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登花
【摘要】随着教改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教育事业处于过渡阶段,然而却依然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影响了教学质量,并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也产生了不良影响。所以,要想改善这一情况,只有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实现教学方法的变革。本文就针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进行探讨,首先分析教学方法改革的想法,然后经过探索所得到新的教学方法和实例进行详细分析,最后研究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应用所具有的意义,希望通过文章的探讨能够为其他教师在教学上提供新的方法,促使其自身教学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实例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2-0084-02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是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如果所选择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要求,那么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不利于培养学生自身的教学能力。所以,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变革,通过变革寻找到能够提升学生自身数学能力的新方法,合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出新方法本身的作用,而这也是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接下来文章就针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及改革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想法
由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所使用的方法越来越无法满足新时期的要求,需要对其进行改革,而在改革上的思路表现为:1.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采取方法活跃学生思维,使其在问题分析、探索等方面产生更为理想的效果,而教师则需要在正式讲课前为学生讲述相关的故事,以便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自身在学习上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中则需要采取有效方法提升学生自身的热情,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1]。2.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良好习惯。根据相关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拥有良好的数学习惯,那么其在学习过程中也就够获得更为理想的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应当着重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素养,这对于其未来的学习以及自身的成长等方面都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所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3.让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交流。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更高参与度,促使其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时利用分组将学生划分为多个组别,以便让学生之间能够构建起有效联系。然而,教师需要注意在分组上所具有的合理性与规范性,还要明确每一个小组在学习上所要达到的目标,如此学生才能够在相互交流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数學素养。
二、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及其实例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当下学生在教学上的需求,通过进行大量教学实践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探索,从而得出新的方法,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对新的教学方法和具体实例进行探讨。
(一)主体型教学方法
此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主要是将学生作为教学中的重要主题,对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与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在应用该教学方法时,其具体原理与指导思想主要表现为:学生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主体,也是知识获取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从而发挥出教师在教学中所起到的引导作用[2]。在应用该教学方法时,其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根据内容对数学情境进行设定,然后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其次,对数学问题进行观察,以便形成更加合理的猜想;再次,让学生利用自身发散思维,对数学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最后,让学生对数学在问题解答的思路上能够切实掌握,并实现举一反三。例如,当对“绝对值”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将需要讲解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如在图片上存在原点、马与羊,马与羊分别在原点两侧,然后据此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马和羊距离原点各自的距离。通过该问题能够引出绝对值的概念,之后再将具体数字呈现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自身的数学思维不断发散,从而让学生掌握有关于绝对值的相关数学知识。
(二)互动型教学方法
此方法主要是通过生生和师生间的相互沟通与探究实施教学工作,促使教师自身教学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在应用此教学方法时也要发挥出学生本身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同时还要借助教师的引导,将教学内容作为媒介而进行开展。例如,当对“整式加减中同类项”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在使用互动型教学法时可以通过如下形式让生生和师生之间展开交流[3]。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将原本已经准备好的硬币分发给其他学生,让学生对总金额进行统计,如此则得到如下结果:第一种,学生可以一个个进行累加,从而得到最终结果;第二种,将相同面值的硬币放在一组中,将每种面值不同的硬币金额计算出来,最后再将金额进行累计而得到最终结果。让学生对前后两种计算方式进行交流和探讨,最终能够得出第一种相对较为麻烦,而且实际耗时也比第二种方法多,如此便能够让学生明白第二种计算方式整体看来相对更为准确与快捷,之后教师便能够将同类项的概念引出来,并以刚刚的实例为依据对同类项的相关知识与内容进行讲解,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此方面知识。
(三)应用型教学方法
将应用型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上的欲望,而且还有利于提升教师自身教学质量。根据具体实施情况来看,此种教学方法开展方式主要是先通过列举问题实例,然后通过分组对问题实例进行研究,最后再对其进行总结与归纳[4]。例如,当教师对有关于打折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出相应的情景,然后询问学生是否明白“打折”的含义,以此将文章所要讲解的内容表达出来,即售价=打折率×标价。当学生掌握了打折含义以后,教师可以对相关问题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思考,如果老板在此基础上继续打折,那么在第几次打折以后老板将会出现亏损。通过此类生活情景的创设与生活案例相结合,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在相关知识上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三、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应用具有的实际意义
