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丽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教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实现三全育人格局,特别要善于利用网络平台,凸显新时代背景下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接触网络平台和受网络影响较大,使网络思政教育逐渐成为高校学生思政育人的主阵地。故探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思想价值向着多元化发展,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然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深受网络影响,因此必须从网络领域加强意识形态建设,通过网络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形态,多种途径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校发展必须面向社会,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紧密对接社会需求,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各类合格的专门人才。新时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和建设者,对国家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作用。故高校思政教育应以将学生培养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为目标,深入剖析“互联网+”影响下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变化,寻求适合当今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的学习途径不断增多,新媒体网络对高校学生思想有重要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突破传统教育方式,摆脱仅限于理论和知识方面的思政教育形式,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结合新媒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评判和接收各类信息,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
教育的本质是对受教育客体进行思想行为观念的教化,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当前高校开展网络思政教育主要是通过网络平台和教育客体互动学习,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虽然高校已经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且要求学生利用慕课等公共平台进行学习,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全面覆盖学生的思政教育。且在思政课堂中借助网络教学大多流于形式,课程针对性不高,课堂互动性不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课程内容缺乏兴趣,使思政教育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因此,从根本上加强网络思政教育,加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师生间的互动,让思政教育入心、入脑极为重要。
当前大学生群体主要以“95后”和“00后”为主,深受新媒体影响,网络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从事思政课程教师在网络方面略显不足,主要体现在:第一,对网络思政教育重要性认识有待提高,普遍认为思政教育应以课堂为主,通过课堂面对面交流更能感染学生,没有充分发挥网络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①第二,网络思政教育队伍有待完善,虽然现在部分高校已经设置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岗位和工作室,但教师只是兼职,要根据情况进行轮换,缺乏对网络思政工作的深入研究,导致教师对网络思政教育的业务熟练程度和经验积累不足。第三,网络思政教师体制亟待完善,高校加大了对网络思政教育的投入,但有关网络思政教师的上岗机制、培训机制、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等尚不完善,没有明确的标准把控网络思政教师准入,不利于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
传统思政教育以课堂讲述、座谈、讲座等方式开展,通过面对面了解学生想法,能够准确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点,有较强的针对性。但在大数据时代,传统思政教育方式受到一定冲击,在开放网络平台,学生有更多机会去阐述内心想法,随时接收诸多信息。但从目前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看,教师大多是通过微信、QQ等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并且在思想政治网站上呈现的更多的是传统的教育教学内容。在交流互动中,教师相对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作为客体更多的是在被动接受和学习思政教育理论知识。新时代大学生想法新颖,内心活动丰富,所以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如何利用网络优势更好开展工作对他们来说成了一大挑战。
依托大数据平台,突破传统教育工作中的壁垒,构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立线上人才培养主渠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凸显网络育人主阵地。在继续保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融入网络理念,注重利用网络平台和网络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系列网站、学生互动平台、微博、微信和QQ等网络平台,充分将线上线下结合,发挥好网络思政育人功能,用他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更好地培养具有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进的新时代中国大学生。
根据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为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信念、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可以利用网络思政方法,从思想、行动和文化三个方面充分发掘网络思政育人主策略。第一,思想方面,引导学生自入学起就坚定理想信念,主动接收正能量,坚决摒弃非正义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强化思想信念,培育他们坚定信念、热爱祖国。高校作为主阵地,要充分利用网络力量引导广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第二,行动方面,依托专业学科建设平台,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体系,根据学生需求设置相应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拓宽视野。另外通过网络实践平台,可以让学生及时获得全方位的能力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全面提升学生的内在素质。第三,文化方面,秉承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的理念,充分发挥网络思政作用,不断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观。首先,立足本土,学习、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之美。其次,通过网络平台欣赏中西结合产出的优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此帮助大学生培育高尚的品德和人文素养。
以互联网为媒介,构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凸显育人主阵地,通过多方协力,充分满足学生的多方位需求,打造网络育人共同体。首先,强化网络思政育人队伍。通过完善网络思政教师体制,定期组织培训并获得准入证,制定系列考核和奖励机制,促使网络思政工作者养成网络思维模式。其次,开设辅导员网络工作室②,定期发布或转载主流文章、宣传主流思想,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引领工作。再者,组建网络评论员队伍,通过朋辈引导、党员干部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正当途径发表意见,引导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后,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建立学生网络档案,实行“一人一档”,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进行调查记录,获得各项数据,根据分析对比的数据结果,充分发挥网络思政力量,对重点群体、重点领域和重点事件进行引导。制定有针对性的“互联网+”思政育人策略,及时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引导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释:
①王永波.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
②张峰涛.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