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路径调查
——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

2020-11-30 03:31朱其静翟柳婷尹寿兵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变型毕业生岗位

杨 钊,朱其静,翟柳婷,尹寿兵

(安徽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朱其静(1990— ),女,安徽马鞍山人,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

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的“双低一高”问题亟待破解,即“专业认可度低”“行业就业率低”和“行业内流失率高”[1].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在本行业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一度存在“有业不就”或“转入他行”的现象[2]. 这对于高校的旅游教育资源、社会资本和学生个人的学习成本都带来了极大浪费,也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3]. 在国外,相关研究主要涉及旅游教育与就业关系[4]、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期望及旅游人才的供需关系[5]等内容,国内学者则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意愿[6]、就业现状[7]和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8]等较为关注,却缺少对已毕业学生的跟踪调研,尤其是动态的研究过程. 纵观近年来关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研究[9-12]多以定性为主,具体测度较少,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够全面地、完整地体现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动态变化.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13],以安徽师范大学2013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研究他们毕业五年的就业轨迹,从中归纳出毕业生就业的矩阵概念图,以期探索指导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并反馈于教学,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对降低人才培养成本、优化社会人才供给、提高社会发展效率等发挥现实作用.

1 研究思路与方法

1.1 研究思路

安徽师范大学系安徽省属重点院校,于1993年设置旅游管理专业,目前已经成为全国较强的旅游管理教学和科研单位之一,研究该校旅游管理毕业生职业发展路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笔者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2013届旅游管理专业,为了获取研究数据的便利性和准确性,选择该校2013届旅游管理专业154名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 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预调研,初步将他们的职业路径分为毕业后一直在旅游业内就业、旅游业转行到非旅游业就业、毕业后一直在非旅游业内就业、毕业后从非旅游业转回到旅游业就业四种类型,通过问卷和和访谈验证得到旅游管理毕业生的就业象限矩阵图,并归纳出职业发展路径的一般概念模型.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本研究在相关文献基础上获得问卷指标来源如表1所示. 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职业发展轨迹及不同职业路径的就业影响因素三个部分. 在预调研后,增设和修正了职业路径的行业类别、就业次数、收入、地区、是否为管理岗等多项指标. 问卷于2018年10月国庆假期间通过问卷星平台线上发放,于2019年2月—3月电话和微信回访确认,回收114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13份,问卷有效率99.1%.

表1 问卷指标来源

1.2.2 深度访谈主要采用了分层目的性抽样,考虑到受访者的就业发展路径、性别、从业类型及从业时间等因素,最终确定19位受访对象,如表2所示. 每位受访者平均访谈时间约150分钟,记录方式采用了笔记方式,方便后期整理并佐证问卷结果.

表2 深度访谈样本类型及特征(N=19)

图1 就业象限矩阵占比

2 结果分析

2.1 职业路径的分类及特征

2.1.1 职业路径的分类依据毕业后不同的就业路径及岗位性质,毕业生的就业象限矩阵如图1所示. 第一象限:毕业后一直在旅游业内就业,即“业内不变型”(15.9%);第二象限:旅游业转入非旅游行业就业,即“业入非业型”(21.2%);第三象限:毕业后一直在非旅游业内就业,即“非业不变型”(48.7%);第四象限:非旅游业又转入旅游业就业,即“非业入业型”(14.2%).

表3 四种类型职业路径的基本特征(N=113)

2.1.2 职业路径的特征如表3所示,总体上来看,四种类型占比依次为:“非业不变”48.7%,“业入非业”21.2%,“业内不变”15.9%,“非业入业”14.2%. 其中,“非业不变”约占总人数的1/2,“业内不变”和“非业入业”总占比不足1/3(30.1%). 这表明旅游管理专业忠诚度低,人才流失率达70%.

第一,对于“业内不变”型职业路径的毕业生. 女性(66.7%)略多于男性(33.3%);大学本科占83.3%,硕士研究生占16.7%;已婚率高于未婚率;平均工作年限4.22年和平均择业次数2.17次,在四种就业类型中均最低;有66.7%的毕业生目前已走上管理岗位;工作地区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内、“江浙沪”、“珠三角”和其他地区,有83.3%的毕业生在“江浙沪”地区就业;月均收入主要集中在5 000元以上(77.8%),其中在10 000元以上的占比为38.9%. 在四种类型中占比最高.

第二,对于“业入非业”型职业路径的毕业生. 男性占41.7%、女性占58.3%,男女比例2∶3,均是大学本科学历,已婚率75%;毕业生的平均工作年限为4.71年,平均择业次数2.92次;工作地区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内(54.2%)和“江浙沪”地区(33.3%);月收入都在20 000元以下,其中10 000元以上者25%. 在四种类型中占比最低.

