5G承载网络技术方案方面,需要重视OTN设备与组网方案的联系,正确使用PTN网络。
5G在管控、分片、时延、带宽、同步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时,就需要一种新的传输网络技术,引入新的承载网络。SPN应运而生,与原有4G网络不同的是,SPN在传统分组网络上引入SR、FlexE、DWDM及SDN、动态L3等技术[2]。
3 5G承载网建设原则及策略
5G通信属于新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其对于承载网络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承载网同时具备灵活、高效、智能化和低成本等特点。科学制定5G承载网建设原则,可以为工程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为工程的持续进行提供参考。
承载网建设应兼顾投资效益和长远发展,遵照“目标统一、效益优先、有序推进、简洁高效、注重协同”的建设策略,紧跟5G整体建设节奏,满足5G业务需求增长,以目标架构为基础,分阶段、分场景逐步开展网络建设,确保5G网络能夠显示出高品质、高质量和智能化的特点。
3.1 目标统一
根据5G建设进程,以承载网能力适度超前于5G业务增长为总体目标,规划面向5G的承载网发展路径,按需确定承载网建设方案,满足5G规模商用覆盖区域内的业务需求。
3.2 效益优先
加强5G业务流量增长预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分场景选用差异化的建设方案,保证承载网整体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确保承载网投资效益。
3.3 有序推进
以目标网为基础,适度超前、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网络建设,快速完成连续覆盖区域SPN网络建设,充分利用PTN现网能力、严格管控PTN建设。
3.4 简洁高效
遵循组网架构简单、层次分明、设备适度、配置简化的原则,通过加载自动化软件功能,减少日常人工操作,整体降低5G承载网的建维成本。
3.5 注重协同
做好承载网与无线网、核心网、业务间的协同,强化新建网络与已有网络间、存量业务与新业务间、网元管理与控制间的协同。
4 5G承载网建设方案
切片分组网络(SPN)承载方案。根据国家政策及当前的5G市场情况,运营商往往需要考虑2个厂家甚至多个厂家的组网方式。2个厂家组网时,需要各自独立建网(包括落地设备和核心调度设备),建议以城郊为界,A厂家覆盖城区,B厂家覆盖郊县。
接入层以满足业务需求为主,遵循按需原则建设。接入层SPN网络,采用50GE/10GE端口环形组网(以50G端口速率组网为主,部分业务预测流量较低区域的D-RAN站点可暂时采用10GE端口速率组网),同时应具备按需升级为100GE/50GE系统的能力,其中采用50GE及以上速率组建系统时,应采用MTN/FlexE板卡。接入层部署方式包括C-RAN组网、D-RAN组网、C-RAN与D-RAN混合組网。受光缆、机房覆盖的限制,D-RAN和C-RAN混合组网更利于集中化改造。机房及光缆具备连片覆盖场景,可一步到位C-RAN独立成环。单个接入环(含链及环带环)的SPN接入设备端数原则上不应超过10个。单个接入环上的基站数量原则上不应超过40个。C-RAN节点的集中度以5个~10个为宜,最大不应超过15个。
普通汇聚采用200GE环形组网,重要汇聚采用200GE口字型组网,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可调整网络结构或扩容为Nx100GE系统。组建200GE系统时,需要关注传输距离,物理路由过长(>80 km)的场景以及光模块不支持长距离传输(<40 km)的场景,需要采用100GE端口环形组网,通过OTN系统承载。重要汇聚节点用于多个汇聚区域内的业务收敛及处理,汇聚环上节点数宜控制在4个~6个,如果业务量较大,也可选择口字型连接。一般单个汇聚环下挂接入环不超过8个。
核心层采用200GE口字型组网,组建系统采用MTN/FlexE板卡。与汇聚层一样,在组建200GE系统时,5G信令面暂时利用原有PTN省干通道上行至5G核心网。后续下沉至地市核心,利用IP专网承载。2个厂家之间需在核心调度层进行对接,满足5G网络的互通要求。2个厂家的核心调度设备还需要与现有4G网络的L3 PTN对接,保证4G/5G业务互通,可与各自的5G信令面共用一个100GE口字型组网。
对于大型城域网或灵活性要求较高的城域网,可在落地设备与组网设备间增加调度层,主要用于收敛所有重要的汇聚设备。核心-重要汇聚采用口字型结构。此外,大型地市还可考虑设置多对落地设备,用于规避核心网UPF与SPN的异局址连接,并使核心层网络具备冗余逃生能力。
5 实现低时延高可靠性5G承载网络的其他措施
基础光纤网的精细化管理。光纤属于5G通信传输建设的重要部分,5G承载网建设中,需要加强光纤建设以及光缆传输的控制。5G通信基站建设密度大,覆盖范围广,在具体实施中,基站建设地点落实往往较难。在这种情况下,5G通信体系建设时,需要完善的光纤网络进行辅助。而在4G等网络建设中,光缆资源稀缺、光缆资源布局不合理、光缆质量不高等问题已经凸显,5G承载网建设时,应考虑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基站接入资源,加大原有光缆资源的利用率,对所辖区域进行网格划分,促进综合业务区的建设,保证传输资源质量。对传输资源盲区,进行基础光缆建设。
在基础光纤网建设工程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把精细化管理作为基础,科学制定光纤网建设流程及方法,落实各项管理工作,为5G通信网络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6 结语
总的来说,在低时延高可靠性5G承载网络建设时期,为了保证5G网络的建设质量,需要解决存在的各种挑战,选择合理地应对措施,确保切实可行的方案规划、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以稳步推进并实施。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低时延高可靠性的5G承载网络挑战包括设备技术的演进,以及组网架构挑战等部分,针对5G承载网络低时延高可靠性的要求,需要增强对于灵活接口技术的扩展以及精细化管理的重视程度,确保可以更好地满足5G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冒星星,丁宁.5G承载需求分析及承载网建设方案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9,21(18):88.
[2]吴钦雄.基于C-RAN组网方式的5G传输承载方案研究和实践[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9,32(9):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