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波
四川蓉城律师事务所,四川 成都 610041
“执业一年的律师。第一年执业的律师并不具备在法律服务领域独立博弈的能力,在优胜劣汰的法律服务市场,生存是其核心的问题。”刚刚得到律师执业许可证的青年律师,他们往往缺乏丰富的实务经验、一定的社会资源以及足够的案源,知名度更无从谈起。仅有热情的服务、诚恳的心态、细致严谨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处于法律市场生存的边缘。整体来讲,青年律师在执业伊始的选择,笔者将其大致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为单独执业型,这一类在初始执业青年律师队伍中数量比较稀少,他们或得到家人社会资源方面的支持,亦或是通过前期薄弱的积累兼具着一种背水一战的决心。这一类青年律师能够坚持下来并且取得一定成就几乎都是兼具较为高素质的应变能力以及案源拓展能力,他们善于观察以及把握身边所有的机会。
第二种类型为团队型,这也是大多数初始执业青年律师的选择。加入一个律师团队,在各律所合伙人总领下,参与办理团队重大案件的某个环节、尝试独立办理简单案件,实务操作经验积少成多,最后成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律师。作为传统的、经典的青年律师成长模式,一方面使得初始执业的青年律师不至于挣扎在生存的边缘,另一方面借助团队的力量,使得问题的思考更加全方位立体化,同时还有执业经验丰富的合伙人背书,不论从整体提供法律服务的质量来讲还是对于初始执业青年律师业务能力的提升都是循序渐进的。
(一)对于以上两种分类的青年律师都存在的同一个问题就是案源。这是需要整合各方面条件才能克服的问题。案源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律师能力锻炼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直接的引申出初始执业青年律师的收入问题。在大众眼中,律师一直被视为高收入主体,但高收入的律师只是金字塔的顶端,而我们看到更多的普通律师,实际却是常常会看到一个穿着笔挺西服、手提一个精致公文包的青年,日复一日的乘坐着整个城市中最拥挤的公交车。
案源或者是收入的问题,抛开每个初始执业青年律师主观原因,就客观事实本身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由于初始执业青年律师大多数较为年轻,无论案情复杂与否,当事人下意识会给青年律师贴上“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标签,这是初始执业青年律师拓展案源困难最根本的原因之一。第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一直呈现一种递增的趋势,对于律师的筛选机制渐渐转变为了市场淘汰机制。第三,在一个社会体系中,绝大部分的资源或财富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与此同时这部分人也会尽可能的收集更多的资源。初始执业青年律师在这种资源的竞争中,从执业经验或者人脉深广来讲均处于劣势。举一个浅显的例子,由于律师职业的特殊性,会受到司法行政、行业协会的监督和管理,律师行业的评级制度慢慢开始推行,显而易见的是初始执业青年律师似乎与这个评级制度关联性不大。但是律师的等级分类一旦存在着行政或行业协会上的认可性区分,可能会导致初始执业青年律师在案源的拓展上再筑一道高墙,无论案件大小难易,当事人肯定是希望聘请等级较高的律师来处理。第四,在信息技术革命以及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科技逐渐取代了多种机械性、重复性工作,以甚至于简单的民事诉讼、仲裁等程序都可以通过高度的人工智能生成诉讼方案、民事起诉状等法律文书,为民商事主体以及审判机构节约了成本,同时法律的普及已经使得普遍大众的法律意识提升了一个层次。这样的科技进步以及法律意识的提升就像青年律师的一个警钟,简单的案件分流了一部分由科技或大众消化,使得初始执业青年律师对案件的拓展愈发艰难。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在通过市场淘汰机制的筛选下,比的就是律师的一种韧性以及服务深度。在无法改变客观环境的情况下,初始执业青年律师可能需要调整自身的主观心态去慢慢影响、接受客观事实。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应当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坚持下去,过程可能是漫长而艰辛的。同时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很浅显的能看出这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的过程。尽管案源量与律师的收入是成正比,对于初始执业青年律师来讲,如果仅仅注重案件的拓展而忽略了案件办理本身,必然导致一种本末倒置的情况。初始执业青年律师在实务操作方面经验不足可能是短时间无法改变的事实,但可以扬长避短,以自己认真、严谨的处事态度予以一定程度上的弥补,庆幸的是大多数青年律师也正是如此。所以在市场淘汰机制中存留下来的青年律师,大多数都是既有坚韧的性格又同时兼具认真严谨态度的。
(二)对于第一类单独执业的青年律师,选择这条充满挑战道路的青年律师人数少之又少,在没有经济支持的情况下能够坚持下来的更是凤毛麟角。首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没有丰富的实务经验积累的情况下,对于诸多疑难敏感的问题中,可能存在着理论与实际操作衔接错误,个别法律风险甚至是刑事责任风险无法清晰认识,以至于置自身于危难境地仍无法察觉。其次,律师这个职业相比其他职业来说,天然地更具有一些放大人某种恶欲的可能,因为这个职业掌握着当事人或是委托人的秘密和法律间的缝隙,以及不断在法律框架内为委托人的利益去寻找法律的边界的经历,在久久凝视深渊的过程中,深渊也照见了我们的恶念,青年律师在自身判断能力不足又无人提醒的情况下一旦踩过了界,自身的行为也很容易出现偏差。
对于第二类团队型的律师而言,虽然在前辈的指点下,很少出现第一类单独执业的青年律师的问题,但衍生出的新问题是一种惰性思维。随着惰性思维的根深蒂固,可能会导致一个青年律师逐步走向平庸。习惯于被动性工作而不主动开拓案源并不是长久之计,同时有的合伙人在培养一位优秀的律师后也不愿意放弃这样的员工。在这很微妙的看似供求契合的关系中,实则各自的需求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一旦平衡打破,将会对业务进程造成重大的阻碍。一代人终究有退出舞台的一天,青年律师如果过渡依赖于合伙人或者团队,当合伙人不再执业后,青年律师职业道路可能会呈现断崖式崩塌。
(一)律师首先注重个人,其次才是职业。此前,湖南某律师涉嫌诈骗当事人数十万元,这种事件的发生无疑对律师行业造成了声誉不利的影响,某个坏人恰好做了某个职业。“律师的职业是国家为解决人民司法纠纷和利益维权困难而设立的职业”,这需要初始执业的青年律师在每次实务操作的时候,在每次和当事人交往、和律师交往的时候,一定要秉持着一颗敬畏法律的心,既要把控自身作为律师的职业风险,也要以善良人的心态对待旁人。
(二)明确职业规划。青年律师在执业初始应当明确自身职业规划,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微调,倘若执业规划尚不明确,在面临选择时不够决绝,太犹豫势必会造成更严重的问题。在律师执业过程中而转业从事公司法务的律师不在少数,或是迫于无奈,或是怯于律师职业长期竞争,这对于律师行业发展的阻碍变得日渐明显。所以职业规划对于一个律师能否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理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始执业的青年律师应当予以重视。
(三)培养对知识的求知欲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律师费高低取决于每个律师的能力,其中可能悬殊特别大,这是市场决定法律服务的价值,也同样等于市场规律。律师是一份不断学习的事业,学习能力是律师的一项重要能力,同时这个学习并不限于专业知识的应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如果每天坚持有半个小时以上的阅读量,当从量变跨越到质变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将会有大幅度提升,这对于律师的执业生涯是非常有帮助的。
青年律师作为法治建设的一部分,作为未来律师行业的中坚力量,希望在一代人退出这个舞台后,能够平稳的接过旗帜,推进律师行业的发展。笔者就个人对初始执业青年律师执业的浅识,仅作为初始执业青年律师执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