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永强
榆林市作为陕甘宁蒙晋交界区域城市,在对外开放、区域交流合作上存在着天然的优势,但是长期以来,二产为主、能源为主的内向型发展格局并未发生变化。在国际经济受新冠疫情影响下,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增长要素争夺进一步显现,如何利用好国际国内双市场、双资源构建双循环经济增长体系,就需要在“十四五”时期进一步补齐开放合作短板,有所作为。
改革开放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由南到北、由东到西层层推进,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这样一个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面对外开放新格局。榆林既不沿海,又不沿边,又于自然条件,开放不足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制约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短板。在“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开局的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调研,对陕西省提出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重要指示,对于“对世界政治经济高度敏感,与新技术革命紧密关联”的榆林来讲,既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十三五”期间开放成就
“十三五”期间,榆林市整体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果。累计签订经贸合同4200亿元,培育进出口主体197家,进出口总额达到40.4481亿元,招商引资4953.78亿元,利用外资总额4.1472亿美元,进出口结汇6.16亿美元。开通航线22条,累计发送旅客790.67万人次,货物2.1万吨;火车累计发送旅客2125.5万人次,货物7.9亿吨;汽车累计发送旅客1.1亿人次,货物1.1亿吨;实现榆林口岸临时开放,开通泰国普吉、日本名古屋、柬埔寨金边3条国际航线,同美国吉列市、匈牙利莫劳豪洛姆市达成友好城市合作意向。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但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榆林市整体对外开放水平较低,短板问题仍然突出。
二、榆林对外开放的短板分析
(一)进出口总额偏低,对外贸易依存度偏弱
从进出口额增长情况来看,榆林市进出口额度虽然从2015年的1.99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4亿元,增长了4.72倍,但仅占全省总额的0.28%,与西安、延安、鄂尔多斯、商洛、吕梁等市相比仍居于末尾。从贸易依存度来看,榆林市2019年对外依存度仅为0.23%,远低于全国31.8%和全省13.6%水平,与西安、延安、鄂尔多斯、商洛、吕梁等市相比仍居于末尾。从进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来看,榆林市2019年进出口对于GDP的贡献率为0.2%,远低于全国11.5%和全省0.1%水平。
(二)对外开放平台设施层级偏低
围绕榆林市有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银川综合保税区、太原保税区、延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西安自贸区以及西安五个综合保税区等,对于榆林市已形成合围挤压之势,榆林市仅有开放等级最低的保税仓库两座。榆林市当前仅开通西安方向动车,其余方向仍以普铁为主;铁路货运运力不足,每年僅有35%左右的煤炭经铁路外运,其余仍以汽运为主。同时,符合交通枢纽城市要求的多式联运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围绕榆林市有在西安举办的丝路绿色建筑产业发展大会、陕西国际科技创业创新展览会、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中国西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物流产业博览会等,有在银川举办的宁夏国际智慧农业博览会、宁夏国际农机博览会、中国(银川)国际奶业展览国际广告节,有在太原举办的中国(太原)国际大健康产业博览会、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国际现代教育装备展览会以及在鄂尔多斯举办的国际煤炭及能源工业博览会,榆林市当前只有煤炭博览会和镁产业论坛两项国际级别展会。
(三)主动战略协作不足
当前省内西安市开放型经济加速发展,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如火如荼,中欧班列发运居于全国前列,其他地市借省自贸区协同创新区政策之机,在省级层面建立协作机制,加快对外开放协作步伐。而榆林市仍未与开放先行区建立合作关系,坐拥“国内一流、国内知名”能源化工基地产品优势和域内铁路专支线网络等先天优势,却没有产品经由中欧班列出口。同时,榆林虽有14项战略规划布局落地,但是在周边的呼包银榆经济区、呼包鄂榆城市群等诸多周边合作以签订合作协议为主,社会、经济等实质性合作推进不多。
(四)外向型产业与主体不足
现有本地产业多以能化生产性企业和中间产品生产企业为主,缺少外向型加工贸易企业与终端产品生产企业。同时,榆林市尚未建立完整的海外产品推介、项目推介机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尚未建立商会或行业协会。
(五)进出口指标流失
经与海关对接,当前榆林市贸易数据流失主要集中于兰炭和金属镁,兰炭出口纳入本地出口统计有4.2亿,但在列入海关统计的以榆林为出口地的有7个亿,金属镁出口纳入本地出口统计有0.4亿,但在列入海关统计的以榆林为出口地的有14个亿(金属镁主要被山西金属镁国际进出口公司所收购出口)。同时,以千亿级能化项目为代表的重点项目设备进出口据估计每年也有10到20个亿的进出口指标尚未纳入榆林进出口指标统计范围。
三、加快对外榆林对外开放的几点建议
在“十四五”期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陕西自贸区建设,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西安榆林战略合作为支撑,以同自贸区协同创新为路径,以中欧班列为纽带,以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保障,挖掘区域合作潜力,推动资源要素自由高效流动,加快构建内外并举、全域统筹、量质双高的开放格局,努力走出一条内陆城市双向高水平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的新路子。
(一)优化开放制度供给
全面推进通关服务便利化、市场制度一体化、经贸服务一体化、旅游市场一体化、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化。推进榆林与呼包鄂榆城市群、黄河经济带沿线城市和关中城市群协同发展。将西安—榆林双核互动列入全省总体战略。与西安市签订《西安—榆林双核联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与国家外交部、全国对外友协、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等国际组织和商业机构的联系,推动成立世界500强跨国企业负责人榆林市长顾问委员会、榆林外商协会等机构。出台鼓励外贸发展政策措施,建立招商引资产业链链长制,筛选出榆林市重点产业链,发展“飞地经济”招商、基金招商等新招商模式。启动实施外贸发展三年倍增计划、外贸经营主体成长计划和进出口数据摸排入统专项行动。
