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东
小时候我问母亲:“星星是什么?”母亲说:“死去的人都变成星星。”如今,我常常在寂静的夜晚仰望星空。
父母在,世态再炎凉总有一处温暖;父母不在,我们就只剩下永远的坚强。
母亲病倒的前一个周末,我回了一趟乡下的家。当时,她虽然行动不够利索,但还是正常的生命状态。母亲知道我最喜欢吃芋头,临离家时,她带我到菜地里挖了满满一袋子的芋头。看着她颤颤巍巍的身子、摇摇晃晃的步履,我不禁想起儿时记忆里的她的模样,倍感岁月无情。母亲任劳任怨,一辈子没有跟谁计较过,没有跟谁红过脸,更不用说是吵架。她跟所有的邻居都相处得非常融洽,得到了全村人的敬重。她的爱总是满满地洋溢着,对待子女犹如春风拂面,温润入怀。她心平似水,从没有偏袒过谁。
母亲一生坎坷。她是养父母带大的。养父母是她的舅舅、舅妈。母亲上面有七个哥哥,她是生母家最小的一个,也是唯一的女儿。母亲的舅舅、舅妈结婚多年未生子,求子心切。南方农村有“抱儿带路”的习俗,意思是夫妻结婚多年没生孩子的话,就去抱养一个孩子,抱养的极有可能成为带路人,会带出弟弟、妹妹来。于是,母亲就这样到了养父母的家里。到后不久,养父母果然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又接连生了四个儿子。除一个年幼夭折外,其余的全部长大成人。在母亲那个年代,贫穷与苦难是生活的底色。童年的困苦磨炼了母亲坚韧、隐忍的性格,也滋长了她坦然面对灾难的信心与力量。
我的家乡是个毛竹之乡,家家户户编竹器、做草纸、绑扫把、削筷子,增加点微薄收入。那时,人们白天要去生产队干农活,只有晚上抽空干点私活。我家离集镇很远,农产品交易都要到跨地区的华安县城进行,来回近45公里,走路要8个多小时,还要经过九龙江一个渡口。当时农产品的价格非常低,100双筷子不到3毛钱。
一个赶集的日子,母亲挑着一大担筷子出发,走到华安县城对岸,已经是精疲力竭了。刚好一只渡船正在启航,大家怕耽搁,争先恐后往上挤。母亲先人后己、一贯礼让的性格,让她落到了最后。等她要上船时,船已经离岸了。母亲以为能够跨得过去,做出努力的尝试,不料失败了。在前脚跨上船的那一刻,由于重心偏移,母亲连同一大挑筷子一起掉进九龙江里。船上的人慌忙伸出扁担,把母亲拉上来。母亲得救了,但那一大挑筷子却被江水冲走了。要知道,那一挑3000双的筷子,是父母亲一两个月夜间不停劳作的成果。可想而知,那时母亲的心情是多么难受。母亲没有落泪,只是望着江面发呆。母亲知道生活还得继续。
时光在沉默中前行,母亲也在沉默中变得异常坚强。
我们从母亲的经历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生命的顽强,以及生命的可贵。幸福与拥有多少无关,但与内心紧紧相连。所有的不美好都是为了迎接美好的到来,所有的困难都会为努力而让道。我想,我们来世上这一遭,不为别的,只为贴着很多温暖,而这温暖里,一定有很多美好的时光,让我一生不能忘记。
(选自2019年7月19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本刊有删改)
鉴赏空间
本文与《回忆我的母亲》有异曲同工之妙,皆是通过回忆,将母亲的诸多往事娓娓道来:母亲知道“我”喜欢吃芋头,在“我”临离家时,挖了满满一袋子;母亲心平如水,与邻居相处融洽;母亲从小被送到舅舅、舅妈家,一生坎坷;母親挑一大担筷子到县城去卖,结果筷子全部掉进九龙江里。这些往事让“我”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可贵。面对苦难,母亲一直表现得异常坚强,从不向困难低头,不向命运屈服。
读有所思
1.作者为什么从母亲的经历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生命的顽强,以及生命的可贵?
2.你的母亲经历过哪些事情?其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请结合自身经历,谈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