第三,对于“非业不变”型职业路径的毕业生. 男性占比30.9%,约为女性的1/2;大学本科学历者72.7%,硕士研究生学历者27.3%,总体上学历水平最高;57.4%的毕业生已婚;平均工作年限4.35年,平均择业次数2.33次;工作地区主要集中在安徽省(47.3%)和“江浙沪”(30.9%);月平均收入差异较大,其中52.7%的毕业生在5 000~9 999元之间,14.5%的毕业生在20 000元以上.

第四,对于“非业入业”型职业路径的毕业生. 男女比例约为1∶2,硕士学历占比18.8%;56.3%的毕业生已婚,已婚跟未婚的比例约5∶4;平均工作年限为4.37年,平均择业次数3.13次,就业最频繁;毕业生的月平均收入集中在5 000~9 999元之间,占比为56.3%.

2.2 不同职业路径的职业变化特征

2.2.1 业内不变型职业变化特征如表4所示,卡方检验显示“业内不变型”首次就业与目前就业在行业类别(p<0.05)、就业地区(p<0.01)、就业收入(p<0.1)均存在差异,分析发现:

第一,在类别上,首次就业的毕业生从事行业依次为酒店(33.3%)、其他行业(27.8%)和旅行社(22.2%). 其他行业主要包括旅游景区、会展策划、旅游投资企业等. 对比首次与当前工作类别可以发现,酒店业较为稳定,旅行社上升较快,这主要受近年来互联网发展的影响,在线旅行社(OTA)如携程网、途牛网、驴妈妈网等发展迅速,就业趋势从传统旅游企业转向在线旅行社. 此外,机关事业单位旅游部门的从业人员上升5.5%,说明机关事业编制工作仍具有较大吸引力.

第二,在地区上,“江浙沪”成为毕业后就业的首选之地(55.6%),工作稳定后超过16%的业内就业人员“回乡发展”,其他地区比例保持不变.

第三,在收入上,首次就业岗位的工资收入主要为3 000~4 999元,占比61.1%,毕业五年后的工资主要在5 000~20 000元之间,占比66.7%,其中月平均收入10 000元以上的占比38.9%,是四种类型中月平均收入10 000元以上占比最高的.

第四,在岗位上,位于管理岗位比大于2∶1;具体从内部行业来看,处于管理岗位的主要为酒店业(80%)、旅行社业(33.3%)和其他旅游行业(50%). 再结合访谈内容发现坚持业内不变的毕业生在酒店行业更容易走上管理岗位,表明酒店业是在旅游行业内晋升最快的行业. 与其他三种类型横向对比来看,管理岗位占比最高,也表明这是业内从业收益较好的职业.

表4 “业内不变”型的职业选择变化特征(N=18)

2.2.2 业入非业型职业变化特征如表5所示,卡方检验显示,业入非业型首次就业与目前就业在行业类别(p<0.01)、就业地区(p<0.05)、就业收入(p<0.1)均存在差异,因此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类别上,该类型毕业生首次就业主要在酒店、旅行社和其他旅游相关行业,其他行业包括旅游地产、旅游会展策划等,其中从事星级酒店业超过一半(54.2%),其次为旅行社(29.2%). 毕业后两年内旅游人才流失率最高,多转向机关事业单位(33.3%)、软件信息服务业(25%)和文化教育业(12.5%). 通过数据筛选对比发现,首次就业从事旅行社的毕业生转入体制内工作更加明显,尤其考入机关事业单位占比57.1%,反映前后的“就业反差”,结合访谈内容表明,跨行业后追求更加的稳定工作.

第二,在地区上,首次就业时主要在“江浙沪”(62.5%). 从目前就业地区来看,安徽省增长25%,“江浙沪”下降29.2%,同样与上文就业类别相对应,结合访谈内容来看,就业更趋向于“离家近、求稳”.

第三,在收入上,首次就业时,37.5%的毕业生月平均收入低于1 999元,与其他三种类型毕业生的首次就业收入相比最低. 再通过访谈内容可以看出,这是导致此类毕业生转入他行的最直接原因. 目前收入主要集中在5 000~9 999元之间,占比为45.8%,与其他三种类型横比来看,月平均收入20 000元以上者占比为0、10 000元以上者占比为25%,在四种类型中收入水平最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业入非业”转行的“尴尬”.

第四,在岗位上,41.7%的毕业生处于管理岗位,与其他三种类型横比来看,管理岗位占比最低,对应前面提到的“收入最低”,结合跨行业类别来看,主要与跨行后选择机关事业单位(25%)和地方文化教育业(12.5%)的薪资待遇低及岗位晋升难度大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跨行就业存在一定的风险.