(一)便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从某种角度来说,数学原本就是从生活中不断分析和总结而来的,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能够对这个世界所存在的规律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且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上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切勿出现脱离生活的情况[5]。教师在某些数学课程进行教学时,应当尽量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营造出一个真实情境,如此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同时通过生活化的情景也能够让学生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构建起联系,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当生活情景中,以便解决所存在的问题。通过此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还能够充分体会到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所带来的便捷之处,而这也将会使得学生对于所学习的知识理解更加透彻,在记忆上也变得非常牢固。例如,当对“直线、射线、线段”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对这三个概念有更加清楚的了解,可以为学生举如下例子:当站在笔直的马路上,向两段望去都看不到尽头,即“直线”;手电筒发出的光,即“射线”;平时中使用的格尺,即“线段”。通过利用此种教学方法能够便于学生的理解,从而更加扎实掌握所学习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自身人文素养
数学从最开始的形成到如今的持续发展都拥有独特的文化背景,表示着数学本身便带有文化属性,而且该背景也会对数学知识的学習起到制约作用[6]。从现阶段我国初中生教育整体情况来看,普遍都非常缺乏人文素养,其不仅是因为学校在对自然科学教育上存在缺失,而且还没有将人文知识渗透到每一个学科之中,从而导致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相对较低。在新课标中,针对于人文素养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社会发展、自然等方面所存在的关系,对数学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这一科目的认识。从新课标中的内容能够看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受到当下教育体制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上依然存在对解题技巧与考试的分数过分追求的情况,导致数学中所蕴含的意蕴彻底被枯燥的数字、符号替代,学生在学习时也没有任何文化韵味,如此一来数学便逐渐丧失了文化属性,学生也就难以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人文素养[7]。而通过合理应用教学方法则能够改变这一情况,如“鸡兔同笼”问题,此问题原本就是非常经典的问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在对该问题进行讲解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人在数学上所取得的成就,认识到数学和历史发展间的联系,并且还能够知道数学本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科目有着紧密联系,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
(三)加深学生知识学习印象
很多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结束以后,虽然在当时掌握了数学知识,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便会出现遗忘的情况,如此对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面对这一情况,教师也要采取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所存在的弊端。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形成某种猜想,再利用发散思维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还要在课后为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做作业的方式对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加以强化,如此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上拥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也能够避免出现遗忘的情况[8]。另外,还要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其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此做法的意义在于:(1)将学习的零散知识通过总结形成系统化知识,有利于学生的记忆;(2)使学生对知识间所存在的联系有深入的了解,并掌握数学规律,从中领悟出适合自身记忆的方法。只有根据教学和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在于还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再出现快速遗忘的情况。
总之,传统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缺点变得越来越明显,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这便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变革,通过变革主要是培养学生自身的思维,不断提升学生在数学分析上的能力,另外还可以提升初中数学自身质量。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出主体型、互动型以及应用型三种教学方法,将其合理应用在数学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出其自身的作用,有效实现对教学工作的优化,让教学工作能够更加满足学生自身的要求,从而促使其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永生.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及其实例分析[J].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3(9):28.
[2]张华顺. 分析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及其实例探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 2014(11).
[3]温美胜. 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究[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 2013(8):14.
[4]刘章瑜.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及实例探讨[J]. 雪莲, 2015(32).
[5]季冬林. 探究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及其实例分析[J].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7(010):6.
[6]凡罗粉. 初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方法及案例分析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10(20):72-73.
[7]田煜.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析[J]. 中国文房四宝, 2014(004):282.
[8]陈吉华.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及其实例分析[J]. 速读(上旬), 2014(00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