(二)加快外向型主体培育
积极引进和培育生产性外贸企业和跨境、国内电商,全力实施外贸144(引进一个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发展四大外贸出口基地,组建运营四大外贸集团企业)发展战略。组建榆林市金属镁出口集团、榆林市能源化工产品出口集团(兰炭)、榆林市特色农产品出口集团和榆林市羊毛绒防寒服出口集团四大企业。牢固树立“用户至上”思维,每季度开展在榆注册外来企业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加强宣传,将榆林好的优惠政策、产业优势、人文环境等形成外宣资料进行多语种翻译,探索“一码知榆林”的便携式宣传方式。探索完善汉语培训、生活指引、协助相关手续办理等附属服务内容。规范市区公共区域标识翻译,提升榆林城市整体对外开放形象。鼓励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组建榆林市跨境电商联盟,打造榆林电商产业园,引导各类电商主体、跨境电商平台、物流企业、贸易服务公司、金融平台等市场主体入驻园区。构建跨境电商综合平台,积极引导企业以B2B和B2C模式开展跨境电商贸易。在全市范围内谋划筛选一批各行业重点企业和产品,重点打造以矿产资源、能源化工、机械设备为主导的大宗货物和以农特产品、中医药材、羊毛羊绒制品为代表的小宗商品相结合的产品体系。围绕终端产品和外贸产品出口,引进或培育一批外向型企业。
(三)深化开放平台建设
重点推进榆林高新区、榆神工业区和榆阳区一二三产融合园区同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三个片区开展协同创新,同步开展协同创新政策推广应用。对标海关总署印发综合保税区申报考核表对全市现有申报条件开展自评,在现有得分基础上瞄准短板制定分数获取任务分解方案。加快申建榆林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強与海关部门沟通协调,对内增设全市保税仓,实行备货保税模式;对外鼓励全市外贸龙头企业特别是积极布局海外仓,配备采购备货、境外展示、集散配送、售后保障等服务功能。做大做强榆林能源化工交易中心,研发增设国际交易板块,开展能化大宗商品跨境贸易服务。充分发挥会展带动作用,积极参加环渤海地区跨国经济活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合作、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周、上海国际进博会、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煤博会等各类跨国合作对外经贸活动,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举办产品推荐会,帮助境内企业打开国际市场。依托各类现有国家级、省级园区,构建跨境跨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园区。参照西安港务区、西安综合保税区协同布局模式,在榆林现有的省级及以上园区中选取适当布局地址,将中欧班列榆林发车地与综合保税区建设地联合布局,组建榆林港务区。与西安港务区建立合作机制,探索申报西安中欧班列榆林集结分中心,争取榆林市进出口货物在榆林火车站查验装箱,同时将鄂尔多斯经榆林南下与延安经榆林北上的进出口货物在榆林查验编列。
(四)构建开放产业体系
积极融入呼包鄂榆城市群,共建稀土新材料、镁铝和光伏新材料研发生产利用基地,创建国家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创新中心和镁铝合金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平台。以煤化电热一体化为重点,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稳妥推进煤制油、煤制气产业化示范工程。深入实施“互联网+”发展战略,加快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光伏基地建设,建成重要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备份中心和开发应用中心。重点打造乳、肉、绒、薯、林果、蔬菜、杂粮、羊毛绒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进农业“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沙产业、草牧业、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围绕黄河华夏文明、草原生态观光、大漠风情体验、陕北特色文化等积极开发文化体验游、民族民俗游、健康养 生游、工业观光游、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体育赛事游等项目。进一步优化沿黄河文化、旅游路线建设,加快自行车拉力赛补给站、旅游驿站、自驾车营地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承接能源化工及其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纺织工业、农业深加工(马铃薯、杂粮、玉米等)产业,定期编制发布鼓励发展产业指导目录,围绕延伸产业链和“以资源换转型”策划包装转型升级项目。开展大型成套能源化工装备、专用物流车辆等设备融资租赁业务。大力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和地理信息等产业。
(五)完善开放通道网络
构建完善的综合运输通道骨架,优化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和专支线铁路网络。提升榆林机场发展水平,加快机场改扩建,规划建设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直升机起降点,提高航班密度,拓展短途运输、通航包机飞行和空中游览等航空业务。加快经榆各条高铁申建与开工,加强以机场、高铁站、公路客货站场为中心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化”衔接。加快电力、油气外送管道建设。大力推进大容量、多路由、高安全性干线光缆网络建设,加快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加强通信网络、重要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保护。
(六)强化开放要素支撑
按照“招引落户+校企培育+本地成长”的模式,创新外经贸人才引进机制、培养机制、选拔任用机制、激励保障机制和人才协调联动机制,建立有较高层次行政管理和涉外法律知识、对宏观经济形势具有较强分析判断能力、对经贸摩擦形势具有较强预警分析能力、通晓世贸规则的机关人才、外贸人才队伍。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特殊人才实行直接申报引进,优化高端技术人才引进社会服务环境。加强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发展创新型金融机构,探索扩大中信保等保险机构产品覆盖范围。综合运用引导基金、贷款贴息、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产品,引导和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投入。完善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促进技术类无形资产交易,实施支持个人将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入股和转让的政策。鼓励有实力的研发机构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在煤化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