表5 “业入非业”型的职业选择变化特征(N=25)

2.2.3 非业不变型职业变化特征如表6所示,卡方检验显示,“非业不变型”首次就业与目前就业在行业类别、就业地区、就业收入存在显著差异(p<0.01),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类别上,首次就业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险业(23.6%)、批发与零售业(21.8%)、机关事业单位(18.2%),金融保险业如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等. 当前就业在文化教育和机关事业单位均有所上升,就业行业整体偏向稳定,受互联网发展影响,批发和零售业比例下降10.9%,软件信息服务业上升10.9%.

第二,在收入上,毕业跨行首次就业收入呈现“橄榄球式”,其中10 000元以上收入占比在四类中最高(12.8%),其中20 000元以上收入的样本主要来自跨考金融、法律的硕士毕业生,起步高,薪资高. 总体来看,首次就业61.8%的毕业生月收入总体在5 000元以下.

第三,在岗位上,总体上看,管理岗位(45.5%)低于非管理岗位(54.5%),横向比较来看,非业不变型管理岗位仅次于业内不变型,位居第二.

表6 “非业不变”型的职业变化特征(N=68)

2.2.4 非业入业型职业变化特征如表7表示,卡方检验显示,“非业入业型”首次就业与目前就业在就业地区(p<0.01)、就业收入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分析显示:

第一,在类别上,首次就业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25%)、文化教育业(18.8%)、房地产业(12.5%)、机关事业单位(12.5%),当前转向旅游相关行业主要为酒店(31.3%)、旅行社(18.8%)、涉旅机关事业单位(18.8%).

第二,在地区上,“江浙沪”首次就业占比超过一半(56.3%),与其他类型一样,在毕业五年后“回乡发展”的比例明显上升,“江浙沪”比例明显下降.

第三,在收入上,毕业生首次就业月收入在10 000元以下;当前月收入10 000元以上者超过30%.

第四,在岗位上,总体上看,非管理岗位(56.3%)高于管理岗位(43.7%),与第三象限“非业不变型”比例相当.

表7 “非业入业”型的职业选择变化特征(N=6)

图2 就业矩阵概念模型

2.3 职业路径模式

针对上文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呈现的四种职业路径情况,笔者总结出了毕业生职业发展路径的一般概念模型,即“土狗”(2)“土狗”:又称中华田园犬,是中国本土最古老的犬种,也是世界公认忠诚度最高的犬种,本文借用土狗的“忠诚”代表“业内不变型”职业路径;——“业内不变型”,“船长”(3)“船长”:借用日本漫画家《海贼王》中“见风使舵”的船长角色,本文借用“船长”代表“业入非业型”职业路径;——“业入非业型”,“斑鸠”(4)“斑鸠”:借用中国古代成语“鸠占鹊巢”,形容占领他人领域,本文借用“斑鸠”代表“非业不变型”职业路径;——“非业不变型”和“秋叶”(5)“秋叶”:借用中国古代成语“叶落归根”,本意树叶从树根生发出来,凋落后最终还是回到树根,本文借用“秋叶”代表“非业入业型”职业路径.——“非业入业型”. “土狗”与“秋叶”代表在旅游业内就业(30.1%),“船长”和“斑鸠”代表在非旅游行业就业(69.9%). 在首次就业中,旅游业内(“土狗”与“船长”)与非业内(“斑鸠”与“秋叶”)比例约为2∶3,旅游人才流失率为63.9%. 毕业五年后旅游业内(“土狗”与“秋叶”)与非业内(“船长”与“斑鸠”)比例下降为3∶7,旅游人才流失率为70.1%. 如图2所示.

就业矩阵概念模型图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一方面,有利于普查和统计高校毕业生的专业忠诚度和本行业流失率,反馈于教学并指导就业;另一方面,从人才供给及社会公平和效率上来看,为减少高校教学资源、社会资本和学生个人学习的成本,需要培养更多的“土狗”并降低“船长”和“落叶”的摇摆. 这对降低人才培养成本、优化社会人才供给、提高社会发展效率等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3 结论与展望

3.1 主要结论

首先,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的四种职业路径,总结出了就业矩阵图. 即“土狗”——“业内不变型”,“船长”——“业入非业型”,“斑鸠”——“非业不变型”和“秋叶”——“非业入业型”. 总体上看,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忠诚度较低,旅游人才流失率由毕业第一年的63.1%上升到毕业五年后的70.1%. 其次,从收入和岗位来看,总体上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好于跨行就业. 其中,“船长”收入水平最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业入非业”转行的尴尬和存在一定的风险.

3.2 研究展望

本研究分为上下篇,本文就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径特征作为上篇,下篇将重点分析影响毕业生就业路径选择的内在机制,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以切实培养更多的“土狗”.

猜你喜欢
变型毕业生岗位
变型数独7月挑战赛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变型数独3月挑战赛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简约≠简单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基于邻接矩阵变型的K分网络社团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