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敬瑜 付云燕
黑龙江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知识分子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呈现了蓬勃发展之势。一方面,由于各项工作逐步转向正轨,使得知识分子工作有了顺利开展的思想和政治前提;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使得知识分子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党的知识分子工作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再次焕发了青春。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党的思想和组织上的拨乱反正,开启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也为党的知识分子工作重新开展,提供了重要历史契机。
(一)冲破“两个凡是”的阻碍,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文革”结束后,由于“四人帮”被粉碎,使得党的各项工作开始逐步恢复。但当时存在的“两个凡是”错误,却严重束缚了人们工作的手脚。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在邓小平和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同志的组织和指导下,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在全党、全社会中展开。这次大讨论使得人们逐步认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这之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批判了“两个凡是”的思想错误,这样就使得党的知识分子工作能够在正确的思想路线指导下进行,为恢复知识分子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移,全会做出了“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一九七八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要决定。人民日报在社论中指出:“把全党的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是我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全国八亿人民和全党三千六百万党的迫切愿望,对于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都有重大的意义。”这说明党中央已经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党工作的重心,也说明全国人民也认识到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由于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愈来愈大,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而党要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加快发展生产力的速度,就必须要发展科学技术,注意发挥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只有充分调动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妥善安排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加快经济建设。
(一)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是否存在独立的知识分子阶级,这是确定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前提。如果将知识分子看作一个独立的阶级,那就不存在所谓的重新划定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斯大林曾经有过精辟论述:“知识分子从来不是一个阶级,而且也不能是一个阶级,——它过去是,而且现在还是由社会各阶级组成的一个阶层。”斯大林说,从前的知识分子是出身于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有一部分是农民出身,而工人出身的是少数;而在我们苏维埃时代,知识分子主要是工农出身的;可是不管它的出身如何,不管它的性质怎样,它还是一个阶层而不是一个阶级。毛泽东也曾指出,知识分子与其他阶级存在“毛”与“皮”的关系,即知识分子作为“毛”要看它附在什么“皮”上,他认为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它的属性要由它所依附的阶级的属性来决定。周恩来也认为,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只能说是知识分子或知识界。可见,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是我党重要领导人都指出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因而必须正确地确定其阶级属性,为党的知识分子工作提供符合实际的指导性原则。
(二)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确定是党的知识分子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与基本保证。建国后,党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都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问题做出过重要的论述,指出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了。特别是周恩来在1956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作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一文,指出建国后的知识分子经过党的团结、教育、改造,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了。1962年广州会议上再一次确认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即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构成的社会阶层”。但是“文革”中由于“四人帮”的颠倒是非,将知识分子视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臭老九”,混淆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
邓小平复出工作后,从科学教育工作入手,重新确立了知识分子是工作阶级一部分的正确论断。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邓小平指出:总的说来,“他们(指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邓小平后来在回忆自己当时讲话时说:“七年前,也是三月份,开过一次科学大会,我讲过一篇话。主要讲了两个意思,两句话。一句话叫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一句话叫中国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其他场合中,邓小平也多次指出,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属性,使党得以重新确立关于知识分子工作的正确方针和政策,避免了建国以来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曾经出现的失误。
确立思想前提和政治前提,是党的知识分子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党制定了相应的工作举措,使得知识分子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针的确立。党的知识分子工作的基本方针,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在1977年5月,邓小平就在一次会议中指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在国庆三十五周年的讲话中,他又讲到:“全党和全社会都要真正尊重知识,真正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这样我们就一定会逐步实现现代化。”他把尊重知识分子视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之一。胡耀邦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讲话中提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必须尊重和依靠知识分子,犹如我们必须尊重和依靠工人和农民一样。”为了保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针的贯彻,中共中央在1984年制定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专门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而后1985年3月和5月中央制定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的改革》和《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从而在全党全社会中基本确定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使知识分子们可以心情舒畅地投入到现代化建设当中。
(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首要就要去除“四人帮”强加给知识分子的精神枷锁,要否定“两个估计”。邓小平在1977年8月中央召开的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对知识分子做出了符合历史的估计和分析,强调了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肯定了建国17年教育战线的成绩和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本质,实际上否定了“两个估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便开始了大规模的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工作。对于知识分子中的冤假错案进行了平反昭雪,为大量知识分子恢复了名誉,重新恢复了职称评定,建立了学位制度。正如邓小平指出的:“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包括改善他们的生活待遇问题,要下决心”,“要注意解决好少数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陈云在一封给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信中写到:“改善他们(知识分子)的工作条件,应当看成是基本建设的一个项目,而且是基本的基本建设。”“我认为这是国家的一个大问题,确定要下大决心。”此外,中央及各级统战部门也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工作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取得了极大成绩。中央统战部在1982年、1983年和1985年接连发出了三个关于进一步检查知识分子政策落实情况的通知,保证了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与实施。
(三)重视中老年知识分子作用的发挥。“文革”中党的知识分子工作遭遇了巨大挫折,由于“四人帮”对于党的知识分子工作极尽歪曲之能,使得很多当时正处于事业黄金时期的人才被埋没,他们的才能也失去了施展的空间。邓小平曾经指出:“尽管有些新人在科学成就上超过了老师”,但“他们老师的成绩还是不可磨灭的”。他在九二年南巡讲话中也谈到:“老科学家,中年科学家很重要,青年科学家也很重要。”中共中央统战部在1980年转发的《七省、市统战部知识分子工作座谈纪要》①中特别提到了老年知识分子问题,指出老年知识分子大都是学有专长的,而且他们大都乐于将自己的知识和专长贡献于四化建设,为此提出了需要解决的四个问题:⑴减少社会活动和兼职过多;⑵减少行政性事务;⑶配备助手;⑷关心老专家的身体健康。国务院和统战部门也多次制定关于发挥离退休教育、科学、医疗人员的余热的一系列规定,这些文件和规定的执行,使广大离退休的知识分子得以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实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四)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早在1979年邓小平在《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一文中便讲道:“党外知识分子许多人是科学技术专家,对于发展我国科学文化事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党一定要重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如何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中央在转发《七省、市统战部知识分子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指出:“必须克服党内一切同志存在的‘清一色’思想(即行政人员全是中共党员的现象),要真正信任、依靠他们,尊重他们的职权,支持和帮助他们做好工作。”中央组织部在1985年一月给中央的一份报告中讲到:现代化建设需要各种人才,而知识分子又是掌握大量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的主要力量,因此,必须“把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知识分子大量吸收到党内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党的历史上重要转折点之一,在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同时,也为党的知识分子工作的恢复提供了历史前提。在此之后,党的知识分子工作迅速恢复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了党领导现代化事业的力量,为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成就提供了智力支持。
注释:
①中共中央统战部于1980年6月14日到20日,在上海召开了七省、市知识分子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广东七个省、市委统战部的部长、副部长和有关的工作人员.